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茶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这次省政府专题研究**黑茶产业发展问题,我们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把**市发展黑茶产业的主要作法和基本想法作个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黑茶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中的特殊种类,目前主要有三大品系,即云南的普洱茶、广西六保茶和湖南安化黑茶。
**茶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安化渠江薄片就列为朝庭贡品,在全国享有“唯茶甲于诸州县”的美誉。
明清时期,资江两岸茶行林立,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呈现出“茶市斯为最,人烟两岸稠”的盛况。
至今保存完好的“安化茶马古道”,曾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前,湖南省茶叶管理总处就设在**。
解放后,安化黑砖茶长期是国家定点生产的计划商品。
客观地讲,**无论是绿茶、红茶,还是黑茶,都有优势和基础。
安化工夫红茶1915年就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但是,我们经过认真的调研和论证,认为**最具发展优势的还是黑茶。
**的绿茶面临浙江、福建、湖北等地一些名茶的巨大竞争,红茶也一时难以超越海南、广东、安徽的茶,唯有黑茶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
**发展黑茶至少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
**地处北纬25至30度,境内雪峰山脉常年云雾缭绕,资江依山蜿流,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质肥沃且酸碱度适中,自然条件最适合茶树生长,是我国得天独厚的宜茶区域之一。
二是技术优势。
安化县是湖南黑茶的发源地。
世界第一支千两茶、中国第一片黑砖茶、机制茯砖茶都产于安化。
一千多年来,安化人民世世代代以茶为业,总结、创造了一套独特的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茶厂茯砖茶生产技术至今仍是国家二级机密。
**茶厂、安化茶厂、安化白沙溪茶厂等重点企业都有一支较强的专业技术队伍,安化县、桃江县、赫山区等主产区拥有一大批民间制茶能手。
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市先后培训了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和良种繁育、黑茶初制加工等技术人员2000多人,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活动,为黑茶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三是品质优势。
**茶叶尤其是安化茶叶品质上乘,内含物丰富。
安化云台山大叶茶是全国优良茶种之一,是我省优茶品种槠叶齐、湘波绿、白毫早的母本。
据检测,适时采摘的大叶茶,其水浸出物达到50%以上。
黑茶以大叶茶为主要原料,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能够产生一种俗称“金花”的冠状散囊菌,具有分解脂肪、降低血脂、排毒通便、暖胃健脾、促进消化、清理肠道等多种保健功能,而且,储藏时间越久,品质越佳,具有独特的饮用价值。
四是市场优势。
当前,**黑茶不仅是边疆地区的消食茶,国内备受推崇的保健茶,而且更是韩国人喜爱的美容茶,日本人热衷的瘦身茶。
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志伟称**黑茶是世界最神奇的保健饮品,具有不可限量的科研价值。
目前全世界以牛羊肉为主食的国家和地区对黑茶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内随着食物结构的变化和对黑茶保健认识的加深,已形成一个庞大的黑砖茶、茯砖茶消费群体,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五是基础优势。
目前我市有可采摘茶园面积20多万亩,安化、桃江、资阳、赫山有家家户户种茶、制茶的传统习惯。
全市共有各类茶叶加工企业7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
安化是全国最大的紧压茶生产县,白沙溪茶厂是生产中国第一片黑砖茶、第一片茯砖茶和第一片花砖茶的“老字号”企业,年产量达10万担。
**茶厂是全国最大的茯砖茶生产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边销茶厂,年产销量达18万担,生产的茯砖茶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六是品牌优势。
安化黑茶的生产有正史记载已达600年以上,清代集黑茶生产工艺之大成的千两茶,被誉为“世界茶王”。
现今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支清代安化老茶号“天一香”茶行生产的千两茶;北京故宫保存的一支年代最久远的千两茶估价超过了250万元。
黑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无安化字号不买”的声誉。
安化白沙溪茶厂生产的天尖、贡尖、生尖和黑砖、花卷,以及**茶厂生产的茯砖均久负盛誉,特别是安化的千两茶和**的茯砖茶,已行销国际市场,成为世界优质品牌。
去年,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基于这些认识,我们确定把黑茶作为茶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并以此带动绿茶和红茶的发展。
二、近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黑茶产业发展,把黑茶产业作为发展**经济、惠民富民的重要举措。
原市委书记蒋作斌对黑茶产业发展非常重视,亲自带队调研、亲自动手制定规划和政策,研究解决有关问题。
原市长、现市委书记马勇高度关注,多次听取情况汇报。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2名市委常委、1名副市长具体负责茶产业发展工作。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茶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市茶业局,确定了“文化引路、科技领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带动、精品拓市”的发展方针。
围绕黑茶产业发展,我们重点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科学发展,制订了产业规划。
为推进黑茶产业的发展,我们制订了《**市2007-2016年茶叶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
初步规划到2016年,全市改造老茶园20万亩,新建高标准优质生态丰产茶园30万亩,茶园总面积达50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0万吨,总产值达到50亿元。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规划了六大重点工程。
