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路电流法教案李进芸参赛
教
学 课 教 目 校 题 学 标 景泰职专 支路电流法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教 分 材 析 班 姓 级 名 12 工业 2 班 李进芸 学 时 科 间 电工与电子技术 2014、11、13 环 节
案
教 学 过 程 ⑴标出所设定的各支路电流的正方向,及元件端电 压极性。有 b 条支路需列出 b 个独立方程。 ⑵有 n 个节点,可列 n-1 个独立节点电流方程。 ⑶有 p 个网孔确定其绕行方向,可列 p=b-(n-1)个独 立回路电压方程。 ⑷解联立方程式 b=p+n-1 个方程,得各支流电流。 如果得正值,表示所设正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同。 如果得负值,表示所设正方向与实际方向相反。 例: (如挂图)已知 E1=12V,E2=12V,R1=3Ω , R2=6Ω , R3=6Ω 。 求:I1,I2,I3 。 解: I1=I2+I3 解得:I1=3A -12+6I2 +3I1-12=0 I2=2.5A 6I3 –6I2+12=0 I3=0.5A I1、I2、I3 为正值,说明其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相同,否则相反。 1、支路电流法就是以各支路电流为待求量,运用基 尔霍夫定律列联立方程组,求解各支路电流的方法 2、 b 条支路→b 个支路电流; n 个节点, n-1 个节点电 流方程; p 个网孔, p=b-(n-1)个独立回路电压方程。 3、必须标定电流和绕行方向,注意正负号的判定。 4、 若求出的电流为负值表示电流方向与所选正方向 相反。 5 最后将所得数值代入原方程组进行验算,检查结 果是否正确。 1、习题 5、6、7 题; 双边活动 师生共同 讨论,归 纳小结。 进一步突 破难点 教学目标 教师引导,学 生概括总结解 题步骤,教与 学互相交融, 相得益彰。 时间 3
课堂 练习
让学生上 黑板做
对本节知识点 进行巩固。
10
让学生根 据习题做 总结
本课 总结
为使学生对所 学内容有一个 完整而深刻的 印象,本环节 对所学内容
4
作
业
2、预习叠加定理,分析与支路电流法异同点
支路电流法
板 书 I 出 电路电压定律:Σ U=0 2 支路、节点、网孔(独立回路) 支路数 b=3 独立方程: 节点数 n=2 I1+I2=I3 I3=I1+I2 网孔数 p=2 E1-I1R1- I2R2 + E2= 0
3 归纳小结: (1)标出 I 方向,b 条支路→b 个方程。 (2)n 个节点可列 n-1 节点电流方程。 (3)p 个网孔,确定绕行方向,可列 p=b-(n-1)个 回路电压方程。 (4)解联立方程式,得支路电流。 (5)结果讨论,检验、注意点。
-E2+I2R2-I3R3=0
1、巩固对 KCL,KVL 的掌握,理解支路、节点、网孔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掌握支路电流法; 能用支路电流法分析两个网孔的复杂电路;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排除畏难情绪,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要精益求精,克服马虎。
归纳 小结
教 法 学法指导 环 节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支路电流法列出节点电流、回路电压方程。 教学难点 1、 列回路电压方程。2、电压降、电动势的正负号的判定。 教学关键 紧紧围绕 KCL、KVL 来学习支路电流法。 点拨启发、组织教学、讲练结合三种方法结合使用。 结合前几节课的知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入新课。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 教 学 过 程 双边活动 教学目标 时间 复习基尔霍夫第一定律:Σ I 入=Σ I 出; 基尔霍夫第 学生回答 复习旧课,提出新 3 二定律:Σ IR=Σ E;支路、节点、网孔的概念。 问题,引入重点, 前后自然衔接。 支路电流法 运用挂图 揭示获取知识的思 该电路支路数 b=3,节点数 n=2(a、b),网孔 p=2 25 维过程,理解解题 思路和方法。通过 E1 E2 R3 设疑,启发学生分 R2 R1 析思考,激发获取 知识的欲望。一环 套一环,结构紧密。 对于 b 条支路,可有 b 个支路电流,若以支路电流 为待求量,则需有 b 个独立方程,这就是支路电流 法。 下面进行分析:首先假设各支路电流正方向及 绕行方向 节点电流方程:节点 a I1+I2=I3 可知一个独立方程 节点 b I3=I1+I2 学生参与 回路电压方程:回路 I: E1-I1R1- I2R2 + E2= 0 分析 回路 II: -E2+I2R2-I3R3=0 联立方程组,就可解支路电流 I1,I2,I3。 可以看出:b 条支路→b 个支路电流→可通过→ n-1 个节点电流方程 p=b-(n-1)个回路电压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