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文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文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On the imagery of Li Shangyin's love poems目录内容摘要┈┈┈┈┈┈┈┈┈┈┈┈┈┈┈┈┈┈┈┈┈┈┈┈┈┈┈┈第1页关键词┈┈┈┈┈┈┈┈┈┈┈┈┈┈┈┈┈┈┈┈┈┈┈┈┈┈┈┈┈第1页一、意象的丰富性┈┈┈┈┈┈┈┈┈┈┈┈┈┈┈┈┈┈┈┈┈┈┈第2页1.朦胧意象┈┈┈┈┈┈┈┈┈┈┈┈┈┈┈┈┈┈┈┈┈┈┈┈┈第2页2.动物意象┈┈┈┈┈┈┈┈┈┈┈┈┈┈┈┈┈┈┈┈┈┈┈┈┈第2页3.典故意象┈┈┈┈┈┈┈┈┈┈┈┈┈┈┈┈┈┈┈┈┈┈┈┈┈第3页二、意象的感伤美┈┈┈┈┈┈┈┈┈┈┈┈┈┈┈┈┈┈┈┈┈┈┈第4页三、意象的朦胧美┈┈┈┈┈┈┈┈┈┈┈┈┈┈┈┈┈┈┈┈┈┈┈第4页参考文献┈┈┈┈┈┈┈┈┈┈┈┈┈┈┈┈┈┈┈┈┈┈┈┈┈┈┈┈第6页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王玉霞摘要: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朦胧幽微,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

这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独特的诗歌意象。

他的爱情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寄托了感伤的情绪来表现内心世界,达到诗歌意境的独特美。

作为诗歌的主要构成部件——意象,其特征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相结合。

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意象更主要的在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表现诗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李商隐爱情诗意象的丰富性、感伤美和朦胧美,说明李商隐爱情诗的悲剧之美,以及李商隐爱情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意象李商隐是晚唐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位诗人,他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突出,其爱情诗即可画出两情缠绵,指着深沉,纯净悠远的意境。

同时又由于社会的种种不幸以及个人浓重的个人之悲,爱情诗又打上了时代的伤感烙印。

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具有跳跃式的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令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深邃和神秘,却又情真而事幻,诗中所指猜不透、说不尽,达到了他有意埋没事情的真相,以“隐僻”的形式表达爱情的目的。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性具有一定联系。

诸如珠泪、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梦雨等均难以指实,这一类意象,被李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

但是,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并不是全都由这些虚幻的难以实指的意象造成的,李商隐有时也会选用一些常见的物象来作为诗歌的意象,但即使是一些常见的意象,也往往具有繁复的抽象的多层的象征意义,由于诗人进行创作时,内心情感也是各种感情交织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即使是一些简单的物象在他的诗歌中也会呈现出难以道明的多层的繁复的象征意义。

李商隐由于身世导致形成敏感而纤弱的个性,其选取的象征意象多是纤柔细小之物,像丁香花、柳、蜡烛、青鸟等,都给人以一种纤细柔弱之感。

然而不仅仅是纤细柔弱,李商隐在这些意象上往往还要加上一定的修饰语,如残烛、残荷、琴怨、残灯、叶凋、枝折、冷灰、余芳中的残、怨、凋、等字眼的出现更增添了一种哀愁伤感之情。

红烛、蜡烛作为李商隐诗歌中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在不同的诗歌里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又是在同一语境下也具有多义性。

一、意象的丰富性李商隐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

他多愁善感,诗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想像,借助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透过一种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在他的爱情诗中,他善于运用朦胧意象、动物意象和典故意象来营造意境,以表现自己真挚深沉的爱情。

1.朦胧意象诗贵朦胧,诗贵含蓄。

李商隐的爱情诗十分注重创造一种怅惘迷离、冷隽含蓄的朦胧意象,诗意含而不现,蕴意深广,从而引发读者的无限联想和遐思,千回百转,回味不穷。

这正是李商隐爱情诗之所以能深深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李商隐运用象征等表现手法,将比喻与象征融合起来,塑造了很多朦胧意象。

李商隐的诗歌,由于在内容上侧重表达人生体验与感受,在艺术上追求心象与物象的统一,所以借题抒怀,寄托身世,便成为他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追求。

而且,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

要借物象来表现心象,靠一般较为明显的比喻往往不足以充分有效地表达。

因此,他常常需要运用一些朦胧意象来传达意境。

李商隐的爱情诗正是运用大量的朦胧意象来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

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使得诗歌内容的蕴涵和诗歌意象的暗示性大大增强,诗境的朦胧程度也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耐读性。