即: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品牌建设工程、龙头企业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营销网络建设工程、茶文化引导工程。
2、坚持政策鼓励,壮大基地规模。
为了促进黑茶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茶业产业发展的决定》。
明确规定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200万元建立茶产业扶持基金,并捆绑部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科技三项经费等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茶叶良种繁育、茶园基地建设和茶业科技攻关项目。
鼓励党政机关干部入股参与茶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以荒坡山地和茶园入股茶产业,引导农民将茶园向种茶能手、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基地集中。
对集中连片种植5亩以上的专业户,50亩以上的专业组,500亩以上的专业村每亩补助600元种苗费。
3、坚持龙头带动,壮大龙头企业。
市委市政府对黑茶生产企业全力支持。
一方面,确定了**茯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为黑茶发展龙头企业,制定政策予以扶持,目前这些企业发展来势都比较好。
另一方面,大力招商引资,已经引进了中粮集团、云南龙润茶业等进驻**办厂建基地,参与**黑茶产业的发展。
4、坚持科技开发与培训,提升了产业层次。
一是抓了茶业技艺培训。
采取自主办学、与湖南农大合作等方式,举办了高级评茶员、中高级茶艺师和黑毛茶初制加工、机械采茶、良种繁育扦插技术等培训班共18期,培训技艺骨干5000多人次。
目前,我市在评茶、制茶和育种育苗等方面都建立了一支技术力量较强的专业队伍。
二是抓了黑茶标准的制定。
组织全市经验丰富的专家,制定了六级十二等外加两个特级的黑茶收购标准小样,已获得省级专家评审会的鉴定通过,并由安化县配制了60套收购大样,目前正在申报国家标准样。
三是抓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重点抓了扦插育苗、茶园低改、初制加工、机械化采摘等实用技术的推广。
同时,为了促进工作交流,我们于去年7月召开了全市茶叶产业基地建设现场会,并组织赴湖北英山县、云南普洱市和我省长沙县进行了参观学习。
四是开展科研攻关。
着眼制茶工艺和制茶机械的换代升级,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几十名高级机械工程师和微生物工程师,开展了制茶机械研制、发酵工艺改进和制茶工艺技术规程的修订等技术攻关工作。
其中高档茯茶加工自动化机械和流程已完成图纸设计,砖茶机械化加工已完成大部分程序。
5、坚持市场运作,完善了营销网络。
我们按照“稳定边销、扩大内销、支持出口”的基本思路,加强了黑茶营销网络建设。
一是巩固和稳定边销茶市场。
确保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边销茶生产任务。
二是建设**茶叶大市场,**茶叶大市场已于今年元月全面开业。
该市场位于中心城区华联商业街,由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负责规划设计。
市场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为11个功能区,主营茶叶、茶具、茶叶包装、制茶机械等。
市场内设有茶叶陈列馆、茶艺表演厅、贵宾品茶室、旅游接待处和商务酒店等。
现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000多万元。
市场汇集了国内外150多家客商,福建铁观音、浙江龙井、云南普洱等知名品牌先后签约进驻。
三是积极拓展营销网络。
我市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1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茶叶营销网点,并以营销网点为依托,开办了一批规模较大、标准较高的茶楼茶馆。
四是大力支持茶叶出口。
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申请自营出口权,加快中、高档黑茶和精品茯砖茶的研制开发,以优质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目前,**茶厂的高级茯砖茶已在日本、韩国打开了市场,安化的千两茶在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安化的黑砖、花砖已进入蒙古和俄罗斯市场。
6、坚持文化引路,加大了宣传力度。
一是成功完成了安化千两茶、茯砖茶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工作,启动了“中国黑茶之乡”命名申报和安化千两茶、**茯砖茶原产地保护申报工作。
二是组织了一系列茶文化活动。
先后组织了**市首届新茶节、**黑茶科技成果展,完成了“奥运茶火炬”制作任务,由安化“晋丰厚”茶行负责制作的6支茶火炬已于去年10月送呈北京奥组会。
三是以推介**黑茶为主题,承办和参加了一系列会展活动。
成功承办了2007年全国边销茶年会和全省茶叶学会学术年会。
在省茶叶学会组织的湖南名茶评比中,我市选送的黑茶产品获得4个金奖,6个银奖。
精心组织参加了世界茶博会和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
在国际茶业博览会上,我市选送的“湘益牌”一品茯茶、“白沙溪牌”茯砖茶、“中茶牌”天尖茶、“黑美人牌”天尖千两茶获得金奖。
四是推动了黑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
摄制完成了以安化黑茶为主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世界羽坛冠军的日记》,推出了“观百里茶带、走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引进外资改造了安化茶马古道等重点景区。
同时,撰写的“安化黑茶”和“**黑茶文化”两本专著已经出版发行,由我省知名作家于旦初执笔的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茶都》正在写作之中。
通过这些努力,黑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以来,全市新建良种生态茶园1万亩,技术改造老茶园3万亩,建立无性繁育种苗基地1000亩,全市茶园面积恢复发展到了20万亩,市级以上加工龙头企业达到10家。
去年全市共生产千两茶系列产品17.73万支,比上年增长16倍多;生产三尖、三砖茶1.12万吨,比上年增长74.5%;实现茶产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
同时,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大幅上涨,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
三、几点请求黑茶产业是一个产业链条长、农工贸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发展黑茶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