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八章 X射线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第八章 X射线
第8章 x射线
五、 关于x射线的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图
能级结构与碱金属能 级结构类同,X射线是 内层电子的跃迁。
少一个电子的原子态(即电 离态)与只有一个电子(碱 金属)的原子态相同。
第8章 x射线
当某壳层的一个电子被电离后,原子处于电离态。 K层的电离态
的能级与中性原子未电离的基态能相比为最高。L层的电离态能级
第8章 x射线
原理:利用X射线在晶体的衍射可以测定它的波长,晶 体作为立体光栅,一束X射线射入晶体,发生衍射时, 从任何一晶面上,那些出射方向对平面的倾角与入射 线的倾角相等的X射线,满足布拉格公式
n=2dsin n=1、2、….. 出射线就会加强。
已知晶格常数d,测出 值及其对应的n值,代 入布拉格公式,求出。
在X射线的波长:
hc
K
L
当L层电子向K层(空穴)跃迁时,使M层电子电离,发射的俄 歇电子的动能为
EKA K L M
一般轻元素发射俄歇电子几率较大,重元素发射X射线 的几率较大。
第8章 x射线
第8章 x射线
M M M M系线
L L L L系线
K K K K系线 X射线各线系的产生
第8章 x射线
27Co,28Ni在周期表的次序。
第8章 x射线
早期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量大小顺序排列的。如 K(A=39.1)在Ar(A=39.9)前 ; Ni(A=58.7)在Co(A。=58.9) 前。由莫。 塞莱图给出。 Kα-X射线波。 长是Ar:4.19 A ; K:3.74A ; Co:1.79A ; Ni:1.66A 。
的上能级向同一下能级跃迁的谱线。
第8章 x射线
§ 8.3 康普顿效应
一、康普顿效应 二、康普顿散射公式
第8章 x射线
一、康普顿效应
1923年,康普顿在研究X射线经物质的散射实验中发现, 散射的X光除有原入射波长成分外,还有波长较长的部分, 其波长差随散射角θ而变。
' sin2
2
第8章 x射线
次之,形成电离态能级如图所示。
n l j K吸收限
电离能(ev)
K 1 0 1/2
26.712
为了描述内层电 2 0 1/2
子迁向,“需将下上”L图的倒跃
2 2
1 1
1/2 3/2
转。
3 0 1/2
3 1 1/2 M 3 1 3/2
L吸收限
4.019
电离能是使某壳层3一.7个27
电子被电离所需的能3.5量33; 也M是吸该收壳限层电子的0结.7合81 吸能收。)若该用能光量子又电称离吸(00收共..66限振6362。
第8章 x射线
当内层(如K层)电子被电离出现空穴后,上层电子向下 跃迁时,除以辐射X射线形式外,还可以将跃迁释放的能 量电离更高层的电子-发射俄歇电子,或者将跃迁释放的
能量传给原子核,使原子核处于激发态。若用ΦKΦLΦM分
别表示K、L、M层电子的结合能(对应电离能;吸收限)。
当L层电子向K层(空穴)跃迁时,辐射X射线才形式释放能量,
第8章 x射线
1. 产生条件: 当电子的能量(加速电压) 超过某一临界 值时,除有连续谱外,还在连续谱的背景 上迭加一些线状谱。
2. 特
征: 线状谱的位置和结构与阳极材料有关, 即不同元素的阳极材料发射的线状光谱
虽有相似结构,但波长不同,按原子序数顺 序排列时,波长依次变化,不显示周期性变 化。
每种元素都有一 特定的波长的线状光谱,即 特征X射线谱成为这种元素的标志。
(2)了解X射线的吸收的规律,掌握康普顿散射,理解光 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了解—同步辐射装置的原理与应 用。
(3)了解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的规律。
第8章 x射线
3.重点 • X射线连续谱与标识谱及产生机制 • 莫色勒定律 • 康普顿散射
4.难点 • X射线的连续谱与标识谱产
生机制 • 莫色勒定律 • 康普顿散射
第8章 x射线
三、 X射线的特征(标识)谱
X射线特征谱是巴拉克于1906年发现的。他观察到连续 谱上出现一系列分立谱线,并用K、L、M…字母标识,因 特征谱的发现使他获191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1913年莫塞 莱测量了从Al到Au共38种元素的X射线,发现各元素发射X 射线波数的平方根与原子序数成线性关系。
第8章 x射线
该照片在医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1895年12月28日,伦 琴宣读了《论新的射线》;1901年获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奖。
第8章 x射线
