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原创考前密卷(一)语文试卷

2019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原创考前密卷(一)语文试卷

2019届河北省衡水金卷高三原创考前密卷(一)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的建筑——这里指的主要是大型的、有纪念价值的建筑——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是用石头建造的,叫石构建筑;一类主要是用木头建造的,叫木构建筑。

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

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由于这样的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

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废墟因受到尊重并受到保护,从而成为审美对象,继而产生“废墟美学”的概念。

欧洲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建筑毁坏后,极少有原地重建的现象,而都将它们作为一个珍贵的时代标志予以尊重和保护,乃至一块妨碍走路的“乱石”都不许随意挪动。

与此相反,我们中国的宫殿或庙宇毁掉了,就得赶紧在原址修复或重建,否则即使留下残垣断壁,也会很快被民间搬抢一空(这里指的是需要宫殿的时代)。

无怪乎,在明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我们有那么多辉煌的宫殿建筑都没有留下一处像样的废墟遗址!因此我们的建筑文化中缺乏废墟文化,从而也缺乏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然而,说我们中国不见废墟文化,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废墟或缺乏废墟资源。

我们是个有着悠久的“墙文化”的国家。

不仅有万里长城,我们古代的几乎每个城池都有城墙,它们可都是石构建筑,有500到3000年的历史,大部分已沦为废墟。

作为建筑单体,长城的原始工程量不但超过国外任何古代的大型单体建筑,甚至超过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型建筑的总和!再说,我国历代的皇家建筑和贵胄府邸并不全是木构建筑,像天坛祈年殿、故宫太和殿的须弥座以及天安门前的金水桥等是多么壮观的石构建筑。

废墟的文物价值就在于其残破过程的历史真实性。

正是这种真实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因为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讯息,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

残缺美是废墟美的哲学前提。

而废墟美是鹿墟文化的核心。

就以对待长城废墟为例:如果说以“修旧如旧”的名义修复的司马台长城对于“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或慕田峪长城来说是一个进步,那么目前正在以“修旧如旧,随旧随残”的理念修缮的京郊箭扣长城则又超越司马台长城而向前迈了一步。

(节选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由于建筑材质原因,石构建筑毁坏后都能留下废墟,成为“凝固的音乐”,自然而然地而受到人们珍视。

B.木构建筑本身易朽,遭遇雷击天灾或战争人祸后更难留存,故世界上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C.“废墟文化”是在人们改变了废墟是垃圾的观念,而把废墟视为精神遗产尊重珍惜后产生的。

D.出于对“废墟文化”的认知不同,欧洲建筑毁坏后鲜少原地重建,而中国宫殿常修复重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对比了石构建筑和木构建筑留存情况的不同,引出废墟文化,从废墟价值的角度表达了对保护我国石构建筑废墟和木构建筑废墟的期待。

B.文章将历史上欧洲和我国对待废墟的不同做法做对比,辅以史实证明我国缺乏废墟文化,缺乏对废墟美的认识,叙议结合,极有说服力。

C.文章分类列举城池防御建筑和皇家贵胄建筑,证明了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废墟文化,但我国并不缺乏废墟资源。

D.末段以对待长城废墉为例,论证国人废墟审美意识日益觉醒的同时,间接批评了“修旧如新”的八达岭长城和慕田峪长城的修缮理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虽有丰富的废墟资源,却未形成废墟文化。

但现在,国人对废墟美的认知和欣赏能力逐步提高。

B.废墟是活的历史化石或活的历史教科书,废墟的文物价值在于其虽残破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C.废墟具有残缺美,面对长城遗址,保留它残破的历史真实性遗址的原生状态也许更有价值。

D.认识废墟美要从认识残缺美开始,废墟受到尊重保护,成为审美对象,形成“废墟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阿胶女的手马淑敏参观教堂,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天堂、地狱间唤醒心中的憧憬和敬畏。

惊叹画师对圣母玛利亚一双手细致入微的描绘,那双圆润、丰满、纤细的手或托着耶稣或双手祈祷释放出强大的爱和饱满的祥和。

无独有偶,在中国飞天壁画的传奇中,画师着重的同样是一双手。

这些娇嫩、肥美的凝脂舞蹈着便将人类的语言凝固在岁月间。

然而仔细观赏飞天的手指,仿佛源于同一个女人,长度适中、细腻绵软,想必画师在绘画时不自觉地将世间尤物所有的美都倾注在这一根根玉指间,企图用它的温柔唤起人对美的幻想。

