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学情反馈(一)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染色后盖上盖玻片要用拇指挤压,目的是使细胞染色更充分B.无法看到一个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因为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死亡C.解离时可用盐酸除去细胞壁以分散细胞D.漂洗时洗去染液防止染色过深2.某同学做有丝分裂实验时,检查了正处在分裂期各时期的1000个洋葱根尖细胞,发现其中681个处于前期,139个处于中期,23个处于后期,157个处于末期。
据此分析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中时间最短的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3.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其描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B.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状射线,形成了纺锤体D.甲、乙、丙细胞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比值都为1∶2∶1 4.下列a、b、c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A.图a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B.图b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后期C.图c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D.图c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5.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细胞,能够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壁、染色体、纺锤体B.染色体、纺锤体、细胞板C.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D.叶绿体、染色体、纺锤体6.下列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裂间期,在细胞中发生了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分裂中期,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细胞板上C.分裂后期,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加倍D.若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则分裂期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多7.如图是某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若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则CD段是着丝点分裂的结果②在AB段,DNA进行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③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在CD段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板④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在BC段中心体移向两极⑤若该细胞是蛙的红细胞,在BC段不会出现纺锤体A.①③④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④8.图1、2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图3表示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C.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D.图1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9.下图为某植物体细胞分裂的曲线图和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C.图乙细胞的下一时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D.ef段染色体与DNA数目相等10.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做出的解释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B.体细胞中遗传因子都是成对存在的C.子二代表现型比例为3∶1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11.如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B.①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12.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让纯种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F1全是长翅。
F1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产生F2,将F2的全部长翅果蝇取出,让其雌雄个体彼此间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长翅果蝇占()A.2/3 B.5/6 C.8/9 D.15/1613.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
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A.TT B.TtC.tt D.TT或Tt14.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1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C.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D.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6.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F3代中纯合子比例为()A.1/8 B.7/8 C.7/16 D.9/1617.下列有关纯合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能形成一种配子B.连续自交,后代性状能稳定遗传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D.不含等位基因18.某种植物的花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红花基因对白花基因为完全显性。
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多株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5:1,如果将亲本红花植株自交,F1中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的比值为()A.3:1 B.5:1 C.11:1 D.5:31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
此操作模拟了①等位基因的分离②性状分离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的是()A.B.C.D.21.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
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性配子”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观察实验现象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解释生物体所有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22.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②在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23.美国亚利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下图是该蜥蜴体温与体色之间的对应关系。
由此表明A.该蜥蜴的体温控制并决定着体色性状B.该蜥蜴的体温能引起体色的可遗传变异C.表现型相同的蜥蜴,其基因型一般相同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4.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直接真实地反映出A.F1配子种类及比例B.F1的遗传因子组成C.F1的基因行为D.F1的表现型25.安达卢西亚鸡的毛色有蓝色、黑色、白点三种,且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下表为相关遗传实验研究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蓝色安达卢西亚鸡的基因型为BbB.蓝色的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有三种表现型C.黑色安达卢西亚鸡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约有1/3为白点鸡D.黑色鸡和白点鸡都是纯合子26.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粉花植株自交,出现红花∶粉花∶白花=1∶2∶1 ,不能说明红花为显性B.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设C.生物体的内在环境和所处的外界环境都会影响性状表现D.人类ABO血型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7.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的遗传定律分别是A.1/4,分离定律B.1/4,自由组合定律C.3/8,分离定律D.3/8,自由组合定律28.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杂交组合获得D.以上两株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29.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时研究多对相对性状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某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它应该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C.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F1自交时不同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这种随机结合实现了基因间的自由组合D.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其中纯合子占1/230.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相关基因用A、a表示)A.由1、2和4个体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4个体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3C.2、5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D.若7、8婚配,其后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1/331.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与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基因型有()A.6种B.4种C.2种D.8种32.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
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依次是3∶1∶3∶1。
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某植株”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33.某同学调查了一个家系,确定患有某种遗传病。
该家系的具体情况为∶一对夫妇均正常,双方的妹妹均患有该病,双方父母均正常。
这对夫妇生两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A.8/9 B.1/9 C.8/81 D.64/8134.具有2对相对性状的个体间杂交(按照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在F2代中具有1个显性性状和1个隐性性状的个体比率为A.1/16 B.3/8 C.3/16 D.9/1635.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两亲本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0B.37.5%C.62.5%D.100%36.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