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专业:工程测量小组:第八组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 5 月16 日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一.任务概述1.任务来源2.测区围3.地理位置4.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5.附图二、测区概况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四、测区控制测量设计方案1、作业方法2、各类控制点的布设方案3、施测方法和使用的一起4、有关的技术要求五、高程控制测量1、仪器检校2、外业观测3、业计算六、检查验收七、提交资料市铜山新区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要求及任务围一、任务概述任务来源:1 .巩固课堂教学知识,加深对控制测量学基本理论的理解,能够用有理论指导作业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从而对控制测量学的基本容得到一次实际的应用,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巩固和深化。
2 .进行控制测量野外作业的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通过实习,掌握三、四等控制测量的作业程序及施测方法。
3 .对野外观测成果的整理、检查和计算。
掌握用测量平差理论处理控制测量的基本技能。
4 .通过完成控制测量实际任务的锻炼,提高学生独立从事测绘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理论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品质和职业道德,达到综合素质培养按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控制测量》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5周的测量实习。
测区围:东至长安路,南至206国道,西至大学路,北至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位置:市铜山区,地处省西北部,地形由平原和丘陵岗地两部分组成。
国土面积2089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515个行政村,总人口127万。
任务量和采用的技术规定:依据工程建设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保证在所规定的期限完成生产任务。
应学院要求,布设能控制全校区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网。
另外,还依据布设好的控制网实地埋设钢钉,并做好标记。
任务量:平面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编制、GPS控制测量、导线测量}首级四等附合或闭合导线4条(9km÷1.5km*4=24站点)。
其下设置一级附合或闭合导线4条(共4km÷0.5km*4=32站点)作为加密网。
A.小组任务及要求①共同完成一台全站仪的检验②小组共同完成每个测站的所欲观测与记录容③小组对仪器应分工保管,责任到人,损坏,遗失按学校规定处理。
B.个人任务与要求①独立完成指定测区的四等、一级导线网设计②独立完成四等导线和一级导线各一条的外业观测、记录④独立完成所测相应导线网的完整平差成果高程控制测量{设计方案编制、水准测量}A.小组任务及要求①共同完成S1水准仪、水准尺的检验与校正,提交一份合格的检验成果表。
②完成4条(往返观测、附合或闭合路线长度不少于4*10km)二等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观测。
③小组对仪器应分工保管,责任到人,损坏,遗失按学校规定处理。
B.个人任务与要求①采用光学测微法,独立完成一条二等水准路线(往返观测,附合或闭合路线长度不少于10km)、一条四等水准路线(长度不少于2km)。
②独立完成水准网的业平差计算。
二、测区概况地理概况本测区大部分都有建筑物,地势较为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境有400多公里的铁路和3000多公里的公路。
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腹地,这里已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测区气候主要特征为:冬冷夏热,热量充足,雨水集中,年降雨量少,四季各具特色,一年中七月最热,平均气温度30度。
一月最冷,平均气温0.2度。
三、已有测量成果及利用1, 实习目的和任务:根据测量资料进行四等导线测量、一级导线测量,后进行二等水准测量、等水准测量而进一步熟掌握知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工程资料技术依据:(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1001-9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GB/T 18314—2001)已有测量成果的利用:测区已有控制点控制点名称x y h三堡镇3778022.179 515637.412 31.809集镇西3779779.082 532643.988 32.069四、控制测量设计方案1,作业方法GPS网的布设采用三台GPS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
GPS网的选点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精度要求观测模式静态数据采集间隔2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15°天线安置的对中误差1mm 有效观测卫星数≥4 两次丈量天线高之差3mm 观测时段长度≥60分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因子PDOP ≤8观测时段数≥1 任一卫星的有效观测时间≥15分GPS外业观测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设备:7台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 以Km计)。
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 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 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固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四等不宜小于1.5m;一级导线宜保证便于观测,以不受旁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 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 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根据电子平面图先进行图上选点,然后到现场根据测区环境进行实地选点,布设9个四等导线点,平均边长1.5km,7个一级导线点,平均边长500m。
每个导线点均以钢钉或木桩标记,并用油漆做好点之记。
四等导线一级导线2, 二级导线测量测角测距采用全站仪,测角及边长。
业计算采用平差软件计算,导线精度指标应遵循下表。
表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n为测站数。
本次实习,一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上表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上表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上表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上表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表2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时,该方向的2c较差可按同一观测时间段相邻测回进行比较。
3. 导线测量边和角错误的检查若角度闭合差超限,很可能是测角产生错误;若全长相对中误差超限,很可能是测边产生错误,也可能是在计算坐标增量时用错了坐标方位角或边长。
当发现闭合差超限时,应首先检查原始记录手薄及草图数据有无错误,然后检查全部计算。
若角度测量出现错误可根据未调整的角度自123→Λ推→→21→算各点的坐标,然后再自Λ→推算各点的坐标,如果11121→10→→只有一点的坐标极为接近,而其他各点均有较大差值,即表示很接近的这一点上有错误。
如果错误较大(︒5以上)可直接用图解法寻找错误所在。
即先自12→→Λ用量角器和比例尺按角度和边长→321→画导线,然后,再自Λ→同法画导线,两条导线相交12111→→10→处即为测错角的地方。
当角度闭合差未超限,而全长相对闭合差超限时,错误可能发生在边长或坐标方位角上。
若错误发生在边长上,则闭合差12-21'将平行于该边。
凡坐标方位角或︒180与12-21'方位相接近的导线边,都极有可能是发生量边错误的边。
五、高程控制测量(1)观测前应对使用的水准仪及标尺进行常规检校,二等i角不得大于15秒,自动安平水准仪其补偿误差不应大于0.2秒。
二等采用铟瓦准标尺,每米真长之差不应大于0.1毫米,制定好观测网图及路线走向。
二等水准路线四等水准路线(2)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光学测微法,往返观测,其观测顺序如下。
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3)观测记录。
外业观测数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所有观测数据的记录文字、数字要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原始记录不得擦去和涂改。
(4)外业验算。
当外业测量结束后应进行外业验算,主要是外业高差和概略高差的推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的计算、闭合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每千米全中误差的计算。
(5)平差计算。
当外业验算合格后,进行平差计算。
采用平差易软件进行平差,输出平差后高差、高程、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等成果。
表3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L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表4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六、检查验收(1)每组如果发现不能处理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及时向测区实习老师林老师反映,及时解决。
(2)所有检查均应依照测量规、依照检查记录表格填写,检查小组成员应该签名。
七、提交资料测区技术设计书。
仪器检定报告、检查记录资料。
二级导线点测角,测边的原始记录手簿,平差报告。
二等水准原始记录手簿即观测记录,平差报告。
各控制点成果表。
测区实训报告的总结及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