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分解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分解


物 质
化 合 物
混 合 物
碱性氧化物
1.单质 单质
非金属:如O2、Si、P4 稀有气体:如He、Ne
金属:如Al、Fe、Cu等
冶金分类
黑色金属 Fe、Cr、Mn 有色金属 其它金属 轻金属 Na、Mg、Al 重金属 Cu、Hg、Pb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金属:
混合物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纯净物
四、分散系及胶体
1、分散系定义: 2、分散系分类: 溶液 分散质粒子 大小/nm 小于1 nm 浊液 胶体
大于100 nm 1~100 nm 大分子或一定 数目分子的集 合体
分散质粒子 分子或离子 很多分子 的集合体
续表 溶液
性 质 外观 透明、均一 稳定
浊液
布朗 运动
电泳
胶粒在胶体中做不停 地、无秩序地运动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胶粒带电:如Fe(OH)3胶粒带正 电,H2SiO3胶粒带负电]

工厂除尘
聚沉
聚沉方法有:加热、加入电解质、 例如:制豆腐;解释某 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些自然现象,如土 壤保肥、形成沙洲
C.构成宏观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相互作用,如离子键、
共价键等等 D.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在化学反应前后是不变的
解析
要正确判定本题,须明确以下几点: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是多种多样的; 多种多样的微观粒子在构成物质时彼此之间 存在相互作用(如离子键、共价键等); 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按照特定 的方式结合才构成特定的物质;每种物质都有其自身独有的 性质是因为每种物质都有其独特的微观组成和结构; 物质一旦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微观结构乃至微观组成就改 变了,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改变了; 这种微观组成、结构、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等的改变决 定了化学反应是从环境中吸收能量,还是往环境中释放能量。
宏观
区 别 微观
没有生成新物质
构成物质的微粒聚集状态的 改变
有新物质生成
原来微粒间的化学键断裂,原子 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化学键,生 成新物质。
判断方法 联系
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 化时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返回
三.物质的分类
单 质
纯 净 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酸 无 机 物 碱 盐 酸性氧化物 氧 化 物 有 机 物 烃 烃的衍生物 两性氧化物
4、同位素的混合体,如水和重水
HD、结晶水合物(如CuSO4· 5H2O)、Na35Cl、
Na37Cl按天然比例混在一起。
练习
常见的混合物有:
1、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汽油(馏分)、石蜡、食醋、福尔马 林、盐酸、油脂、铝热剂、玻璃、 碱石灰、漂白粉、普钙(过 磷酸钙)、NO2;空气、溶液,石油、煤、,天然油脂, 合金、 矿石、阳极泥、平衡混合物,氯水、氨水 2、没有固定组成的物质(聚合物)淀粉、纤维素、橡胶、 聚乙烯、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 3、同素异形体混和:白磷和红磷、氧气和臭氧; 4、同分异构体,但未指明具体结构的物质, 如二甲苯。
不透明、 不均一 不稳定
胶体
均一
稳定性
介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鉴别方法

不能


不能
不能
无丁达 尔效应
NaCl溶液
静置分层
有丁达尔效应
实例
泥水
氢氧化铁胶体
3.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和应用
内容 性 质 丁达尔 效应 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产生一条光亮 的“通路” 主要应用举例 鉴别胶体和溶液
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①④⑦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②③⑤⑥
2.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只有状 态、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中 往往伴随着现象的发生(如:发光、 发热、颜色变化,气体的生成, 沉淀的生成等).
变化 概念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举例
燃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 “三态”变化、蒸馏 、分馏、 裂解、蛋白质变性、老化、硫 盐析、渗析、吸附、金属 化、炭化、油脂硬化、风化、 导电、焰色反应、气焊、 结晶、硬水软化、硝化、钝化、 ※ (溶解、潮解) …… 气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各种元素组成,元素存在的形态有 游离态和化合态;从微观上看,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 质的基本粒子。
例1
( D ) A.宏观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彼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此的结合方式多样,决定了物质的多样性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分子的组成或结构变了, 其化学性质就变了
高三
一轮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014
考纲下载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 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6.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 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7.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 表示方法.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 出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 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 还原性、酸碱性等.
下列变化中:①蒸馏 ⑤电解 ⑥钝化
②干馏
③风化
④金属导电
⑦焰色反应 ; .
一、物质的组成
游离态
单质 物质
构成
阳离子 离子 阴离子 原子核 质子
元素
组成
原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小分子
高分子
化合物
化合态
分子
宏观
微观
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一.物质的组成
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D ) 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来自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密度分类 含量分类
2.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如Na2O、CuO等
氧化物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P2O5、SO3等 两性氧化物:如Al2O3等
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 过氧化物:Na2O2等
3.化合物
4.酸
5.碱
6.盐
常见的纯净物有:
1、只含一种成份的物质
2、结晶水合物
3、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如冰和水混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