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生命一、开发以“水与生命”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意义:水是地球的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都无法生存,我们也不会拥有现在如此繁荣的大家园。
地球被称为水球,但我们都知道:看似源源不断的水流中,真正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却少的可怜。
特别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在利用水的同时,也给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浪费,而水资源的一再短缺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人类必须合理有效的保护水资源。
小学生对水的认识却仅限于水的用处很大,他们很少了解淡水资源的紧缺与水污染的严重性。
所以,在小学阶段就应开展节约水和保护水的环保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也具有长远利益,更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二、活动目的: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及其水资源浪费与污染的状况,从而培养学生对水域污染和节约用水的急迫感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设计方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简单的考察、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写出简单的考察报告。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活动形式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相结合。
2、实践形式:调查和访问;研究和设计;合作和交流;体验、表达和反思。
四、课程内容:(一)水与生命的关系(二)有限的水资源(三)水的浪费与污染(四)争做节水护水小卫士五、各部分教学活动设计级学生活动资料:第一部分:水与生命的关系一、活动目的: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使学生了解水的作用和重要性,对“生活中”的水有初步的认识。
2、运用多种渠道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和淡水资源问题的兴趣。
3、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活动准备:1、观察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用到水的地方?2、试着从书上、网上、报纸上、杂志上或者询问你的父母,找到有关水的知识,了解水与生命的关系、水的重要性等。
3、对你了解的有关水的知识你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我们的生活相联系,有何感想?三、活动过程:(一)提出话题(二)学生交流(准备活动内容)(三)学习相关知识: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在自然界,纯水是非常罕见的,水通常多是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习惯上仍然把这种水溶液称为水。
纯水可以用铂或石英器皿经过几次蒸馏取得,当然,这也是相对意义上纯水,不可能绝对没有杂质。
水是一种可以在液态、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的物质。
固态的水称为冰;气态叫水蒸气。
水汽温度高于374.2℃时,气态水便不能通过加压转化为液态水。
2、对于水的来源,世界上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第二种是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第三是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
3、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百分之六十,保护地球不致冷却。
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假如大气中没有水,世界将会在冬季冷却、夏季高温。
4、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一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
水侵蚀岩石土壤,冲淤河道,搬运泥沙,营造平原,改变地表形态。
假如没有水,地球将是一片陆地。
5水,是人类的血液,是生命的源泉。
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假如地球上没有水,我们再也不能欣赏黄山的茫茫云海、关外的北国银妆,奔腾不息的长江和黄河将会断流,星罗棋布的湖泊将会干涸,浩瀚无际的海洋就会消失;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一棵棵树会枯萎,一片片绿草会焦黄,一朵朵鲜花会凋谢。
昔日林海莽莽的大山,会只剩下嶙峋的乱石;假如地球上没有水,植物会枯死,田里的高粱小麦不再青翠欲滴,地里的瓜果蔬菜不再肥嫩油绿,树上的果实不再高挂枝头。
小鸟嘶哑的求救声将叫人黯然泪下,鱼儿垂死的挣扎将令人爱莫能助,小狗绝望的哭泣将使人心如刀绞,动物们会一个一个地死去;假如地球上没有水,人饿了,没有水可以煮饭;累了,没有水可以冲去一身的疲惫;渴了,没有水润润烟熏火燎的喉咙。
据科学家的研究,认为人不吃饭可活十天,但不喝水却只能活三至五天。
6、地球上的生命最初是在水中出现的。
水是所有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体中水占百分之七十;而水母中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水。
水中生活着大量的水生植被等水生生物。
水有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在生物体内还起到运输物质的作用。
水对于维持生物体温度的稳定起很大作用。
假如世界上没有水,动物和植物都会死亡。
7、民以食为天,食以饮为先。
饮食饮食,先“饮”后“食”。
水是宏量营养素,没有哪种营养物质能像水一样广泛地参与人体功能。
假如没有水,我们营养的吸收将会少很多很多。
人体的每一个器官都含有极其丰富的水,血液和肾脏中的水占百分之八十三,心脏为百分之八十,肌肉为百分之七十六,脑为百分之七十五,肝脏百分之六十八,就是骨头也含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水分。
假如人体中没有水,人体会变得很空。
正常情况下,正常成人一日平均的需求水量2-3升,一生饮水可达170-200吨。
当人体处于水份平衡状态,即从体外吸收的水量与排出体外的水量相等。
这样,人才能健康成长。
有关资料证明,当这种平衡状态被打破时,就要影响正常生活。
当一个人吸收的水量比维持平衡的水量减少1%---2%(0.5—1升)时,就会感到口渴;当减少5%(2—2.5升)时,就会皮肤皱褶、神志不清;当减少14%-15%(7-8升)时,就会死亡。
因此,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四、相关图片:五、与水有关的诗句:1、儿歌:小水滴,个儿小,作用多,本领大。
