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法

国际法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法的主体:是指有能力享有国际法上权利和承担国际法上义务,有能力进行国际关系活动的实体。

2.国家:是指定居在特定的领土之上,并结合在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力之下的人的集合体。

3国际的承认:是指既存国家对新产生的国际给予的认可并接受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与新国家建立关系的行为。

4.国籍:表示个人具有某个国家的公民或国民资格或身份,与该国保持着长久的法律联系,处于其属人优越权之下。

5.引渡:是指国家把当时在其境内的被别国指控为犯罪或判罪的人,应有关国家请求,移交给请求国进行审判或处罚。

(诉讼引渡、执行引渡)
6.庇护:是指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遭到追诉或迫害而请求避难的外国人,准其入境、居留和给予保护。

7.领土:是指地球上隶属于国家主权的特定部分(位于国家主权下的地球表面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与上空)
8.先占:是指国家占有无主地并取得对它的领土主权(所有权)
9领海:是指沿海国陆地领土和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其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对于群岛国来说,是指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群岛国主权之下的一带海域。

10.公海:是指国家对其行使管辖权的海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11.国际组织:一般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为特定的国际合作的目的,通过协议形式而创设的常设机构。

12.条约:是指国际法主体之间、主要国家之间依据国际法所缔结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国际协议。

13.条约保留:是指“一国于签署、批准、接受、赞同或加入条约时所作之片面声明,不论措辞或名称为何,其目的在于排除或更改条约中若干规定对该国适用时之法律效果。


14.国家责任:在国际法上,这些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就是国际不法行为。

行为国要对这些行为承担法律责任,这在国际法上就称为“国家责任”或“国家的国际责任”。

15.调查:又称“查询”或“实况调查”指在特别涉及对事实问题发生分歧的国际争端中,
有关争端当事国同意一个与争端没任何关系的第三方,通过一定的方式调查有争
议的事实,查明是否存在争端国所声称的情势,以有助于合理解决争端的一种方
法。

16.斡旋:是除谈判或协商以外最经常使用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是指争端当事
国之间不能通过直接或协商解决争端时,第三国善意地主动或应争端当事国的邀
请进行有助于促成争端当事国直接谈判、协助、争端当事国解决争端的方法。

17.战争:是国家为推行其外交政策而引起的武装冲突及由此而来的法律状态。

二、简答
1.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际法原则宣言》
(1)禁止非法使用威胁或武力原则
(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不涉及内政
(4)国际合作原则
(5)民族平等与自决原则
(6)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7)履行依宪章所承担义务原则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
(5)和平共处
2.条约继承的基本规则
(一)条约继承的原则
(1)人身条约不继承。

凡是与国家国际人格有关的条约,亦称“人身条约”,一般都不继承。

(2)非人身条约继承。

继承国对被继承国缔结的“处分条约”或称“非人身条约”,一般应予继承。

(二)领土转移不同情形的条约继承规则
(1)国家部分领土转移的条约继承。

当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或虽非一国领土的一部分,但其国际关系由该国负责任的任何领土,成为另一国领土的一部分时,自继承之日起,被继承国的条约,停止对国家继承所涉及领土生效;继承国的条约对该领土生效。

(2)国家领土合并的条约继承。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领土合并而组合一个继承国时,原国家的条约对继承国继续有效,不过仅适用于该条约原来所适合的那部分领土。

(3)国家领土分离或分裂的条约继承。

不论继承国是否存在,原来对被继承国全部领土有效的条约,继续对每一个继承国有效,仅对其部分领土有效的条约,则只对由该部分领土组成的继承国有效。

(4)新独立国家对条约的继承。

新独立国家对于任何条约,不仅仅因为在国家继承日期该条约对国家继承所涉领土有效的事实,就有义务维持该条约的效力或者成为该条约的当事国。

3.外交保护的条件
(1)保护国的国民或受其国保护的其他人遭到所在国的非法侵害
(2)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或经常居住在该国
1. 受害人持续具有保护国的实际国籍
2.一个以上国籍人的外交保护
A.国籍国间的外交保护问题
B.第三国对一个以上国籍国外交保护的接受
C.无国籍人和难民外交保护的非国籍条件
(3)用尽当地救济
4.引渡的基本原则
(1)本国人不引渡
(2)双重犯罪
(3)死刑犯不引渡
(4)单一罪名
(5)政治犯不引渡
5.紧追权的规则
(1)紧追必须从有管辖权地开始
(2)结束a.追不上
b.追上,行使登临权
c.跑到其他国家领海
(3)过程:必须是连续不断的,包括主体
6.国际组织的特征
(1)国际组织是国家之间的组织
(2)国际组织是国家为了国际合作而建立的
(3)国际组织依据国家间协议而创立
(4)国际组织设有常设性机构
(5)国际组织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7.外交人员的特权和豁免
(1)人身不可侵犯
(2)寓所和财产不可侵犯
(3)管辖的豁免
a.刑事管辖的豁免
b.民事和行政管辖的豁免
c.作证义务的免除
d.管辖豁免的放弃与执行豁免的放弃
e.免纳捐税
f.免除关税和查验
g.其他特权和豁免
8.使馆特权和豁免
(1)使用国旗和国徽
(2)使馆馆舍不可侵犯
(3)档案和文件不可侵犯
(4)通讯自由
(5)行动及旅行自由
(6)免纳捐税、关税
9.条约缔结的程序
(1)谈判
(2)签署
(3)批准、接受、赞同
(4)交换或交存批准书
(5)条约的登记与公布
10.国家责任的免除条件
(1)同意
(2)自卫
(3)反措施
(4)不可抗力
(5)危难与危急情况
11.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方法特点
(1)适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国际争端
(2)争端当事国的主权得到充分尊重
(3)不影响争端当事国同时或今后采用其他的争端解决方法
1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方法特点
(1)适用解决法律性质的争端或混合性的争端
(2)裁判争端依据的是法律规则,而不是一般的道德规范、社会习俗、世俗的是非标准等(3)有相对完善的组织机构和比较固定的程序规则
(4)仲裁裁决和司法判决对争端当事国有约束力,争端当事国有义务诚实履行仲裁裁决和司法判决
(5)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最后方法,争端当事国一般不得再诉诸与其他争端解决方法
13.使用作战手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
(一)限制原则
(二)比例原则
(三)区分原则
(四)中立原则
(五)“军事必要”不能解决交战国义务的原则
(六)在条约没有规定的情况下,武装冲突各方仍有尊重国际法义务的原则
14.纽伦堡原则
(1)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罪犯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此应受到惩罚
(2)不违反所在国的国内法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3)被告的地位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4)政府或上级命令不能作为免除国际法责任的理由
(5)被控有违反国际法罪行的人有权得到公平审判
(6)违反国际法的罪行是: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反人道罪
(7)共谋上述罪行是违反国际法的罪行
15.双重否决权
(1)任一常任理事国的反对票都可否决非程序性问题的决议,但常任理事国不参与投票或弃权不构成否决。

(2)在有必要决定某一事项是程序性问题或完质性问题时,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

16.比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一)相同点
①都不是沿海领土
②沿海国都不拥有领土主权,但享有某些主权权利
③沿海国权利都具有“专属性”
④他国都有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二)不同点
①范围:专属:领海以外,从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
大陆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
②性质:专属:不是沿海国固有,需要宣告
大陆架:沿海国固有,不需要宣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