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3.0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3.0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Yuxi Agriculture V ocation-Technical College2012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学生姓名:申薪榆学号:201220314001指导教师:张志忠所在系:农林科学系所学专业及班级:烟草1251班2017年03月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中文摘要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烟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烟草的病虫害是影响其的一大因素,因此对烟草病虫害的研究成为一大热门。

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列举了四大烟草细菌性病害:烟草青枯病、烟草野火病、烟草空茎病、烟草角斑病,并分别从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烟草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目录1 论文背景介绍 (2)1.1 国内烟草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2)1.2 烟草病虫害概况 (2)2 烟草青枯病的概述及其防治 (3)2.1 烟草青枯病的简介 (3)2.2 烟草青枯病的症状 (3)2.3 烟草青枯病的病原 (3)2.4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3)2.5 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3)3 烟草野火病概述及其防治 (4)3.1烟草野火病简介 (4)3.2烟草野火病的症状 (4)3.3烟草野火病的病原 (4)3.4烟草野火病的发生规律 (5)3.5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方法 (5)4、烟草空茎病概述及其防治 (5)4.1 烟草空茎病的概述 (5)4.2烟草空茎病的症状 (5)4.3烟草空茎病的病原 (5)4.4烟草空茎病的发生规律 (6)4.5烟草空茎病的防治方法 (6)5、烟草角斑病 (6)5.1烟草角斑病的概念 (6)5.2烟草角斑病的症状 (6)5.3烟草角斑病的病原 (7)5.4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 (7)5.5烟草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7)6、分析与总结 (8)7、参考文献 (9)致谢 (10)1 论文背景介绍1.1 国内烟草种植业的发展现状烟草,属于茄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它作为一种嗜好作物,在世界上己有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也有近400年历史。

烟草除了能制成卷烟、旱烟、斗烟、雪茄烟等供人吸食外,还有多种医疗用途。

目前,烟草行业在世界各产烟国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云南这个烟草大省,其税收是更是作为全省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烟草行业已成为全球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生产烟叶的国家超过了120个;生产卷烟的国家超过了134个,所有的国家都销售卷烟。

随着烟草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烟草的危害有了越来越深的认识,吸烟与健康的关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20世纪80代以后,我国开始重视提高烟叶品质、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的研究,以减少对吸烟者健康的危害、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随着栽培条件的变化,烟草的病虫害为害也日益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因此烟草的病虫害的防治成为烟草行业一大研究方向。

1.2 烟草病虫害概况1.2.1 综述据报道,全世界烟草病害约有116种。

其中侵染性病害有79种,非侵染性病害有37种。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16个主产烟草省区联合调查,查明我国烟草侵染性病害有68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5种。

已经鉴定的62种病害中,真菌性病害30种、原核生物病害10种、病毒病害17种、线虫病害3种及寄生性种子植物2种[2]。

就目前来看,各烟区病毒病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某些烟区的叶部病害也较往年为重,根茎病害在南部烟区也有回升现象。

1.2.2 分类15种主要的烟草病害分别是(按为害严重程度及分布范围为序):普通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赤星病、黑胫病、炭疽病、青枯病、野火病、马铃薯Y病毒病、蛙眼病、根结线虫病、空茎病、碎倒病、角斑病、根黑腐病、蚀纹病毒病。

真菌病害中,烟草赤星病为害最为严重。

病毒病害中,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黄瓜花叶病最为严重,其次是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

细菌病害中,为害最为严重的是烟草青枯病和烟草野火病。

1.2.3 防治现状全世界种植的烟草每年都会因烟草病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且损失严重。

现今采用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抗病育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对烟草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众多学者研究较多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

本篇论文将从烟草的四种典型细菌性病害介绍中,总结其防治方法,尝试对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为烟农节省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增加烟草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烟草青枯病的概述及其防治2.1 烟草青枯病的简介青枯病是烟草的一种主要细菌性病害,1880年首次被发现,近几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等原因,在云南省局部烟区大面积发生流行,导致烟叶质量大幅度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烟草青枯病综合防治,对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自2002年以来,云南省南部旱地烟区烟草青枯病危害上升速度很快,局部地块发病率达到80%以上,且常与烟草黑胫病混合发生,严重时可使全田烟草枯死[3]。

2.2 烟草青枯病的症状烟草青枯病为害烟草的根、茎、叶,但主要侵染根,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烟株感病后,初期叶片局部萎蔫,然后在茎和叶脉上出现黑色条斑,叶片萎垂,初期仍是青绿色,后期干枯死亡。

田间发病烟株一侧叶片枯萎,而无病一侧正常,因此俗称称为“半边疯” 。

茎部发病,通常在外表出现黑色条斑,发病严重时,黑色条斑逐渐延伸至烟株顶部,将病茎部横切,可观察到维管束变成褐色或黑褐色,用力挤压切口,可从导管中渗出黄白色乳状黏液的菌脓,病株茎和叶脉导管变黑后,病菌侵入髓部,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空腔,仅留下木质部[4]。

2.3 烟草青枯病的病原烟草青枯病的病原为茄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F.Smith),属假单胞杆菌属。

