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00地籍调查专业设计书

1∶500地籍调查专业设计书

1∶500地籍调查专业设计书1 概况1.1 任务来源为了全面落实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工作》“十五”计划纲要,尽快建立全省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地籍管理制度,实现地籍信息查询、统计、输出、分析的现代化、科学化、规化,推进数字城市、数字国土的进程,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院(乙方)受友谊县国土资源局(甲方)的委托,承担友谊县1∶500地籍调查任务。

1.2 测区围、行政隶属及自然地理概况测区位于东经131°46′30″~131°49′20″,北纬46°44′30″~46°48′10″,行政隶属于省友谊县。

友谊县位于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

东邻宝清县,西与集贤县接壤,南靠双鸭山市,北临富锦市,1960年设县。

全县面积1800平方千米,人口12.4万人,辖4个镇。

友谊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西南为完达山余脉,中部为丘陵漫岗区,东部为平原区,地势低洼。

本县南部边境有七星河流经。

测区属寒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03毫米。

年平均气温2.6℃,无霜期为125天。

冰冻期为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2米以上。

测区交通便利。

福前铁路贯穿全境,S206省道贯穿东西,并连接省外,另有城区纵横交错的道路网。

友谊县有煤炭、白云石、岩、石灰石等12种矿藏,其中原煤矿层厚,品位佳、储量大。

山区和半山区林业资源丰富。

境土质肥沃,有全国最大的农场---友谊农场。

有耕地近10万公顷,盛产大豆、小麦、水稻、甜菜、西瓜等。

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畜牧业以养猪、牛、羊为主。

山产品有木耳、鹿茸等。

工业有采矿、发电、食品加工、造纸、建材、机械等主要部门。

近年来,招商引资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切入点,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 已有资料情况2.1 控制资料国家三等控制点二分场、四分场及四等点IV05。

2.2 地图资料友谊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友谊县1∶10000比例尺总体规划图,可作为技术设计、生产指挥及控制布点的参考图件。

3 作业依据(1)《城市测量规》CJJ8-99,简称《城市规》;(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简称《GPS规程》;(3)《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1001-93,简称《调查规程》;(4)《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 1995,简称《图式》;(5)《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1]255号;(6)批准后的本专业设计书。

4 基本技术要求4.1 控制测量的投影、分带、坐标系统4.1.1 投影:高斯-克吕格正形投影4.1.2 分带:3°带第44带4.1.3 坐标系统:1954年坐标系4.2 地籍图的成图方法、比例尺、成图软件、分幅及编号4.2.1 成图方法:全解析法数字测图4.2.2 成图比例尺:1∶5004.2.3 成图软件:MAPGIS 6.54.2.4 分幅及编号:采用正方形分幅,规格50cm×50cm。

图幅编号采用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法,X在前,Y在后,中间用短线连接。

4.3 精度要求4.3.1 首级控制点、图根控制点,其最弱点相对于邻近已知点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3.3 宗地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

4.4 图廓整饰总体按“规程”F2格式东北角注:友谊县地籍图秘密西南角注:2007年×月权属调查2007年×月全站仪测图1954年坐标系1994年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图式,1996年版地形图图式。

出版单位:友谊县国土资源局5 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其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控制测量和地籍勘丈。

目的是查清每宗地的位置、界线、数量、用途及其地面上建筑物、附着物等基本情况,形成数据、图件、表册等调查资料,为土地注册登记、核发土地证提供依据。

5.1 做好地籍调查的组织和宣传工作地籍调查工作开始前,提请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局加大开展地籍调查宣传工作的力度。

通过电视、电台、报纸、告示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发布通告,将地籍调查工作的意义、重要性向土地使用者说明。

并将要准备的权源材料、指界通知书的要求、违约出席指界的责任及处理方法等一并告知,以便调查队伍进场后顺利开展工作。

5.2 地籍调查的准备工作地籍调查开始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了解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情况、地籍管理工作的具体作法、存在的问题、当地的民风民俗情况,以便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预案。

5.3 街道、街坊及宗地的划分5.3.1 街道、街坊的划分原则街道划分:一般以较宽的道路或河流为界来划分街道,也可参照街道办事处进行编号。

街坊划分:主要考虑宗地的分布密度,并结合实际情况,以线状地物为界进行划分。

5.3.2 宗地的划分a.被权属界线封闭的、有明确土地权利人和利用类别的地块均可作为一宗地。

b.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难以划分各自所占部分或有共用分摊面积的,可视为共用宗地。

c.被公用的街巷、道路、河沟等分割所形成的地块,一般应视为一宗地。

d.特大宗地,可按不同类别,以线状地物或独立使用土地界线划分出若干宗地。

5.4 土地编号及分类原则5.4.1 编号:土地编号按区、街道、街坊、宗地四级编号,格式为:区号—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

