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病人护理ppt课件
23
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镇静
目的:减轻患者紧张、焦虑,减少人机 对抗,减少患者氧耗
对象:紧张、焦虑,不配合的患者 缺点:咳嗽反射减弱 镇静的程度:不宜镇静过深,以能唤醒
为度。 护理:观察意识情况,注意吸痰
24
控制呼吸道感染
1 防止误吸 采取正确的卧位。病人保持平卧位是引起误吸的最危 险因素。病情许可应给予低半卧位或半卧位,尤其是鼻饲的病人, 鼻饲前应将气囊维持充气状态,抬高床头30~45°以避免误吸。口 咽部寄殖菌误吸是机械通气病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感染源
第二类以外科手术为主,有利于病人麻醉恢 复,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肌运动, 降低氧耗量。
3
呼吸机的分类:有创和无创
有创机械通气:需要插管 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的情况下进行的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不需要插 管或气管切开等侵入性的 方式,而是使用面罩进行 机械通气。
4
无创机械通气的呼吸机
21
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吸痰
目的: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发生 吸痰频率:根据病人情况因人而宜,
痰多多吸,痰少少吸。 注意事项:
吸痰前高浓度吸氧 吸痰手法轻柔,动作要快(<15s)
22
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湿化
目的:稀释痰液,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感染 发生
注意事项: 1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2 蒸汽加温湿化 3 雾化吸入加湿 4 气道内滴注加湿 5空气湿化
临床表现
神志及精神状况 神志和精神状况好转提示 机械通气使用适当,反之则可能不适当 呼吸情况 使用适当时呼吸平稳,反之呼吸 增快,呼吸困难加重 循环情况 注意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14
机械通气的监测(2)
动脉血气 准确地反映机械通气治疗的效 果,是指导机械通气最重要的客观指标
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能实时地反映出机械通气对血氧饱和度 的影响 末梢循环差的情况下不能正常工作 不能反映PaCO2的情况
气源报警 电源报警 TV或MV低限 TV或MV高限 气道温度过高
压缩空气和氧气压力不对称(压缩泵不工作或氧气 对因处理 压力下降)
外接电源故障或蓄电池电力不足
对因处理
①气道漏气;②机械辅助通气不足③自主呼吸减弱 ①自主呼吸增强;②报警限调节不适当
对因处理;增加机械通气量;增加机 械通气量或兴奋呼吸
适当降低机械通气量;调整报警限
17
报警项目 气道压下限
气道压上限
呼吸机常见报警原因及处
理
常见原因
处理方法
①通气回路脱接;②气道导管套囊破裂或充气不足 迅速接好脱接管道;套囊适量充气 或更换导管
①呼吸道分泌物增加;②通气回路、气管导管曲折; 无菌吸痰;调整导管位置;调整报警
③胸肺顺应性降低;④人机对抗;⑤叹息通气时
上限;药物对症处理
上呼吸机病人的护理
1
什么是呼吸机?
呼吸机 是一种人 工的机械通气装置, 用以辅助或控制患 者的自主呼吸运动, 以达到肺内气体交 换的功能,降低人 体的消耗,以利于 呼吸功能的恢复 。
2
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分为两大类。
一类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包括肺部感染, 肺不胀、哮喘、肺水肿等影响肺内气体交换 功能。此时呼吸机的治疗主要改善肺内气体 交换,提高血液中氧浓度和排除二氧化碳。
11
常用的呼吸机通气模式
A/C(辅助/控制) 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PONT(自主呼吸模式) 辅助模式:PSV(压力支持通气)
12
呼吸机与病人的联系方式
1.紧闭面罩。 2.经口气管插管。 3.经鼻腔气管插管。 4.气管切开插管。
13
机械通气的监测(1)
注意观察气管插管的深度防止脱落 和插管过深
气管插管脱出的处理:
脱出较少(10cm以内),气囊放气后 重新插入
脱出大于较长(超过10cm),请医生 重新插管
19
气管切开的护理 1、 气管套管的固定 2、 气管切口的护理 3、内套管的消毒方法
20
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气囊管理
仅用与 无创
以无创为主, 兼用有创
以有创为主 ,兼用无创 6
有创机械通气
7
机械通气的目的
呼吸机治疗的目的主要为: 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
机体需要。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 的气体交换。
2.减少呼吸肌的作功。 3.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4.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
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 预防性治疗。
①湿化器内液体过少;②体温过高
适当加蒸馏水;对症对因治疗
吸入氧浓度过高或过 气源故障(压缩泵或氧气);调整Fio2不当 低
对因处理
呼吸暂停
自主呼吸停止或触发敏感度调节不当
对因处理
18
有创机械通气的护理:人工气道
气管导管的深度:距隆凸2-3cm
经口:22+/-2cm 经鼻:27+/-2cm
目的:减少对气道壁的压迫,防止粘膜坏死。 方法:每天1-2次,每次20min左右 气囊充气 气囊充气使套管与气管壁间密闭,有
利于呼吸机人工正压通气,防止上呼吸道分泌物 或胃返流物流入气道。但气囊充气后压迫气管壁, 可造成其损伤,引起炎症、肉芽形成或软骨坏死, 致瘢痕狭窄。 气囊放气 以往为了防止气囊长时间压迫气管粘 膜引起溃疡坏死,定时对气囊放气-充气,放气 3~4小时/次,间隔5~10min,气囊内注入 空气3~5ml。新观点认为,如果没有指征, 气囊定期放气是不需要的。主要理论依据:气囊 放气后1h气囊压迫区的粘膜毛细血管血流也难 以恢复;气囊放气导致肺泡充气不足,危重病人 往往不能耐受。
15
机械通气的监测(3)
呼吸机参数
自主呼吸 根据自主呼吸的强弱选用不同的通气 模式 气道阻力 阻力过高会产生气压伤和低血压 潮气量 使用自主通气模式或无创通气时需注意 监测,潮气量过小不能保证通气 I:E比 根据病人缺氧或CO2潴留的情况检测和调 节 I:E比。
16
五、机械通气的报警及其处 理
8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主机 是呼吸机的核心, 起控制呼吸作用
连接管道 连接呼吸 机和患者的管道
动力和气源 提供压缩空
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9
呼吸机工作原理
呼气阀
Insp filter
呼气管道
Hale Waihona Puke Water trap 吸气管道
温度探头
呼吸机
湿化器 (MR730)
气管插管 病人
10
机械通气的禁忌证
无绝对的禁忌证,其相对禁忌证为: 大咯血并呼吸衰竭 肺大泡和气胸 低血压 多发性肋骨骨折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