若不是壁画太高,墙壁太远,空气太冷,我很想过去抚摸一下她的根根仙指,细细体味她千年不变的亘古温度。

在中国,观世音更像一位佑护民众平凡、伟大、传奇女人,她不改的青春、美丽、端庄、慈祥在一代代人心中被崇敬。

她端坐在博物馆、寻常人家或庙宇堂上,也不管是在堂皇大殿还是犄角旮旯,她的微笑从未少过一分。

即使身体被打成碎片,随着垃圾一道掩埋在深深的地下,她也笑着住在敬仰她的人心里。

观世音玉指轻弹,弹出的不仅仅是善良、幸福,也弹出人间最珍贵的息息繁衍。

山东,我姥姥的年代,人人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位万能的观世音。

姥姥家的房子外面是砖,里面是四处掉土的墙壁,这不妨碍她卧室的箱子上住着一位观音,她光洁明亮的手又白又细,和姥姥的一样漂亮。

可是,她很悠闲,每天只管握着姥姥让我们给她寻来的新鲜柳枝。

姥姥的手却日日忙碌。

深夜醒来姥姥还在油灯下做舅舅、大小姨们的棉衣,当然,我更盼望姥姥细长的手指挑出面团做一锅好吃的泥鳅饼子。

姥姥临睡前总和观音娘娘聊天,有时说天气影响收成了,请她帮忙风调雨顺;有时说家里没钱了,请她让鸡多下几只蛋;就算出个门,姥姥都要去问问她。

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回答姥姥的,但一定给过答案,因为姥姥煮出的第一碗饺子永远由她来品尝。

童年中什么都不做的观世音和什么都做的姥姥是我心中最大的疑惑,这个疑惑没有答案。

姥姥离开我们后,观世音被母亲收藏,她用层层红布裹好放进柜子前,我第一次摸了摸她的手指,冰凉,远不如姥姥的暖心。

在姥姥认定的观世音的世界里,手的表情是富饶,是惩罚,也是慈善。

千手观音的手就是最早的也是最丰富的手语,风电雷动的惊诧,温柔似水的浪漫。

从那时开始,认识一个人,我不由自主地去看他的手。

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一个人生活最显著的痕迹。

中国女人的手一直都忙碌着,千年不变。

从狩猎、剥皮、烧烤到纺织、计算机,无论在高庭深院儿还是写字楼都无一例外。

生活中修饰过的手指便成了类似项链的装饰品,这样的饰物自然是不能洗碗、揉面的,我欣赏这样的手,如一幅画儿美得惊心,但这样的美只能远远的观赏;我尊崇另一种美,那种美始终与手的功能相关,与生活的朴实紧密,即使时代变幻、科技飞跃,她们却从未更改,2000年来一如既往,那就是我的故乡东阿也是阿胶之乡的擦胶女的手。

阿胶女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擦胶女是简单中的简单,简单到单调,简单到千年重复一个动作,不变。

我断定,世间熬出的第一锅阿胶一定无人去擦,因为阿胶从饱腹到滋补足足论证了千年。

在东阿家家垂柳、户户熬胶的生产工艺被世人窥到并被模仿后千年已过。

擦胶女从阿胶被人带出东阿地域开始便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擦胶劳作。

细软的布,纤巧的手指,在女人虔诚的祷告中一块块阿胶被慰心的体温暖得晶莹剔透。

擦抹是消毒功能与美观结合还是为了娇娘杨玉环的盛赞不得已的行为已不得而知,能够知道的是,从阿胶被贮存开始,就有了阿胶女擦胶的活计。

吃阿胶的太多,知道阿胶如何熬制的太少,阿胶女更是一个被省略掉的细节。

东阿的阿胶女吹着黄河凌冽的寒风,一手擦着胶,一手织着布,桑木材释放的热量让阿胶女的心平静安宁,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直到今天。

握住阿胶女的手,各个细腻洁白,和姥姥的观音娘娘不同的是,她们的手有来自悠远历史的温度。

阿胶女没有化妆品,职业不允许她们有丝毫妆容,我想她们中一些爱美的一定心有委屈,但做了阿胶女阿胶补偿给她们的却是最天然、自然、纯净的补养;阿胶内服滋补,阿胶女却在抚摸一块块阿胶中通过皮肤渗透得以细润的滋养,不经意的渲染让她们的手各个肤若凝脂。

失去了雕琢的机会,得到的是通过劳动自然吸收的阿胶精华。

一双手一个人生,东阿阿胶女的手托起的不仅仅是女性世界的健康美丽,还有自己厚重、丰美的人生和尊严。

阿胶女的手同圣母玛利亚的相比更具博爱,与观世音的相比更富责任。

敬畏生命中最质朴、简单、原始的生存方式,信仰一双手创造出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也许远比祷告和烧香更朴素坚定也更强大。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姥姥勤劳而又慈祥,她对“我们”以及“舅舅、大小姨们”的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好品质,这与本文主旨一致。

B.“手是一种性格一种表情,能泄露出个人生活最显著的痕迹”这句话是说,作者认为可以从一个人的手看出其经历。

C.文章后半部分对阿胶女的劳动场景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写,我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对阿胶女辛勤劳动的赞美。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却耐人寻味,尤其是对圣母玛利亚、飞天、观音的手的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引人深思。

5.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6分)6.标题为“阿胶女的手”,作者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其他的手,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孤独者陈映真孔德淇2016年11月22日,小雪节气,北京的蓝色寒潮预警尚未解除,陈映真在京病逝的消息已经在台湾的近亲好友间传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