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新材料作文预测题■题目一三个和尚与三只蚂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两则材料所含的对比关系有点复杂:第一则强调人多心不齐而坏事,第二则指出人多心齐而成事。
可见,人的多少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点在于是否心齐。
因此,材料的中心是成事的根本在于人心要齐、目标一致、同心同德;也可从机制的角度来谈,强调团队建设贵在形成机制,要确保目标一致。
■题目二名言三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心材料二:我很重要。
——毕淑敏材料三:不要看到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的眼睛中有根梁木。
——《圣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一的核心词是“孤芳自赏”,它启示我们应打开心窗、开阔眼界,看到自身缺点与他人长处;材料二显然是侧重于对自我价值的肯定;材料三则倡导“反求诸己”,即不能只盯着他人的缺陷而忽视了自身更为严重的问题。
综合看来,三则材料总的指向是“自我和他人”——确实,一个人生活在世上,随时都会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如何认识自我、看待他人,会影响到他的行为和发展。
参考拟题: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心底无私天地宽;擦亮你的心窗。
■题目三走路与问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有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有一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①突出“走自己的路”,强调要相信自己,具备坚定的信念;材料②指出“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强调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乐于听从他人指导。
二者孰是孰非呢?都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命题意图。
据此,可以提炼出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如此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题目四聪明和愚蠢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所有动物当中,最聪明的是人,最愚蠢的也是人。
”这句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导引“聪明”和“愚蠢”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可有时候它们偏偏就交融在一起难分彼此。
常言道:物极必反。
聪明到了极致,极有可能就登上了愚蠢的巅峰;而聪明者,有时却又以“愚蠢”的面目出现。
《红楼梦》中有一句评说王熙凤的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道出了许多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悲结局;而古语“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我们惯常认为的“愚蠢”,也许正是最聪明的表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本应当一步步向着智慧的顶峰迈进。
可是,令人不安的是,我们上可入太空,下可潜海底;我们可以攻克一种又一种疾病,延长人类寿命;我们可以通过转基因、杂交,制造出许多新鲜的物种和食品……但就在同时,人们却又污染着赖以生存的大地、海洋和空气,使多少美好家园变成无人居住的“癌症村”;人们制造着最先进的杀人武器,让菜篮子、食品柜被三聚氰胺、瘦肉精、地沟油充斥……人类,实在难以用一个“聪明”或“愚蠢”来形容。
写作时,必须理清“聪明”和“愚蠢”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被“聪明”包裹着的“愚蠢”和表现为“愚蠢”的“聪明”的区别。
还必须看到古今中外,多少自以为聪明(事实上不少人真的具有较高的智商)的统治者、倒行逆施者在挖空心思损人利己的同时,也在愚蠢地挖掘着自我埋葬的墓穴;必须看到那些被高贵者视为“愚氓”的普通百姓,默默地创造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人类历史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这些“愚蠢的卑贱者”的心血和汗水。
文章可以小到写一个人、一件事,体现出“智”与“愚”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可剖析一个社会、纵观一个时代、透视一个领域,揭示出被“聪明”掩盖着的“愚蠢”和貌似“愚蠢”的“智慧”。
至于体裁,议论文、记叙文、哲理性散文等皆可。
■题目五犹太谚语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犹太人有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颗尘埃’,另一张写着‘世界为我而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的主要信息是两句话,“我只是一颗尘埃”是说自己渺小,要以谦卑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世界为我而造”是说自己伟大,“我”能够主宰世界。
这两句话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这则材料的思辨性很强。
综合两方面意思,人需要自信,也需要谦卑和有所敬畏。
立意角度点拨:立意1:自信与谦卑——一个人既要自信,又要具有谦卑的品格,自信让人更好地走向世界、创造世界,谦卑让人拥有美好的心灵。
立意2:渺小与伟大——一个人在宇宙中、在历史长河中是十分渺小的,渺小得如一颗尘埃,但又是伟大的,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事业。
我们要尽己所能,在短暂的人生旅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立意3:认识自己——犹太人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告诫自己要正确认识自我,一方面要看到自己的潜能,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自身不足。
