2021高三语文期末复习限时训练一附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路是人类向大山虔诚的叩首。
一阶一阶地修下来,不异于朝圣路上的长揖匍匐。
大自然才是时空真正的主人,把地球史浓缩成一年的话,人类出现也只在最后一天。
葳蕤的植被,把山体________得密密匝匝。
层层叠叠的绿意中,时时有嶙峋的山岩跑出来透气,这多少泄露了山的年龄,也是对其不俗来历的一点儿小小的提示。
更有当头的棒喝,醍醐灌顶,让你心生________。
那两三层楼高的一块碣石,明明是从山顶滚下来的,却如何能在临渊处戛然而止?如梦中人的夜游,在即将失足的千钧一发顿然________,岂不惊出一身冷汗?那朵朵石莲花在绽放之初,肯定伴着一声盘古开天辟地时的巨响,那声音与光阴碰撞,碎成了三分烟尘、七分流水。
更有一座天生拱桥,掏心掏肺地要渡你到更遥远的高山草甸、原始森林。
()。
变质片麻岩、冰川遗迹、灾害地质遗迹,躺在书本上的这些文字全都立体、骨感得触手可及。
浩劫与创伤、不屈与桀骜,全都原始地裸露着,棱棱角角,没有被精于世故的圆熟覆盖,也没有来得及被________的传说消费。
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严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缠绕畏惧醒悟穿凿附会B.缠绕敬畏悔悟牵强附会C.包裹敬畏醒悟牵强附会D.包裹畏惧悔悟穿凿附会(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山梁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它便是桥面B.桥面便是山梁,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脚下便是滔滔流水,桥侧便是万丈深渊C.山梁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脚下便是滔滔流水,桥侧便是万丈深渊,它便是桥面D.山梁便是桥面,宽敞到让你放心地忘记了桥侧便是万丈深渊,脚下便是滔滔流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严肃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B.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C.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凌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D.我的目光与之相撞,仿佛碰到了时光严厉的刀锋上,那刀刃伤着了我的心,好疼。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苏轼《赤壁赋》中“客”的箫声悲凉异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箫声让天地万物动容。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写雪天景象,色彩鲜明,白红映衬。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____________”借孔明的房子来写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借孔子的话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
第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
吕公著、范纯仁为守,皆礼遇之。
纯仁属撰乐语,浩辞。
纯仁曰:“翰林学士亦为之。
”浩曰:“翰林学士则可,祭酒、司业则不可。
”纯仁敬谢。
后哲宗亲擢为右正言。
有请以王安石《三经义》发题试举人者,浩论其不可而止。
陕西奏边功,中外皆贺,浩言:“先帝之志而陛下成之,善矣。
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京东大水,浩言:“频年水异继作,虽盈虚之数所不可逃,而消复之方尤宜致谨。
不以为数之当然,此消复之实也。
”章惇独相用事,威虐震赫,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章惇诋其狂妄,乃削官,羁管新州。
蔡卞、安惇、左肤继请治其祖送者王回等。
徽宗立,亟召还,复为右正言,迁左司谏。
改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
言:“陛下善继神宗之志,善述神宗之事,孝德至矣。
尚有五朝圣政盛德,愿稽考而继述之,以扬七庙之光,贻福万世。
”迁兵、吏二部侍郎。
初,浩除谏官,恐贻亲忧,欲固辞。
母张氏曰:“儿能报国,无愧于公论,吾顾何忧?”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
稍复直龙图阁。
瘴疾作,危甚。
杨时过常,往省之。
萧然仅存余息,犹眷眷以国事为问,语不及私。
卒,年五十二。
高宗即位,诏曰:“浩在元符间,任谏争,危言谠论,朝野推仰。
”复其待制,又赠宝文阁直学士,赐谥忠。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五》)(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B.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C.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D.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授,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与现代“教授”的含义不同。
B.七庙,古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用以供奉七代祖先的宗庙,后来也代指“国家”。
C.元符,宋哲宗的一个年号。
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使用的,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赠,有追赠之意,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勋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邹浩坚守职分,拒为越职之事。
范纯仁待之以礼,嘱咐他撰写乐语,且以翰林学士也写乐语加以劝说,而邹浩以祭酒、司业不能写乐语为由推辞了。
B.邹浩正视灾情,重视消灾关键。
面对京东的水灾,邹浩认为虽然不能逃脱自然的变化,但是要谨慎地施行消灾的方法,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天理所致。
C.邹浩心系国家,病中关切国事。
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
邹浩身体已十分虚弱,但在谈话中,他仍关切询问国事,说话不涉及私事。
D.邹浩忠君尽责,死后获得荣耀。
在元符年间,邹浩担任谏诤的职位,他为人正直敢言,被朝野推崇敬仰,死后被皇帝赞赏,获得朝廷追封的荣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浩所言每触惇忌,仍上章露劾,数其不忠慢上之罪,未报。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及浩两谪岭表,母不易初意。
稍复直龙图阁。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代边将有怀刘长卿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主要用叙述和写景而非直抒胸臆来表达情感,故情感显得相对含蓄蕴藉。
B.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C.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D.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2)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C【解析】包裹:包;包扎。
缠绕:条状物回旋地束缚在别的物体上。
根据前文“葳蕤的植被”的语境,用“包裹”更恰当。
敬畏:又敬重又畏惧。
畏惧:害怕。
根据语境,用“敬畏”更恰当。
醒悟:在认识上由模糊而清楚,由错误而正确。
悔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悔恨而醒悟。
此处比喻从夜游中惊醒,用“醒悟”更恰当。
牵强附会:把关系不大的事物勉强地扯在一起,加以比附。
穿凿附会:把无关的事情硬联系在一起,做牵强的解释。
根据后文“传说”的语境,用“牵强附会”更恰当。
故选C 项。
(2)D【解析】 A.“它”指代“万丈深渊”“滔滔流水”,用“它”做主语,与“桥面”不搭配。
B.语境强调的是“山梁”,故“桥面便是山梁”表述不当。
C.不合事理逻辑,山梁下哪来“滔滔流水”?“它”指代“滔滔流水”“万丈深渊”,做主语与“桥面”不搭配。
(3)B【解析】画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不合逻辑。
“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主客倒置;二是搭配不当。
“严厉的刀锋”搭配不当。
A.“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主客倒置;“严肃的刀锋”搭配不当。
C.“它与我的目光相撞”主客倒置。
D.“严厉的刀锋”搭配不当。
2.(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3)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3.(1)B【解析】第2个断点若断在“决胜”后,则介宾“以决胜”无宾语,故应在“为难”后断开,可排除A、C两项。
“愿申敕”为动词,后应有宾语与之搭配,可排除D项。
故选B项。
原文加上标点为:然兵家之事,未战则以决胜为难,既胜则以持胜为难,惟其时而已。
苟为不然,将弃前功而招后患。
愿申敕将帅,毋狃屡胜,图惟厥终。
(2)A【解析】“文中指朝廷派遣到地方私学中的教员”不当,“教授”,官职名,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
(3)C【解析】“杨时经过常州,邹浩抱病前去探望友人”有误,原文“杨时过常,往省之”,意思是杨时经过常州,前往探访生病中的邹浩。
(4)①邹浩所上奏的言论常常触犯到章惇而遭到忌恨,但邹浩仍上章公开弹劾,罗列他对皇上不忠怠慢的罪过,没有回音。
②等邹浩两次被贬到岭表,他母亲也不改变初衷。
不久他又任职龙图阁。
【解析】①每:常常,往往。
报:回音,答复。
②易:改变。
稍:不久。
【参考译文】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