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爱情诗

李商隐爱情诗

xx的xx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

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

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

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xx的生平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

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xx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

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

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

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

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

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

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

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

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

不久又因母丧居家。

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

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

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

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

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

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

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

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

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

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

二、xxxx的基本内容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

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思的无限痛苦。

根据抒情对象的不同,本文将李商隐的爱情诗分为三类加以分析论述:1.青年时期的xx李商隐青年时期的爱情诗,主要是指开成三年(838年)之前与洛阳女儿柳枝和女道士宋华阳交往时留下的作品。

这些诗歌,主要表现诗人对纯洁感情的珍重。

柳枝是洛阳一个商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因出门经商遇到了风浪而死于湖上。

柳枝容颜美丽,“涂妆绾髻,未尝竟,以复起去”。

性情又如此活泼。

喜弄丝竹,乐音特别动人。

往往“吹叶嚼蕊,调丝擫管,作海天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

李商隐与柳枝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可是却因为一个朋友故意开玩笑,把他的行装先行带走,所以他也被迫离开。

后来,柳枝也被贵人夺去,这一场恋爱也就因此中断了。

后来,李商隐做《柳枝五首》,记录下了这一场悲剧的爱恋: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本是丁香树,春条结始生。

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

嘉瓜引蔓长,碧玉冰寒浆。

东陵虽五色,不忍值牙香。

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

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画屏绣步障,物物自成双。

如何湖上望,只是见鸳鸯。

诗表现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细心体贴,为她的命运而担忧,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穷的遗憾。

这五首诗表现了李商隐对爱情的真挚感情,他的严肃认真,有情有义。

第一首写自己与柳枝门当户不对,难以论婚。

回想当初,又何必苦苦相似呢?第二首“玉作弹棋局,中心亦不平”,表现了是诗人因柳枝被夺而有无限的恨意。

第三首上两句赞美柳枝的慧心丽质,下两句说她虽然这般美丽,自己却“不忍”对她施薄,体现了似乎人对柳枝的尊重与体贴。

第四首“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二句用水中和陆上珍贵的鱼鸟来比喻美慧的柳枝被人摧残,深深地为她的命运感到忧虑。

第五首感叹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不能与心爱的柳枝结合,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柳枝五首》是李商隐早期最优秀的爱情诗,表现了他对真挚感情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

这是基于事实依旧上的诗人的爱情自白,诗情外在的凄恻、绝望与内在眷恋的涌动炽热构筑了爱情的浩荡与波涛,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失意的爱情如落红,永存着悲剧的芬芳。

李商隐在柳枝被贵人夺走后,还有过一次恋爱,即与女道士宋华阳的交往。

诗人二十三岁在河南玉阳山学道,与侍奉公主的宋华阳产生了恋情,李商隐描述了她的音容笑貌:“隐忍阳城笑”(《境槛》),说明宋华阳不仅美丽动人,而且善于笑,又极会收敛笑容,令诗人神魂颠倒。

但是由于道教的清规戒律的束缚,李商隐与宋华阳的爱情也没有好结果。

从他的《月夜》中可以依稀看出: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xx仍是水精帘。

偷桃用东方朔事,喻求仙;窃药用嫦娥事,喻夫妇。

月夜中三人共赏,本是快事。

可是因为被“水晶帘”所隔,他们的恋爱不能成功。

这里的“水晶帘”锁闭清辉是一种巧妙的象征,实际上暗示了诗人所痛心的当时的社会给恋爱设下的种种无情障碍。

《玉溪生诗醇》中对李商隐这一时期的诗做了如下的评述:“在李商隐抒情之作中,还有一部分是抒写爱情的诗篇。

这部分诗歌可分为与妻子王氏的爱情和与其他女子的爱情两类。

至于说的与女冠来往的作品,那恐怕不算是一种爱情了[1]。

在我看来,这个观点是不对的。

李商隐这一时期与这些女子的情感历程才是至真至纯的,这时期许多作品都真切地记下了这段佳话。

为我们展现了在那个令人窒息的礼教重压下的时代,他们为了追求真爱而无畏抗争的生动画面,同时也引导我们进入了诗人那炽烈、真诚、伤感而忧郁的情感世界。

2.与妻子xx的xx开成三年(即838年),李商隐与王茂元的女儿缔结婚姻。

王家富有权势钱财,但李商隐作为一个有独立自持精神的文士,婚后实际上仍就过的是一种清寒生活。

会昌三年(843),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他在《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中自述他们夫妇俩“前耕后饷,并食易衣,不忮不求”,夫妻俩清贫相守,更显得关系纯洁。