5.4.2 分类:按国土资发[2001]255号〈全国土地分类〉(试行)文件中三级分类的具体名称及含义执行。

6 首级控制测量6.1 根据已有控制点分布情况,调查区首级控制定为“二级”。

采用GPS测量方法联测。

6.2 GPS网的组成本项目的设计思路是以3台组GPS接收机观测方案考虑,以点连式按附合线路形式组网。

共设计符合线路 条。

(详见设计图)每条线路边数≤10条。

共纳入 50 个二级点,平均边长0.4km 。

注: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0mm 。

依据上表给出的数据,算得GPS 网的标准差为: 二级 σ=22)(bd a +=22)4.010(10⨯+=mm 7.10作业时分别以上述标准差为依据,按《规程》规定的相应条款对GPS 网进行检核。

6.4 GPS 点的编号GPS 点点号为E001-----E050。

6.5 GPS 网的基准GPS 网WGS-84坐标以网中观测时间最长的(一般为1小时以上)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确定;方位基准可由起算点间的坐标方位角确定;尺度基准由两个起算点间的距离确定;位置基准由给定的起算点坐标确定。

6.6 GPS 点的选埋①设计点位附近的原有地面点,若点位和标石完好,满足相应等级的标石规格,且符合GPS 测量要求的均可以利用。

但对其旧点的稳定性、完好性应作检查。

②点位应尽可能选在可供汽车通行的道路两侧,但一般不宜选在耕地或高大建筑物上。

四等点可不考虑常规测量手段对点位的通视要求,一级点应考虑常规测量手段对点位的通视要求,保证至少与另一个同等级(或高等级)点通视。

③点位应尽量选在易于安装接收设备、视野开阔的地点。

④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应尽量减少障碍物,以减少卫星信号被遮挡的机会。

⑤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台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米,以避免电磁场对卫星信号的干扰。

⑥点位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⑦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⑧设在水泥地面上(厚≥20cm)的四等点、一级点埋设附录1中C型标志;设在沥青地面上的一级点埋设D型标志;其余的四等点埋设A型标石,一级点埋设B型标石。

6.7 GPS接收机的使用使用Trimble5700双频接收机3台组。

该接收机的标称精度为:静态:水平 5mm+0.5ppm·D、垂直 10mm+2ppm·D动态:水平 10mm+1ppm·D、垂直 10mm+2ppm·D6.8 GPS接收机的检验所使用的Trimble5700GPS接收机,是我单位新进的仪器,《规程》6.2.5条所要求的(1)、(2)两项检验,已在送检时由仪器质量检定部门一并检验。

作业中应经常对天线基座光学对点器进行检验,以确保对中的准确性,其检校方法可以参照控制测量中光学对点器的检校方法进行。

6.9 GPS网的观测①GPS观测应遵循的原则GPS网基线可采用快速静态观测。

③工作计划的制定因GPS网的基本图形为同步三角形,所以开始作业及每天观测前必须根据气象、交通、车辆情况编制好观测计划,确定各测站的观测线路和点位,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以便做到紧有序的工作。

同时根据星历预报表,安排好观测时间,从而避开星历较差的时间段。

④观测作业的要求a.天线的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并顾及当地磁偏角的影响,以减弱相位中心偏差的影响。

b.架设天线不宜过低,一般应在1m以上。

c.仪器高要在观测始、末各量一次,两次互差不应大于3mm,并及时记入外业手簿之中。

d.观测中对仪器状态和周围环境变化及采取的措施,应及时记入手簿,以备解算时查验观测情况。

外业观测手簿只做计算时查验站点信息之用,不做正式成果上交。

e.观测过程中不要靠近接收机使用对讲机;雷雨季节架设天线要防止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

6.10 数据处理①录入站点信息导入外业原始观测数据,并根据时段,录入站点名、仪器高等信息。

要求检查人员依据外业观测手簿,对录入数据进行100%校核,做到万无一失。

②基线解算a.基线解算应用随机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

b.使用多台接收机同步观测的一个同步时段中,可采用单基线模式解算。

c.同一级别的GPS网,根据基线长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数学处理模型。

但8km的基线和所有采用快速静态方法确定的基线必须采用双差固定解。

③观测成果的检核对野外观测资料首先要进行复查,容包括:成果是否符合《规》、《规程》的要求;观测数据的质量分析是否符合实际。

然后按着《规程》9.2.2条、9.2.3条、9.2.4条所列项目及限差要求进行检核。

当产生的闭合差(或较差)≥限差的2/3时,应慎重分析其相关基线成果的可靠性,以便发现和剔除劣质观测数据。

④GPS网的平差计算a.平差计算应用Trimbie Geomatics Office(TGO)后处理软件。

b.无约束平差以网中观测时间最长的单点定位结果的平差值的WGS-84系三维坐标为起算,将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作为观测信息,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的主要目的是检验网本身的部符合精度以及基线向量之间有无粗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