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练字炼句练习

诗歌练字炼句练习

诗歌鉴赏——练字炼句类一解答炼字炼句题的方法步骤:1、解释本字或翻译本句诗;2、答出本字或本句所达到的艺术效果;3、答出本字或本句在全诗思想内容方面的作用。

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二、熟记四种规律,准确判定炼字。

1、从词性上看,炼字以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高考古诗鉴赏题考查最多的是五言诗中的动词。

如林景熙《溪亭》颈联“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2007年高考广东卷)中“穿”、“数”二字都是动词。

(1)、动词(使意向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特点更加鲜)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动词、拟人、双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同时又一语双关,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例: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表颜色的形容词、使动“红”、“绿”用作使动词。

诗人通过樱桃、蕉叶转绿的动态,既增加了画面的色彩感,又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情绪,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B.用确数。

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

例1:“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僧齐己的《早梅》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据元代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记载,张桔轩有诗云“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认为既指明了“一树”,就不能又说表疑问的“何处”,同时,一树梅花也绝非早梅,于是他就把“一树”改为“几点”,“几点”本身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用在这里描绘逐水而流的梅花,却符合生活的真实,也使全诗气机流畅,韵味平添。

(4)、虚词:疏通文意,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

(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

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

)例: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叠词“纷纷”二字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而且生动地描写出蜂忙蝶乱的景象。

令人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拟声词“萧萧”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落木瑟瑟飘落的声音,以动衬静,突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

“滚滚”则状写出长江汹涌澎湃之状,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渲染出沉郁悲凉的意境。

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2、从位置上看,炼字多分布在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中。

五言诗句中第二、三、五字为炼字,特别是五言律诗句中第三字,如王维《过香积寺》颈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2003年高考全国卷)中“咽”、“冷”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三字。

王维《使至塞上》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

七言诗句中第二、五、七字为炼字,特别是七言诗句中第二、五字,如刘长卿《送严士元》颈联“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中“斜”、“绿”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二字,杜甫《秋兴八首(其一)》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中“兼”、“接”分别是上下句中第五字。

钱起《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颔联“雪霁山门迎瑞日,云开水殿候飞龙”中“霁”、“迎”、“开”、“候”都是炼字。

(3)从修辞上看,常是诗句中运用通感、比拟、夸张等修辞的字,如宋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2004年高考全国卷Ⅰ)中“闹”字就运用了通感,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2005年高考福建卷)中“引”、“衔”字就运用了比拟修辞。

(4)从形式上看,叠音词也是一类重要炼字。

古诗中常用表示时间的叠音词“年年(岁岁)”、“日日”、“朝朝”、“暮暮”、“夜夜”、“时时”等抒发强烈情感。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中“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岁岁”、“朝朝”相对,“金河”、“玉关”,“马策”、“刀环”并举,又加以“复”字和“与”字,给人以单调困苦、不尽无穷之感,从“岁岁”说到“朝朝”,着重从时间上倾诉征人的怨苦无时不在。

还有许多形容词性的叠音词,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写出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

3.明确五种语言内涵,准确定位风格。

古诗语言风格主要有清新、绚丽、平淡、明快、含蓄五种。

“清新”是新颖脱俗,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一般是用在写景诗中,一般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银河从云端飞流直下,比喻新奇,夸张自然。

清新之风常见于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陶潜的诗特点主要在平淡,有时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维,孟浩然的诗则相对比较清新。

“绚丽”是词藻富丽,色彩绚烂,情思奇幻。

如李商隐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如《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以玉碎山崩喻众弦齐鸣,以凤凰鸣叫喻一弦独响,以“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

“平淡”是质朴无华,陶渊明的诗风朴素自然,如《饮酒(其五)》中“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日暮的岚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飞归山林,飞鸟始飞终归的过程正像作者由出仕到归隐的生活历程,比兴寓意。

“明快”是明白通畅,白居易的诗风通俗易懂,如白居易《长恨歌》中“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表现了唐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以“小楼”、“深巷”点明环境静谧幽邃,衬托出诗人客居临安的寂寞,以“春雨”、“杏花”点出江南早春气息,预告一个万紫千红的局面即将到来,这两句中有春天到来的喜悦,也有流光易逝的感喟。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三、【考场失误细琢磨】1.判定炼字有误解答分析炼字试题时,考生经常判断错诗句中的炼字,因此复习备考中既要熟记炼字在词性、位置、修辞和形式上的四个规律,又要不断通过背诵古诗名篇来培养语感。

凭借炼字在诗中分布的四条规律和敏锐语感就能准确判定诗句中的炼字。

2.分析炼句丢点考生赏析炼句时会出现只分析内容上的作用而忽略了分析其结构上的作用,或对含有多层意思的炼句不能全面分析出言外之意。

古诗炼句主要有三类:(1)哲理名句,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就是将诗情、画意和哲理熔于一炉的名句,诗句本来是写刘禹锡从贬所回来后伤落伍、自感衰颓的落寞情怀,但也表达了事物新陈代谢是一种发展规律,以及应辩证看待一己困厄的豁达襟怀;(2)写景名句,如杜甫《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就是“缘情体物”名句。

“出”字不但极其自然地写出了鱼的欢欣,而且与“细雨”紧密关合,唯在毛毛细雨中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如果雨猛浪翻,鱼儿就潜入水底了;“斜”字不但生动写出了燕子的轻盈,而且与“微风”紧密关合,唯在微风吹拂下燕子才轻捷地掠过天空,如果风大雨急,燕子就会禁受不住了。

在细腻描绘鱼和燕子的动态中蕴含了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

(3)抒情名句,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既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志不得伸的强烈苦闷和愤懑,又突出了其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多数炼句都是在表情达意上有独到之处的写景名句,但也有少数炼句在结构上也有照应作用,所以赏析炼句要在明确炼句类型基础上从内容、手法和结构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

四、炼字类提问格式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⑴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06江苏卷)“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06上海卷)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分)(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5分) (06辽宁卷)(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06四川卷)(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06江西卷)五、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1)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1)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答:怅惘,孤寂,抑郁的心情。

“摇”“滴”。

城不会动,但“凉风发”使水摇影动,似乎城也在摇荡;月是不会滴露,但秋月如洗,仿佛会凝珠滴下。

这两个字化静为动,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例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007考全国卷Ⅱ)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垢:尘埃。

(1)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