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扩句与缩句练习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后添上适当的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进行扩句练习时,首先必须弄清楚句子的主要成分,即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在它们的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而且一个地方可以加不止一个“枝叶”,这样的句子会更加完整、具体。
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地理解句子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是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六一”节前夕,宁宁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这句话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
”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是错的,词语搭配不当。
缩句时,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再逐步删去它们前面的修饰,直至缩干净为止。
“在……上(中、里、下)”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保留句子原来的基本成分,保持句子的原意,也就是说不管是增加还是减少“枝叶”,原句的主谓宾成分不可改变。
△不能改变句子的结构。
△注意加上的修饰词必须与主干搭配得当。
缩句时,删减掉的修饰词一定要删除干净,不要丢字、漏字。
缩句方法:
一、去“枝”留“干”法——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都尽量去除,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介词结构等。
二、借助“的,地,得”——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
三、“自我提问”法——“谁怎么样?”“谁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四、“主谓宾”判断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宾语进行划分,从而理解句子的中心意义并精炼出缩句。
扩句练习:
1. 体育健儿取得了成绩。
2. 列车奔驰。
3. 小蜜蜂飞来飞去。
4. 黑熊表演节目。
5. 浪花跳跃。
6. 猫捉老鼠。
7. 鲜花盛开了。
8. 小华做操。
9. 秧苗生长。
10.船开得快。
11.星星眨眼。
12.枝叶展开。
13.小蝌蚪游着。
14.喜讯传到学校。
15.列车穿过山谷。
16.春风吹遍大地。
17. 人们挥舞着鲜花。
18. 爸爸是工人。
19. 我制订学习计划。
20. 柳条拂动着水面。
缩句练习:
1.我班李明同学认真地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2.我们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我忍不住叽叽地笑出声来。
4.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5.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6.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7.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少年儿童。
8.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
长。
9.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0.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11.新开发的“绿色食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2.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13.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14.灰色的、发光的天空,淡淡的远峰,近处像浓墨泼上去的饱含水气的山,村,
房屋,以至小桥流水,正在石匠的手下显现出来。
15.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飘着的是一艘银灰色的军舰。
16.在笼子里的包子熟了。
17.我在床上睡着了。
18.播映员的话音响彻会场。
19.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20.那座宽敞的新房子是第一小学的教师办公室。
21.花丛中有一只只蝴蝶在飞舞。
22.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23.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24.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25.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26.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27.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28.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29、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30、洪亮的钟声在天空中经久不息地回响。
31、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32、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33、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34、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35、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36、燕子停在电线竿上,像一个个音符。
37、群众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天安门。
38、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39、“老人心想,这可能是他最亲近的东西了”
40、老师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