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 人文类课件
(四) 隋唐史学 隋唐是我国古代史学的繁荣时期。
主要表现在: (1)史书数量有了更大发展。
(2)正史编撰成绩斐然。
(3)官修史书制度正式确立。
(4)出现了史学理论专著。唐代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著《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
(5)诞生了我国第一部典制通史。唐人杜佑《通典》。标志着一种新的史体--政书体(或称典志体)的创立,从而为史 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1)这一时期,私人修史之风兴盛。 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著《藏书》、 《续藏书》王夫之的《读通鉴论》、 《宋论》,顾炎武的《日知录》、黄 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2)明清两代,类书、丛书的编修 达到了高潮,明《永乐大典》、清 《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都 代表了类书,丛书的最高成就。
•(3)清代的考据学在校、勘古籍、考证史实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重要的著作有钱大昕的《廿二史札记》 等。
(2)产生了带有总论性的三部通史巨著,
即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
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同考》。
(3)南宋袁枢撰《通鉴纪事本末》,首创纪事本末体,为我国史苑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这是中国历史编纂法的一个重 要创造。
(4)宋代的"金石学"独具特色,成绩斐然。
(六)明清史学 明清史学是我国史学的嬗变时期。
二、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1)首先,中国史学在古代学术领域 中地位崇高,成就巨大。
(2)其次,我国古代史著的数量相当 可观,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系统完整的记 载。
(3)再次,中国古代史著是传统文化 的主要载体,历史著作涵盖了中国文化的 方方面面。
第二节 中国古代史学的巨大成就 一、内容与形式
(二)两汉史学 两汉是中国史学的确立时期,成长时期。
司马迁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史记》,开创了中国史学的新纪元。 “史 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东汉时,班固沿用《史记》的体例,编修成《汉书》,(即《前汉书》),此乃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东汉末年,荀悦奉献帝之命,写成《汉纪》一书,又创编年体断代先例。
•(4)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数量之多、范围之广,亦为前代所不及。
(5)史评史论在明清时期有
了新的发展,以清代章学城的
《文史通义》成就最大。 (6)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
不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 何一个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 史》。其它重要的官修史书有《大明会典》、 《明实录》、《清实录》、《清会典》。 “清通”(《清文献通考》、《清通典》、 《清通志》)等。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 史》。
•编年体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几个分支, 主要有“起居注”,“实录”和“纲目”。
•起居注是帝王言行的记录,魏晋以后有起 居注的编修。
(三)魏晋南北朝史学 这是我国史学的大发展时期。主要表
现在:
(1)史著数量大为增加。范烨 的《后汉书》 陈寿的《三国志》。
•(2)史著种类繁多。从记事时限上看,有通史,有断代史;从体裁上看,纪传体的地位得到巩固,编年体蓬勃发展, 人物传记,史译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理方志等类史籍也大量涌现。
•(3)这一时期,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
二、(编年体)
按照年、月、日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
迹的史书,称为编年体。这种体裁的优点
是史事和时间的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
时间观念。
关
羽
孔子编订的《春秋》是我国现
夜 读
春
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鲁国太史左
秋
丘明撰成的《左氏春秋传》代表了先秦编 年体史书的最高水平。荀悦《汉记》 。
•司马光撰《资治通鉴》代表了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 。 •南宋有《续资治通鉴长编》、《续资治通鉴》 。 •陈鹤编《明纪》。属于明代编年史。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和研究古代史学发展历程和巨 大成就,把握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地 位及其辉煌的成就,从而对古代史学有 一个宏观上的了解,以便继承古代史学 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 1、古代史学的主要形式:编年史、纪传史、政书、纪事本末、史评。介绍其内涵及代表作。 2、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结合史学家的事迹及其作品,分析归纳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五)五代、宋、元史学 五代、宋、元是我国史学继续发展的时期,其 中两宋史学发达,堪称盛世。这一时期史学的成 就主要表现在:
(1)正史的编修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一时期 修成的正史有:宋代薛居正的《五代史》(即《旧 五代史》),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和《新唐 书》。元朝脱脱的《宋史》、《辽史》、和《金 史》。
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多样的表述形式 之结合,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特点和优点之 一。
内容:通过前面介绍的“中国古代史 学的光辉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各朝各代 的浩如洇海的史籍,全面地,连贯地反映 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从形式上来看,中国古代史学形式多样,品种齐全、呈现出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清朝乾隆时期编的《四库全书 总目》,将史部书籍分为15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志、载记、诏令奏议、职官、政书、传记、时令、地 理、目录、史评、史抄。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下移和私学的兴起,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鲁国的《春秋》一书。它不仅创立了编年体史学 体裁,开启了私人修史之先河,而且形成了“寓褒贬、别善恶”即通过历史褒贬忠奸,区别善恶,惩恶扬善的史法和轻 鬼神、重人事的史观,因而孔子被学者们尊为中国史学之父。
春秋战国时期的史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记事 为主的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世 本》、《竹书纪年》。另一类是以记言体为主的心 言体史书,如《国语》、《战国策》等。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的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 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殷商和
周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历史上目前 所知最早的历史记载。 《尚书》中记载了
殷、商王朝的大事。它是中国最早的文献 总集,《诗经》《大雅》中的《公刘》、 《绵》等一些诗篇,反映了周王朝某些历 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以视为汉族 史诗。《大雅》中的有关篇章提供了周部 落的发祥、发展创业、立国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