2.性质:穿透性很强;
使荧光屏发出荧光;
使照相底片爆光;
使气体电离; 对动植物组织有刺激作用。
3.本质: X射线具有光所具有的一切性质:反射,折 射, 偏振等,所以X射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电磁波但其波长 比通常的光波要短的多。
第8章 x射线
产生机制:
从阴极发出的高速电子打到阳极上,由于电子能量很 高,它能深入到原子的内层,将内壳层电子之一击出原子之 外,使原子电离,并在内壳层出现一个空穴,当邻近内壳层的 电子跃迁到这个空穴时,就发射出波长很短的 X 射线,由 于内壳层能级分立,所以产生X 射线的线状谱,原子序 数较大的元素,内壳层能级间隔就越大,发出的X 射线 的光子能量高,波长就短,所以波长依次变化,不具有 周期性。
第8章 x射线
§ 8.1 X射线的发现及其波性
一、电磁波谱 二、X射线的发现 三、X射线的衍射 四、X射线的偏振
第8章 x射线
一、电磁波谱:
原子光谱
光学光谱:原子受激发,价电子跃迁所获得的谱。 ( 从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10-3~10-9米)
X射线光谱:原子内壳层电子跃迁所获得的谱。
X射线的波长范围在0.001nm到1nm或更长一点。
当
0.1nm
1A
称硬X射线;
0.1nm
1
A
称软X射线。
4· X射线的产生 : X射线由X射线管产生。
第8章 x射线
真空管
X射线
阴极 电子
图 X 射线管示意图
第8章 x射线
三、 X射线的衍射
直到1912年,劳厄指出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他 借助晶体-天然光栅观察X射线的衍射。证明了X光的波动 性。劳厄因研究晶体的X射线获1941年诺贝尔物理奖。
由莫塞莱 K线公式
给出
~K
R(112
-
1 22
)(Z
-1)2
18 Ar 4.194A
Z
121.6
1
19 27
K Co
3.74A
1.79A
28 Ni 1.66A
第8章90x射线 80 70 60 50
g
1 2
40
X射线K线系
30
莫塞莱图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当 = 1 , eV = hc/ 极小 =0 , eV= h = 0
0< < 1
eV = hc/
连续变化 是连续变化
连续谱的能量来自电子动能,因而极小 与阳极材料无关。
m in
hc eV
1.24 V (kV)
nm
它是加速电子全部动能转换成辐射能所对应的波长。
第8章 x射线
离子
电子
光子
图 轫致辐射
四、莫塞莱定律
莫塞莱研 究了一系 列元素的 K线系,发 现各元素 的K线系 的光谱项 的平方根 与原子序 数成正比
几种元素的K线系谱,按原子序数的次序上下排列
第8章 x射线
莫塞莱对K线的波数总结出以下的公式:
~k
1 R(12
-
1 n2
)(Z-
k
)
2
k 1, n 2、3、4
莫塞莱公式(上式)与类氢光谱公式相一致,
Kα线的波数则表示为:~K
1 R(12
-
1 22
)(Z
-1)2
这表明:Kα-X射线是内层电子从n=2到n=1跃迁产生的。 因子(Z-1)理解为当n=1(K)壳层中一个电子被电离后, n=2(L)壳层电子感受到(Z-1)核电荷库仑作用。它也指出要 发射Kα-X射线,必须从n=1壳层事先电离出一个电子成电 离状态,其电离能或阈能是从n=1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而Kα-X射线的能量是电子从n=1到n=2层的能量差值。
第8章 x射线
晶体可形成许多不同取向的晶面。 X射线经晶面距 为d的晶面反射时,凡光程满足
2d sin n
n 1,2,3
在 方向衍射的X光将得到加强。该式称布喇格公式。用布
喇格公式可以计算晶面距。反之,若已知d,还可以确定X 射线的波长。
❖测定强度:由谱线的深浅程度可以测出相对强度。
第8章 x射线
第8章 x射线
§8.2 X射线的发射谱
一、 X射线发射光谱的测量 二、X射线连续光谱 三、X射线的特征谱 (标识谱) 四、莫塞莱定律 五、关于x射线的原子能级和能级跃迁图
第8章 x射线
一、 X射线发射光谱的测量
• X射线发射光谱
• X射线谱由两部分组成:波长连续变化的连续谱和 由分立谱组成的特征谱或称标识谱。
2d sin n
P
n 1,2,3 A1
C
O
A
X射线摄谱仪示意图
第8章 x射线
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结果
1).劳厄相片法 劳厄等人,1912年使用连续波长的X射线对单晶做了衍射 实验。
劳厄斑点对应晶面, 位置反应晶面的方
向。
第8章 x射线
2).多晶粉末法
德拜等人,1916年发明了多晶粉末法一。个同心圆环对应 一组晶面,环的强 弱反映晶面上原子 的密度。
•
X射线连续光谱
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