小草喝它冒新绿,小树喝它吐新芽。
奶牛喝它奶水多,小猫喝它乐开花。
禾苗稻谷都需要,土地庄稼全靠它!地球生命它养育,万物都要感谢它!2、与水有关的古诗名句:(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竹枝词》(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5)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7)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第二部分:有限的水资源活动目的:1、了解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并且自觉加强保护水资源,不让有限的水资源发生污染的意识,从而激发他们对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责任感。
2、知道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有关知识;调查、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理念。
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探讨、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的创造潜力,引发学生深入探讨的兴趣。
4、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搜集资料,了解水的一般性质和水的作用。
2、通过各种有效方法,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
3、就近观察有哪些水浪费和水污染的情况,可搜集有关图片、文字等。
三、活动过程:(一)了解水资源及我国缺水情况1、观察地球仪,小组讨论,地球上是水多还是陆地多?根据收集的资料请同学介绍地球上水资源的情况。
2、演示介绍:地球上有三分之二多是水,但是可以供人类直接用的水却很少很少。
我国的水资源也不容乐观,请同学互相交流交流你了解的我国水资源情况。
小结: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缺水大国。
老师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我国目前缺水的城市有300多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就有40多个,北方大多数城市都缺水。
我们的首都北京就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
(二)了解母亲河,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我先行:1、展示自己搜集到的长江、黄河等图片,说说你了解我们的母亲河多少。
对于母亲河你还想了解有关她的什么?教师补充讲解长江,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97千米。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
总面积1808500平方公里(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无论长度还是流量都是亚洲第一大河,是世界第三大河,奔流向东注入东海水能蕴含量占全国的40%。
与黄河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长度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流域水资源占全国的35%,工产值占全国的40%左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增加,水量丰沛的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呈减少之势。
《公报》显示,去年长江流域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2100多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由于流域内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供水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的威胁,使得长江流域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紧缺,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江水利委员会的调查表明,长江流域有59座城市存在水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
其中26座城市缺水较为严重。
《公报》说,长江流域水污染的趋势有所好转但未得到有效控制如今,我们的两大母亲河之一的长江已经遭到严重的污染。
长江流域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250多亿吨,占全国40%以上,其中80%以上的污水未经有效处理,就直接排入长江,目前长江干流60%的水体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于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速度,长江水污染程度在加深,长江水污染形势很严峻。
有关资料显示,长江的污染状况超出我们的想象: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增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质恶化已危及城市饮用水、珍稀水生物日益灭绝……专家预言,如果再不及时保护长江,10年内长江就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
黄河(Yellow River),全长大约有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
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她孕育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和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它又是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数灾难的一条害河。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为580亿m3,仅相当于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承担着向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同时还担负着向流域外远距离调水。
随着流域内工农业的发展,两岸年用水量由50年代的122亿m3猛增到90年代的300亿m3左右。
其中农业用水是大头,约占92%,工业生活用水约占8%。
从1972年起到1999年的28年间,黄河下游有22年断流,而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的断流时间均超过100天,1998年则长达14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