和王氏的婚姻使让李商隐得到了知己,但也使他的前途陷入牛李党争。

他被卷如了政治旋涡,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婚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离别爱妻,历佐方镇。

虽然夫妻二人分居两地较多,团聚的日子较少。

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是他们的感情却极好。

李商隐婚后不久应博学鸿词科,落选后写了《无题》之(照梁初有情)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说明了王氏为诗人受排挤打击而恨,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己的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夫妻二人有着种种平生知己的深切共鸣之感,所以李诗所写的有关王氏的爱情诗,无一不是一往情深。

以《摇落》为例:摇落伤年日,羁留念远心。

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古木含风久,疏萤怯露深。

人闲始遥夜,地迥更清砧。

结爱曾伤晚,端忧复至今。

未谙沧海路,何处玉山岑。

滩激黄牛暮,云屯白帝阴。

遥知沾洒意,不减欲分襟。

全诗借摇落萧瑟的秋季,抒写自己对京城妻子的深挚怀念。

感情真挚,缠绵悱恻,情调感伤,平实感人。

冯浩对《摇落》有一段评语:“此寄内诗也,‘结爱伤晚’者,父为属意而成婚迟也;‘端忧至今’者,数年闲居愁苦,赴桂又不久,行者、居者皆含愁也。

”未谙二句,谓未得入仕中朝而家室聚也。

的是此时途次所寄,味其意态,似有羁留之况。

”[3]宣宗登位后,李党下台,诗人多受排挤,漂泊天涯。

因此诗人不得不与妻子分离,正因为他们夫妻情深义重,别离时才会依依不舍。

如《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眼前是巴山夜雨,凄凉景象,愁人的秋雨,归期未知,但是诗人并未情绪低落,反而一想到即将与妻子团圆,就情绪饱满,心情豁然开朗,于是写下这似惆怅而一突破惆怅的诗篇。

这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苦苦相思,情深义重。

恩格斯说“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李商隐是个善写自己爱情痛苦的诗人。

他在妻子死后写作了大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亡妻的思念,正因为诗人心灵充满了对妻子的追忆,所以他的这类诗总是能围绕这一中心,描摹相思相忆的曲意幽怀,表明难分难舍的痴情冥想。

如《房中曲》: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冯浩认为这是李商隐诗集中第一首悼亡诗。

可能作于大中五年夫人去世不久,当时诗人感情太激动,看到夫人的遗物,触景生情。

诗人又观看着夫人生前用的一件件东西。

一缕缕愁思越积越多,最后,弥漫于诗人全身心,直到弥漫于天地万物之中,真是哀怨感人。

朱彝尊这样评论此诗:“言情至此,奇辟千古所无。

”[4]除此之外,《正月崇让宅》里,诗人先说崇让宅里的热闹、繁华,是亲人相聚之地,但此时却是不堪愁对的一片荒凉景象。

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内心无法排泄的忧思外,又加上了凄恻的哀怨,这就显得更加诚挚感人。

诗人面临爱情摧残的悲惨心境,地老天荒、此心不渝的缠绵和深笃情调都显现出来了,无怪人们把此诗推为李商隐悼亡诗之冠。

另外,《暮秋独游xx》: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荷叶的荣枯,十分恰当的比喻了诗人与王氏的爱情生活的始末。

诗人的遗恨如曲江之水汩汩不尽。

诗人的内心无限痛苦,他通过荷叶的荣枯表现出来,境界凄瑟万分,使读者不由泪流而下,随诗人的哀痛而悲伤。

李商隐是是多愁善感的诗人,他的许多优秀诗篇,都渗透了缠绵悱恻的哀感和不能自己的悲慨。

评论家说:“情深于言,义山所读”[5]正揭示了他的多愁善感的个性。

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尤其是写悼亡内容的,这种缠绵悱恻更加鲜明突出。

这些诗内涵深微,情感真挚,完全是他独特的个人感慨,是他倾吐心曲的绝唱。

3.抒情对象不明的xx李商隐是情诗高手,在写这类以“无题”命名的爱情诗时,他不是机械繁琐地接触到特定、具体的人物、事件,而是在某些作品中寄托着自己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慨。

正因为这些诗的抒情对象难以确定,而且抒发感情也不尽相同,所以它们呈现给读者的是不同的画面,不同的意境。

有的是描绘一对爱侣相见的机会难得,一旦会面时越发难舍难分:“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有的是刻画一个女郎,因为心中羞涩,见面匆匆,错过了聚谈到机会:“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xx语未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