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淋巴瘤PPT课件
20
21
22
23
鉴别诊断
3.呈蝶翼状的淋巴瘤应与胶质母细胞瘤鉴 别,肿瘤内常有钙化、囊变、坏死、 (淋巴瘤一般无), CT平扫常为高等低 混杂密度, T1WI 为混杂低信号T2WI为 混杂高信号,周围水肿明显,占位效应 显著,增强常为不规则的环形强化, 有 时且有壁结节。
24
25
26
27
29Biblioteka 6患者,女,36岁。既往头痛病史,近几日呕吐 1次
7
患者:37岁,男性,左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
8
影像学表现
文献报道脑内原发性淋巴瘤B细胞型与T细胞型 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表现相同,只是T细胞型淋 巴瘤较少侵犯脑脊液。T1WI呈等或稍低信 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大多数肿瘤信号均匀, 少数由于肿瘤内小片状坏死区而信号不均匀,钙 化及出血少见,肿瘤境界较清,大小不等,呈圆形、 类圆形或不规则块状。
14
诊断
总之,脑内原发性淋巴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 中老年患者(>50岁)出现以下征象可提示诊断: ①病变位于脑室周围大脑深部组织,如基底节、 丘脑及胼胝体等;②平扫CT呈等或稍高密度, T1WI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 号,DWI呈高信号;③增强扫描多数呈明显均匀 强化,较大肿块呈“握拳状”强化,肿瘤边缘见 “脐凹征”“尖角征”“棘征”等;90%以上的 病例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但应用激素治疗后 强化程度减低。④肿瘤的占位程度及瘤周水肿 与肿瘤大小不成比例。
9
呈等T1等T2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 强化, 冠状位示握拳状,边缘不规整,可见尖角征。
10
T1 T2
化 , 冠 状
不 规 整 ,
信 号 影 (
其 内 可 见
呈 稍 长
位 可 见
增 强 扫
坏 死 区
小 片 状
稍 长
T2
脐描)更 凹明,长信 征显边 号 。强缘 ,
11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 强化病灶,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团块状强 化病灶,脐凹征象明显。 (脐凹征)
16
鉴别诊断
1.单发位于脑表面时则与脑膜关系密切, 需与脑膜瘤鉴别,后者属于脑外肿瘤, 有宽基底与脑膜相连,肿瘤边缘有假包 膜征象,肿瘤周围与脑表面之间有脑脊 液环绕及临近的蛛网膜下腔增宽。另外 脑膜尾征和邻近颅骨改变可助鉴别。
17
18
19
鉴别诊断
2.多发团块状病变主要应与转移瘤鉴别, 转移瘤好发于皮髓质交界处, T1WI为低 信号T2WI为高信号,转移瘤相对病灶小 水肿大且较易出现液化坏死,增强扫描 呈环形、结节状强化。
鉴别诊断
4.当淋巴瘤病灶T2WI 信号较高,呈多发 斑点或小结节状强化时应与感染性肉芽 肿相鉴别,有时很困难,需进行短期抗 感染治疗复查,若病变增大,则可考虑 淋巴瘤,相反则可诊断感染。
28
总结
诊断PCNSL要点: 1.影像学信号及密度特点。 2.位置,脑室周围。 3.有无免疫缺陷疾病。
一定要结合肿瘤的部位,即位置深,脑 室周围。
3
临床与病理
关于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起源尚有争议,主要因为颅 内无淋巴结构。 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原发性脑恶性淋巴 瘤以原始网状细胞及许多不同类型的小神经胶质细胞 的浸润为特征,当然还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网状内 皮系统位于血管周围间隙,即Virchow-Robin’s间隙, 肿瘤细胞可以此为中心向周围浸润形成肿块,也可沿 该间隙扩散,导致脑组织广泛肿胀而类似脑炎。瘤细 胞在血管周围间隙内浸润生长,使血管内腔变细甚至 闭塞,闭塞后则易发生小灶性坏死。由于对血管壁的 广泛浸润,导致血脑屏障严重破坏,血管内物质(如 造影剂)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组织间隙 。
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任雪婷
1
定义
脑内淋巴瘤分为原发淋巴瘤和继发性淋 巴瘤两种,原发性脑膜瘤是指仅在脑内 而无其他部位发现的恶性淋巴瘤,而继 发性淋巴瘤实际上是其它系统性淋巴瘤 的脑内侵犯。
2
临床与病理
临床:仅占颅内肿瘤的0.8-1.5%,70%属于B 细胞性,但随着AIDS和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患 者的增多,本病发生率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发病年龄: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免疫缺陷者 中青年为主。 好发部位:常见于中线部位,如胼胝体、基底 节、室旁白质 症状:头痛、癫痫、局灶性运动障碍 对放疗敏感,一年之内可复发。 预后差
4
影像学表现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 征性,病变可单发,亦可多发,分布广 泛,75%邻近脑室系统或脑膜。
5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常见CT表现是 平扫时显示界限清楚的,较正常的脑组织密度略 高或等于脑组织密度的肿块,少数可见有小坏死 区,周围常伴有水肿。增强扫描时,肿瘤表现为 均匀性显著增强。
12
典型征象
图3 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半球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紧贴小脑幕生长,有分叶,硬膜明显强化。(分叶征) 图4 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半圆形强化病灶,边缘 强化更明显,缺口指向硬膜面。(半月征)
13
典型征象
图5 轴位 T1WI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蝶 翼状明显强化,边缘强化更明显。(蝶翼征) 图6 CT增强扫描示额叶病变呈握拳样强化。 (握拳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