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

高二地理期中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读图,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解析:选C。

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区域定位。

根据图中提供的经纬度判断,甲城市位于汉水谷地,乙城市位于黄淮平原。

在纬度大致相当的前提下,由于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甲城市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城市。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3题。

2.我国亚热带在34°N 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季风D.地形3.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解析]第2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D项正确。

第3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 ℃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B项正确。

[答案]2D3B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图中石嘴山至托克托)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A.有明显的夏汛B.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C.水能丰富D.有凌汛现象5.该河段形成地上河,泥沙主要来自()①流水搬运上游黄土至该河段沉积②风力搬运附近沙尘至该河段沉积③附近灌溉农业区农业生产过程产生的泥沙在河床沉积④河岸崩塌,泥沙在河床沉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第4题,形成“地上河”的河段主要外力作用表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一般落差小,故水能资源不丰富。

第5题,该处农业生产主要引黄河水灌溉,则水由黄河流向农田,故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泥沙不可能在河床沉积。

[答案]4C5D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6~7题。

6.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7.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 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第6题,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冬季高于夏季”,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

故选B。

第7题,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也要考虑市场因素,①地与②地接近市场,但是②地风能资源比①地丰富,③地与④地远离市场。

故选B。

答案:6.B7.B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其内容包括极广,不少谚语中蕴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据此完成8~9题。

8.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中描述的山脉是A.南岭 B.祁连山C.秦岭 D.天山9.下列选项中的谚语与地理知识正确匹配的是A.“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B.“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述的是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C.“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描述的是青藏高原的环境特点D.“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主要适用于东北地区【答案】8.C 9.B【解析】8.谚语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型田中,山北耕地类型是旱地,山南耕地类型是水田,描述的山脉是我国水田和早地的分界线,应是秦岭,C对。

南岭山南、山北都是水田,A错。

祁连山山南是青藏高原,是牧区,B错。

天山山脉南北两侧是绿洲农业,都都是旱地,D错。

9.四季无寒署,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昆明的特征,华北地区四季分明,A错误。

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描述的是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日中指正午,タ中指傍晚,B正确。

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环境特点,C错误。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主要适用于华北地区,D错误。

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处,大多干旱少雨,一条条河谷,就像镶嵌在湿润的横断山区中的“干旱带”,景色与横断山区的湿润地区大相径庭,它们被称作“干热河谷”。

读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主要河段的水文特征是A.流速快 B.流量大 C.含沙量大 D.结冰期长11.推测干热河谷谷底生长的植被可能有①热带雨林②仙人掌③稀树灌丛④常绿栎林⑤松栎混交林A.④⑤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2.“干热河谷”的成因可能是A.气候异常 B.热岛效应 C.焚风效应 D.植被破坏【答案】10.A 11.C 12.C【解析】10.从图中经纬网位置和河流流向分析,图中区域为我国横断山区,第一到第二阶梯分界线,落差大,所以主要河段的水文特征是流速快,A项正确。

干热河谷谷底降水少,水分条件差,所以主要生长的植被具有耐早特征,可能有②仙人掌、③稀树灌从11.C项正确。

①热带雨林、④常绿杅林、⑤松栎混交林需要更好的水分条件,故生长可能性较小。

12.因该地区山河相间,山高谷深呈纵列分布,河谷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受焚风效应景响形成干热河谷,故C项正确。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为我国东线放蜂线路,读图完成13~14题。

13.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14.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地理现象是()A.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B.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C.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D.在东北遇初霜,蜜蜂受冻解析:第13题,图示线路主要在陆地上,要不断地停留、迁徙,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优势,最适宜蜂农“追花夺蜜”。

第14题,4~6月蜂农主要在华北地区,此时正值华北春旱时节,有可能遇到干旱,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影响蜜源。

答案:13.D14.C湟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是青海省重要的农业基地,属河谷农业,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青稞,油料作物主要为油菜。

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叙述正确的是()①谷地海拔较低,光热资源较丰富②降水较多,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水源③地形平坦,土层较深厚④土壤较肥沃,农作物二年三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6.关于湟水谷地油菜花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全国油菜种植区中,花期较迟B.由于谷地纬度大致相当,花期基本一致C.从湟水上游谷地到下游谷地花期逐渐推迟D.湟水谷地油菜花花期为每年的4~5月解析:第15题,青藏高原地势高而气温低,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谷地海拔较低而热量条件较好,利于农业发展;河谷地带由于流水堆积而土层较深厚,利于农业发展。

注意此地热量只能满足一年一熟。

第16题,油菜花期早晚取决于气温高低,气温高的区域花期较早。

我国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从图中看该地纬度高于长江流域,再结合海拔高因素,可判断该地气温要低于长江流域,油菜花期较迟,故A项正确。

注意湟水谷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油菜应春季播种,夏季开花,故花期不会是4~5月。

答案:15.C 16.A据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报告显示,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击败加拿大温哥华,成为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

全球前10大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中,就有4个位于澳洲,比例领先各国。

读澳大利亚局部图及三城市气候资料图,回答17~19题。

17.结合三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图,判断影响三城市气候差异的共同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D.洋流18.影响图中铁路走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形B.科技C.人口与城市分布D.矿产资源分布19.下列对澳大利亚居住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好,政局较稳定B.医疗卫生条件好,教育发达C.气候条件好,适合人类居住D.位于独立的大洲,与世界其他大洲往来少解析:第17题,珀斯、墨尔本、悉尼三城市的气候类型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影响三城市气候差异的共同因素是大气环流。

第18题,图中铁路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地区,而这些地区人口和城市密集,故选C项。

第19题,读图可知,澳大利亚的机场、港口在沿海城市分布较多,说明其与世界其他大洲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答案:17.B18.C19.D读伊比利亚半岛地形图及气候资料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受信风影响,两地夏季降水较少B.受西风影响,两地冬季降水较多C.受地形影响,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于乙地D.受海陆位置影响,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2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B.地形复杂多样,内陆多沙漠分布C.植被覆盖率高,以常绿阔叶林为主D.海洋温暖广阔,珊瑚礁发育良好解析:第20题,读图比较,两地夏季降水较少,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冬季受西风影响,两地降水较多;根据图中的气温曲线判断,甲地气温年较差小于乙地;受海陆位置及地形影响,甲地位于迎风坡,年降水量多于乙地。

第21题,根据图例判断,图示地区最大高差约3 000 m,区域范围较小,所以地势高差较大,河流流程较短;图示地区是个半岛,三面临海,内陆没有沙漠分布;图示地区主要是地中海气候,植被覆盖率高,以常绿硬叶林为主;图示区域纬度较高,不适宜珊瑚礁发育。

答案:20.B21.A读下图所示区域,完成22~23题。

22.图示地区位于()A.欧洲,西临北冰洋B.欧洲,西临大西洋C.非洲,西临大西洋D.北美洲,西临太平洋23.图中甲处海湾西岸地区河流突出的水系特征为()A.河流的长度长B.都为内流河C.自东南流向西北D.河流平行状排列解析:第22题,图示地区为北欧地区,西临大西洋。

第23题,图示甲处海湾西岸地区河流为平行状水系。

答案:22.B23.D读某大陆沿西海岸线降水量空间变化图,回答24~26题。

24.该大陆是()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25.图中纬度10°~20°地区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终年盛行东北信风,水汽含量少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沿岸有势力很强的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明显26.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纬度10°~30°地区流水侵蚀地貌广布B.纬度30°~40°地区冬季水循环更强烈C.纬度40°~60°地区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降水量空间变化主要受地形和洋流的影响解析:第24题,从大陆西岸沿海和图中纬度可知,该大陆位于南美大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