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扬长避短,占领人生的制高点。
■题目六有所不为,无所不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黄炎培先生曾以“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概括自己的老师蔡元培:“盖有所不为,吾师之律己也;无所不容者,吾师之教人也。
有所不为,其正也。
无所不容,其大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有所不为,无所不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难。
“有所不为”是择善而“固执”,要有择善的眼光,也要有“固执”的勇气;“无所不容”是海纳百川的宽容,要有博大的襟怀,也要有调和的手段。
否则,单是思想内在的冲突,就足以让人烦恼不堪,更别说以此律己待人了。
参考立意:以前总觉得,宽容是出自本性,后来才发现,其实宽容的背后,必须有眼界作为支撑;所谓“少见多怪”,见得多了,自然不以为奇,可以容忍的东西才更多。
题目七同自己谈话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安提斯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他回答:“同自己谈话的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的获得,人的思想和情感才有了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首先要理解材料中的“谈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对“谈话”的内涵理解有误,很难写出深刻、精彩的文章。
“谈话”可以是唤醒、反思,也可是拷问、沟通,等等。
其次,要思考为什么要“同自己谈话”。
其实,材料已提示了思考方向,例如:为什么“同自己谈话”是一种“能力”?为什么有了这种“能力”,“人的思想和情感才有了往高尚和纯粹境界提升的可能”?这些问题,应逐一想明白。
■题目八向后看与向前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根据上述的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写作导引这是一则哲理型材料,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材料中有如下关键词语:“生活”“向后看”“懂得”“向前看”“能”;而关键之关键在于“向后看”和“向前看”。
“向后看”可以理解为生活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这样才能“懂得”生活的内涵;“向前看”可以理解为要看到希望,要有憧憬和追求,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写作时最好二者兼顾,首先点明“向后看”和“向前看”的内在含义,然后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题目九四盏灯有一幅画,画面上有四盏灯,每盏灯的后面有一句话:第一盏灯最亮——我有一个想法,去做!第二盏灯略暗——可以做吗?试试看吧。
第三盏灯昏暗——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第四盏灯最暗——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
其实,这四盏灯都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你怎么选择呢?根据以上材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导引首先要弄清楚每盏灯后的话的含义。
“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敢作敢为;“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谨慎小心;“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缺乏自信;“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选择放弃。
“灯”的亮度应该是“信心指数”,进而体现为“行动指数”。
所以只要围绕着“信心”“尝试”“想法与行动”等话题来写,就切合题意。
作文中出现不出现“灯”这个字眼,都可以。
应该说,面对生活,“这四盏灯都可能出现在我们心中”,如果某一盏灯每次或常常出现,那就可以看出你的个性和行事风格了。
那么,这种“个性和行事风格”有没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其反思深度应该就是这篇文章的深度。
比如,可以这样深入思考:“我有一个想法,去做”,是否冒失?“可以做吗?试试看吧”,“试试看”有什么不好?“周围的人都不赞成去做,很难吧”,大多数人的意见也许是对的。
“既然这样,那就算了吧”,都已经“这样”了,还不“算了”吗?不要总认为“自信”“行动”等就一定是好词,“高调” 的不一定是“高级”的。
“四盏灯”只是4个切入的角度,立意高低还在于你的认识、你的思想。
具体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选写多盏灯。
选择多盏灯,其中心、观点只能有一个,所以难度大一些,需要更强的总结归纳能力,需要站得更高。
否则就成了观点的“罗列”,即使写成作文,也不容易出彩。
■题目十现实一点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年轻人常听到的一句劝诫是:现实一点。
对此,我们或默默点头,或倔强摇头……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用规范汉字书写。
写作导引“现实一点”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指生活得脚踏实地,是相对于不切实际、耽于幻想而言的(与其对立的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等);另一种指的是安于现状、不敢越雷池半步,或者只考虑一己之私。
前一种“现实一点”,可以让人活得真实而坦然;后一种“现实一点”,则会消磨人的激情与创造力,泯灭理想和斗志,这样的“现实一点”,不是很可悲吗?因此,从否定、批评的角度思考,立意可以是:1.父母教育子女“现实一点”,其实是陷入了实用主义的泥潭;2.不要让“现实一点”束缚你自由奔跑的双腿,而应勇敢地为实现梦想而奋斗;3.“现实一点”淡褪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年轻人婚恋只重对方收入和家境;4.“现实一点”扭曲了人的价值观——高中生考大学选择专业时,轻人文学科而一窝蜂地涌向财经等热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