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各章节概述
朱兰三部曲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2)戴明的质量管理学说
第一阶段─对美国初期 SQC 推行的贡献
第二阶段─对日本的质量管理贡献
第三阶段─对美国及全世界推行 TQM 的贡献
(3) 克劳士比的质量管理学说(零缺陷之父)
一个核心:第一次就将正确的事情做正确
二个基本点:领导者要致力创建有用的和可信赖的组织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质量保证”是以保
证质量为基础。仅从技术标准作为判断产品质量好坏唯一标准的局限性。可分为内部
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
十一、质量改进(Quality Improvement)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要求可以是有关任何方面的。
第四章质量改进与质量设计
1 质量改进常用的工具有哪些?如何作图? (1)工具:直方图、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
分层法、检查表、新工具 (2)一、直方图
描述: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来表示数据分布的图。 画直方图: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值,纵坐标表示频数,以各组频数为高,组距为底, 从左至右依次画出一系列直方形,即为直方图。
(4)一次抽样方案中转移分的计算: 当接收数2 时,如果 AQL 加严一级后该批被接收,则给转移分加 3 分;否则,将
转移分重新设定为 0。 当接收数为 0 或者 1 时,如果该批被接收,则给转移分加 2 分;否则重新设定为
0。 抽样方案的检索:根据规定的批量 N、检验水平 IL、可接收质量界限 AQL、抽样方案类 型和检验严格度进行检索。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述
1 质量管理的重要术语的涵义?
1、质量(Quality)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可修饰,以表明满足程度;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物理、感官、行为、时间、工效、功能);特性可分为固有特性
和赋予特性;“要求”包括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必须履行的要求或期望; 具有广义
性、时效性和相对性特点。
管理承诺质量 改进团队 质量衡量 质量成本
质量意识 补救行动 “零缺陷”计划;
主管培训; 零缺陷日; 目标制定; 消除错误成因;
赞赏; 质量会议; 重复进行以上 13 项。
第二章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
1、什么是质量检验?其主要职能是什么? (1)质量检验: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将结果与规定 的质量要求比较,以判断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一种活动/过程。 (2)主要职能:鉴别职能 保证(把关)职能 预防职能
缺陷的判定需要慎重
六、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
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相互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七、质量策划(Quality Planning)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
“三全”管理:全面、全过程、全员
3.什么是世界三大质量奖项?中国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包括哪些要素?
(1)美国布尔里奇国家质量奖
领导力,战略计划,顾客和市场,信息和分析,人力资源,过程管理,商业效果
(2)戴明奖:日本质量管理的最高奖
戴明奖,戴明应用奖,质量控制奖
(3)欧洲质量奖
EFQM 卓越化模式,欧洲质量奖的使命。
件。
通常是质量策划的结果之一。
九、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能满足顾客、
法律法规的要求。范围涉及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工作内容包括专业技术
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质量控制程序
十、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量目标。策划可以针对一个管理体系,一个过程或某一特定产品、项目、合同进行。
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
八、质量计划(Quality Plan)
对特定的项目、产品、过程或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的
文件。
程序通常包括所涉及的质量管理过程和产品实现过程。通常会引用质量手册或程序文
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
优点:代表性好,抽样误差小 缺点:手续繁琐。
整群抽样法:将总体分成许多群,每个群由个体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然后随机抽
取若干群,并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个体组成样本。
优点:抽样实施方便
缺点: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
5、产品批质量的验收判断过程?
抽检一个容量为 n 的样本——统计样本中不合格品数 d
(2) 双峰分布:可能是由两种不同数据的混合造成。 (3)扁平形分布:可能因为无标准的作业程序或操作人员各行其是. (4)离岛型分布:有两个峰值,其中较低峰及其附近的数据可能来源于不同机器、不同 的操作人员。
d<=A 批合格 d>=A
6、什么是接收概率?如何计算?
