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其余依此类推)
27
6、计算组中值 MP i
MP i =
LB i + UB 2
i
7、绘制频数分布表并进行统计频数 8、累加求出各组频数 9、求出累计频数 9 求出累计频数
28
14
实例:建立完整的频数分布表(接上例)
n=50,故根据经验值表可取k=7 数据中的最大值1180,最小值545 , 则极差为R=635 组别 频数 组中值 组距CI=R/k=635/7=90.71, 组距CI R/k 635/7 90 71 545--636 6 因为数据中没有小数, 636--727 4 并为计算方便我们可取 727--818 13 CI=91
8
4
三、排列图
1、排列图的起源 2、排列图的作用 3、排列图的绘制 4、排列图中的累计曲线 5、分级的排列图
9
80/20 原则:
80% 的质量问题是由 20% 的原因引起的
Vital few
10 9 8 7 6 5 4 3 2 1
Vital f Vi l few and d Trivial many
Trivial many
A
B C
D
E
F
G
H
I
10
5
如何绘制排列图
1. 确定数据类别 2. 2 确定数据收集时间 3. 统计频数 4. 排序 5. 绘制X轴、Y轴 6. 绘制条柱 7. 增加标示
11
案例
焊接接头缺陷调查表如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缺陷类型 虚焊 夹渣 过烧 焊料不饱满 漏焊 其他 总计 频数 45 32 12 6 3 2 100 频率 0.45 0.32 0.12 0.06 0.03 0.02 1.00 累积频率 0.45 0.77 0.89 0.95 0.98 1.00
举例:利用直方图分析工序质量
某企业生产手机弹簧。对弹簧拉力要求为不小 于100牛顿,对拉力进行分布分析,结果如下。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3 -2 Normal Quantile -1 0 1 2 3
.01 .05 .10 .25 .50 .75 .90 .95 .99
u图
Sample of Check Sheet
氧气/石油气-前
参 氧气/石油气-后 数 前排距离 设 后排距离 置 前排角度 后排角度
审核 批准
4
2
二、分层法(STRATIFICATION)
分层的方法: 按生产线 按材料 按班组、工人 按时间 按作业方法 要求: 要求 1、尽量采用复合分层 2、要分析分层标志之间的关系
3
单 位 缺 陷 控 制 图
图号 工序名称 操作者 抽样时间 产品型号 样本量 焊口漏 缺 焊料不饱满 陷 分 半圆管过烧 类 其它 缺陷数 单位缺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质量特征值 设备号 检测方式 蒸发器 □ 冷凝器 □
时间
*控制图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40
20
八、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 工序作业流图 跨职能流程图 作业流程图
流程图的作用: 1、理解过程 2、改造过程
41
石川馨: 质量管理的七大基本工具
流程图 检查表 直方图 散点图 控制图 因果图 排列图
了解流程 用来收集过程数据 来收集过 数据 数据的分析
分析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顺序
38
Hale Waihona Puke 19六、散布图y 研究两种数据间相关 关系的一种方法 x y y y
x
x
x
39
七、控制图
24 22 20 18 测量值 16 14 12 10 中心线 控制上限
UCL 期望看到的最大值
CL
期望看到的平均值
控制下限
LCL 期望看到的最小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8
三种类型的因果分析
原因罗列型(Cause enumeration)
要素分解型(Dispersion analysis)
工序分解型(Process analysis)
17
对所有原因分支进行分析,针对三个问题请组员表决:
1、该原因是否容易被验证? V-容易 S 有些困难 S-有些困难 N-不容易 2、该原因出现的可能性? V-很可能 S-可能性不太大 N-不可能 3、消除/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 消除/解决问题的难易程度 V-较容易 S- 不太容易 N-很困难
42
21
3-2 新七种工具
关联图法 亲和图法(KJ法) 系统图法 矩阵图法 矩阵数据分析法 过程决策程序图法 网络图法
43
新七种工具(N7)的提出
1972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组织一些专家运用运 筹学或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 1973年“石油危机”后,日本一些质量管理专家 1973年“石油危机”后 日本 些质量管理专家 学者、公司经理提出“要转向思考性的TQC”。 1979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现场实践后于正式提 出用于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
焊环 A B C 合计
按焊环分层 产品数 有缺陷 25 35 40 100 23 30 27 80
DPU 0.92 0 92 0.86 0.675 0.8
6
3
铜管 光管 螺纹管 合计
按铜管分层 产品数 有缺陷 40 60 100 45 35 80
DPU 1.125 1 125 0.583 0.8
通过单一分层似乎可以判定,应采用C厂家的焊 环和螺纹铜管。但实际结果表明,这样做DPU反 环和螺纹铜管 但实际结果表明 这样做DPU反 而增加。
非数量 新七种工具
解析法
组织 信息
•形成想法 •制订计划
46
23
N7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47
选用何种工具
先问三个问题 我们想用这种工具实现什么目的? 我们正处在质量改进流程中的什么阶段? 我们需要发散思维还是集中思维?