2.动物意象在李商隐的爱情诗中,他还善于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创造了很多生动的动物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容和蕴涵。

譬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生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说春蚕到死才停止抽丝,蜡炬燃尽方停流烛泪。

句中的“春蚕”意象比喻对所爱者至死不渝的挚爱思念,以及终生不已的别离之恨。

这里,烛泪难止,蚕丝不尽,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痴情苦意和对爱人无限的相思之情,春蚕吐丝结茧,昼夜不止,直到生命的休止。

而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用自己的烛泪化作了光明。

“丝”字是“思”的谐音,象征着诗人的刻骨相思之情。

“泪”字则生动贴切地写出了诗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情境。

因此,李商隐的爱情诗,即使读者不能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也会被诗中生动形象的动物意象所打动。

3.典故意象李商隐的爱情诗运用了大量的典故意象,而且往往能用得恰到好处,有如神来之笔。

凡经史子集、神话传说等,在他的诗中一经使用,便赋予新的内涵,大大丰富了诗作的思想内容,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广采神话传说入诗,惯于用典,长于用典,是李商隐诗歌非常突出的特点。

神话的特征就是奇特的想象。

正因为神话是虚构的且富有奇特的想象,再加上李商隐善于隐晦自己的感情,所以更增加了诗的迷离特色。

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庄周梦蝶的典故出自《庄子》,说的是庄周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一觉醒来,弄不清是自己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自己。

这个故事本来是庄周用来表达自己那种逍遥无为的思想的。

诗人在这里使用这个典故有何用意呢?原来是人是要说明,当初的情事已很朦胧。

真耶?非耶?渐行渐远,如梦如幻,已经很难辨清。

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那曾经的往事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梦境。

望帝啼鹃这一典故是说,周朝末年蜀地国君杜宇禅位退隐,后国家被灭,抑郁而死,魂化杜鹃,夜夜哀啼,其声凄惨欲绝。

诗中使用这个典故显然有所寄托。

诗人对曾经的一段往事耿耿于怀,当初之事留给诗人的是痛苦的回忆,这回忆中充满着无尽的悲伤与凄婉。

这是一种深沉的苦痛,这种苦痛好比望帝啼鹃深入肺腑,让人难以忘怀。

“沧海”句亦是借用典故。

《博物志》云: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诗句将苍茫的大海、皎洁的月亮、剔透的珍珠和晶莹的眼泪四个意象放到一起来写,让人既感到朦胧迷离,又感到凄惨冷清。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凄冷的美。

原本美丽的传说,在作者笔下获得新的意义。

而这种朦胧迷离凄冷的感觉又与前面的庄周梦蝶、望帝啼鹃融为一体,互相映衬。

《长安志》云:蓝田山在长安县东南三十里,其山产玉,又名玉山。

“蓝田”句借此典故并加以发挥。

日光照射下的玉山上升起缕缕玉烟,隐约朦胧,依稀可见又模糊不清。

这是说往事如烟,似曾记忆,又似烟如雾,难以捕捉。

这是多么的无奈啊。

此句和“沧海”句形成对仗,句式工整,用词清丽。

两句又互为补充,述说往事如烟,令人伤心落泪。

遂成千古名句。

以上四句用四典,反复申述自己对往事的难忘,以及回忆的痛苦与悲伤。

这样,诗的最后两句就水到渠成的把情感直接倾诉出来。

李商隐爱情诗中使用的所有典故,都经过精心的选择,他用这些典故来点染他的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既丰富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又深化了诗歌主题。

二、意象的感伤美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夹在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了一种浓挚的感伤美。

诗歌更多的描写的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常失落而幽怨,还有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

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牡丹也是被雨水所摧残,寄托自己的悲情于这些事物之中。

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

其他如“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之远的意象的喟叹,显示了他创作中根深蒂固的感伤哀婉的倾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借“嫦娥悔恨”说明心中的无奈感慨;而《摇落》“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

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也是借“沧海”、“玉山”仙境却无路可寻,来表达内心之苦闷哀伤。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曾是寂寞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等诗句更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而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

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此刻的“青苔”与“红树”两个意象的出现更显寥落忧愁;《夜意》的“帘垂幕半卷,枕冷被仍香。

如何为相忆,魂梦过潇湘”,写深夜梦醒,枕冷残香,奈何两处人杳,可是无尽的相忆让梦魂竟不辞千里,远抵潇湘,相会梦中。

另一部分是王氏亡故后写的悼亡诗,写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