(1) 描述:当使用一个确定的抽样方案时,具有给定质量水平的批或过程被接收的概
率。记为 L(p)。
抽样方案记为(n,A)。
n——样本量
A——批合格判定数
(2) 计算方法(计数型)
习题:已知产品批不合格率 p 为 0.05,求单次抽样方案(100,10,0)的接收概率 L(p)。 7、什么是 OC 曲线?有哪些类型?N、n、A 对其分别构成什么影响?A=0 和百分比方案 是最好方案吗? (1)描述:批接收概率 L(p)随批质量 p 变化的曲线。表述了一个抽样方案对一个产品 的批质量的判别能力。 (2)
8、什么是两类抽样错误? 第一类错判概率:生产方的风险概率
第二类错判概率:使用方的风险概率 9、掌握计数挑选型抽样方案的有关概念。 (1)过程平均:一定时期或一定量产品范围内的过程质量水平的平均值称为过程平 均。 (2)平均检验总数(ATI):用抽样方案(n,A)抽检不合格品率为 p 的多批产品,会 出现有的批经过初次抽检就合格,有的批则初检不合格,还需全数挑选的情况。这两 种情况下发生的平均每批检验产品的个数 例题:N=1000,p=10%,n=30,A=2 时,L(p)=0.411,求平均检验总数。 (3)批容许不合格品率(LTPD):在道奇-罗米格抽样表中,把对应于接收概率 L(p) =10%的不合格品率称为批容许不合格品率。 (4)平均检出质量(AOQ):对于一定质量的待验收产品,利用某一验收抽样方案检 验后,检出产品的预期平均质量水平。(最终交付用户的平均产品不合格品率) 10、掌握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的有关概念、ISO 抽样系统的基础及抽样表的检索方法。 加严和放宽的一般做法是什么? (1)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指根据已检验过的质量信息,随时按一套规则“调整” 检验的严格程度的抽样检验过程。 (2) ISO 抽样系统的基础:AQL(可接收的质量界限)是整个抽样系统基础 (3)加严和放宽的一般做法:加严检验(强制):一般 n 相同而 A 降低;利于保护 使用方; 放宽检验(非强制):当批质量稳定,减少 n;
过程的输出。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完成。“特殊过
程”。
四、不合格(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由符合性质量提升到适用性质量
满足标准规定
让顾客满意
超越顾客期望
不合格品和不合格项
五、缺陷(Defect)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缺陷与不合格 联系:都与未满足要求有关 区别:“要求”不同
2 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1)、质量检验阶段(20 世纪初至 30 年代)
特点:事后检验为主。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20 世纪 40 年代至 50 年代)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特点:从事后把关发展到过程控制,突出了预防性控制。
(3)、TQM 阶段(20 世纪 60 年代起至今)
三个代表:成功组织应代表客户、员工和供应商三者利益
四项基本原则:
• 质量 = 符合要求 (POC)
• 系统 = 预防
• 工作准则 = 零缺陷 (ZD)
• 衡量 = 不符合要求的代价 (PONC)
五个卓越表现结果:客户、员工、财务、生产力和利润
六个变革管理要素:领悟、承诺、能力、改正、沟通、持续
十四个质量过程改进步骤:
二、产品(Product)
过程的结果。
产品类别:——服务(如运输)——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其主导成分。质量保证关注的是预期的产品。
三、过程(Process)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
涉及质量形成全过程,和过程中每一项资源有关。是质量控制的延伸和发展
十二、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包括硬件和软件
13、设计与开发(Design and Development)
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包括硬件和软件
报告职能 改进职能 2、质量检验的主要管理制度有哪些?不合格品如何管理? (1)主要管理制度:三检制 重点工序 双岗制
质量复查制度 质量跟踪制度 (2)“三不放过”原则
两种判别职能:符合性判别,适用性判别 分类处理:返工、返修、报废、降级使用 不合格品的现场管理:标记,隔离 3、质量检验基本类型有哪些?质量检验方式如何划分? 1、进货检验 (1)首批进货检验 首件(批)样品检验:首次交货;产品设计或产品结构有重大变化;工艺方法有重 大变化;停产较长时间。市场采购货品检验 (2)成批进货检验 过程检验 (1)首件检验:5M1E 发生变化时 (2)巡回检验 “三按”、“三员”、“三帮” (3)末件检验 最终检验 (1)完工检验(2)成品验收检验 4、什么是抽样检验和抽样方案?何时适用于抽样检验?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些? (1)抽样检验:利用所抽取的样本对产品或过程进行的检验 (2) 抽样方案:规定了每批应检验的单位产品数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合 (3)适用情况:破坏性检验,流程性材料,节约费用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