茄假单胞杆菌寄主范围很广,可侵染茄科、豆科、蓼科、紫草科、凤仙花科等44科的220多种植物,大多数禾本科植物不受侵染,茄科中感病的种最多[3]。

2.4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也能在其他寄主上越冬,且在病残体中可存活7个月,借灌溉水、肥料、病土以及人为因素传播,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繁殖,反复多次传播而造成病害流行[4]。

另外,排水不良地块及线虫、地老虎等伤根害虫多的烟田容易发病。

常年连作的烟田比经常轮作的烟田发病重[5]。

2.5 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青枯病的防治仍然是尚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目前,烟草生产上主要从种植抗病品种、农业措施、化学药剂、生防菌及生防制剂等方面防治烟草青枯病。

2.5.1 种植抗病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环境,选用优良抗病品种种植,是最根本的防治方法[6]。

2.5.2 农业防治对于烟草青枯病,提出的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是耕作控制。

实行耕作控制包括合理轮作、平衡施肥以及搞好田间卫生。

提倡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和起垄栽培开沟、排水、施净肥等,对缺硼烟田适当增加硼肥。

2.5.3 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上,目前已经蹄选出多种对青枯病菌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药剂。

90%乙霜青可湿性粉在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田间小区试验以及大面积示范试验中对烟草青枯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72%硫酸链霉素对烟草青枯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另外,烟莲青原药以及青枯灵也可用于防治烟草青枯病。

灭生性的土样熏蒸剂可以通过杀死地下害虫和病原菌,以减少根的伤口和病菌的侵染机会,土壤熏蒸用于防治细菌性姜瘟病技术已经很成熟。

2.5.4 生物防治近年来青枯病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引起重视。

其研究多集中在细菌素、植物提取物及生防菌等方面,且有了很大的进展。

一些天然或是人工诱变产生的无毒菌株可以分泌细菌素(bacteriocin)来抑制致病菌。

生物农药青萎散等对青枯病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另外,花椒及山苍籽等含有抑制青枯菌的有效成分,有望发展为植物性农药。

近些年关于对青枯菌的拮抗菌的蹄选、鉴定以及防效测定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7]。

3 烟草野火病概述及其防治3.1 烟草野火病简介烟草野火病是烟草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世界上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

烟草野火病1917年首次在美国报道。

过去,在云南曲靖、昭通、昆明等烟区十分严重,近年来发病较轻。

云南烟区也称野火病为“火烧病”。

3.2 烟草野火病的症状野火病在苗床和大田都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幼茎、蒴果、萼片等器官。

叶片受害初期产生褐色水渍状小圆点,周围有一个十分明显的黄色晕圈。

在多雨高湿天气,病斑扩展增大,几个病斑愈合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宽晕圈仍存在,上有不规则轮纹。

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脱落,叶片碎毁。

幼茎、蒴果、萼片发病后产生不规则小斑,初呈水渍状,以后变褐,周围晕圈不明显。

茎上病斑略有下陷,周围晕圈不如叶片明显。

在多雨潮湿的天气,幼苗受害腐烂倒伏或只剩顶芽直立,苍白细弱,生长极慢,部分枯焦破碎,穿孔脱落,倒伏死亡,就如同被野火焚烧的样子,因此被叫做“野火病”。

野火病与赤星病常常相混淆,但赤星病的轮纹是规则的同心轮纹,而野火病的轮纹往往是弯曲的多角形的和不规则的[8]。

3.3 烟草野火病的病原烟草野火病的病原是丁香假单胞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Wolf et Foster)Young & Dye Wikie〕。

野火病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侵染烟草外,还能侵染豇豆、大豆、番茄、胡椒、曼陀罗及心叶烟等。

3.4 烟草野火病的发生规律菌可在病残体上越冬(存活9-10个月),还能在许多作物(如大麦、小麦)和某些杂草根系附近存活(不引起侵染和病变)。

初侵染源主要是越冬的病残体和被病残体污染的水源、粪肥。

被侵染组织发病后,在病组织上可产生大量的菌脓,菌脓可借助于风、雨或昆虫进行传播,引起病菌的再侵染。

田间N、P、K 的施用量与野火病发生程度关系密切。

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随N肥施用量的增加,野火病的病斑扩展速度相应加快;而随着P、K肥施用量的增加,病斑的扩展速度则迅速放慢。

野火病在15-37℃的温度范围均可发生,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8-32℃,潜育期4天左右。

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低,野火病不发生或少发生。

如果降雨多,湿度大,使烟叶细胞间隙充满水分,病菌就可以迅速侵入并繁殖扩展,产生急性病斑导致病害大流行。

暴风雨不仅有利于细菌传播,而且易在烟株上造成伤口,致使细菌侵入;烟田遭受冰雹袭击后,叶片上产生大量孔洞,病菌可以从伤口迅速成功地侵入,造成野火病大范围发生。

3.5 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方法3.5.1 农业防治实行轮作,避免与其他寄主作物连作。

移栽后要合理施肥、灌水,注意氮肥施用量,并适当增施磷、钾肥。

生产上采用1∶2∶3的氮磷钾配合比例为宜。

早期田间点片发生时,应及时摘除病叶。

3.5.2 药剂防治发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带到田外深埋或者烧毁,并用20% 噻茼铜500倍药液喷淋,控制病害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