12
6
案例分析
13
四、因果分析
1、什么是因果分析 2、因果图的绘制 3、因果图的分类 4、因果图的应用
14
7
因果图的绘制步骤
1、明确表述问题 2、绘制主干和分支 3、小组头脑风暴 4、确定最可能的原因 5、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 6、采取措施 7、检查效果
15
职责
组长的职责 1、激发组员热情和创造性 2、忠实组员原意 忠实组员原意 3、采用合理的提问方式 4、鼓励参与 组员应遵循的规则: 1、不对他人的意见发表评论 2、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3、不约束自己的想象力
21
直方图示例
• X轴表示质量特征值
18 16 14 12
• Y轴表示频数 • 直方图表示了质量特征值的分布
频数
10 8 6 4 2 50 60 70 80 90 100 110
质量特征值
22
11
1、直方图与一般条形图的区别
•直方图的X轴是连续的,各分组是等间距的,一 般来 讲,直方图的 条柱是垂直,一般条形图的条柱可以垂直,也可以是 水平的,且X轴 非连续。 •直方图的条柱宽度是有实际意义,代表质量特征值的组距,而条柱的 高度表示处于该组距内的频数。一般条形图的条柱宽度没有实际意义。
优先解决 VVV的分支
18
9
举例:绘制因果分析图
问题:为什么锡浆印刷工序锡浆波动大?
材料 工人 机器
锡浆 波动 大
环境
测量
方法
19
课上练习:
绘制因果分析图 问题:为什么XX学校教学质量差?
教学 材料 教师 教学设 施
学校 教学 质量 差
学生
教学 管理
教学 方法
20
10
五、直方图
30 25 20 15 10 5 0 质量特征值(连续型) 直方图表示了质量 特征值的分布
质量管理教程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CHAPTER OUTLINE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3-2 新七种工具简介
QUALITY MANAGEMENT
3-1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统计表 分层法 排列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 散布图法 直方图法 控制图 流程图
2
1
一、统计表(CHECK SHEET)
统计表 检查单 缺陷类别统计表 缺陷原因检查单 缺陷位置检查表 工序分布统计表 工作抽样表 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简单 统计方便 考虑数据的关系 最好能校验
•直方图的各条柱是连在一起的,中间不能有间隙。而条形图的各条柱 经常不连在一起。 •用途不同: 直方图用来表示质量特征值的分布情况。而条形图是用来 展示数据的工具。
23
2、直方图的作用
• 形象地表示工序质量特征值的分布 • 将实际数据分布与所期望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 分析工序波动相对与公差的满足程度 • 分析工序是否存在系统性原因
5
分层法举例
某自动焊接工序由于焊接缺陷造成漏气,从而影响产品质 量。现场抽取100件产品,发现有80个焊点漏需要返修。 DPU=0.8,分析认为,造成缺陷的原因有两个: (1)焊环来自不同厂家,目前有A,B,C三个厂家 (1)焊环来自不同厂家 目前有A B C三个厂家 (2)铜管有两种:光管和螺纹管 分别按焊环厂家和铜管类型分层结果为:
44
22
思考性TQC的新要求
要有利于整理语言资料或情报 要有利于引导思考 要有助于充实计划的内容 要有助于促进协同动作 要有助于克服对实施项目的疏漏 要有利于情报和思想的交流 要便于通俗易懂地描述质量管理的活动过程
45
两套工具间的关系
实际问题
搜集数量 数据后定 义问题
数量 七种基本工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