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第六章文化事业管理
公共事业-第六章文化事业管理
❖ 一是官方和非官方的文化管理机构较多, 容易造成管理权限的重叠混乱和管理工作的 扯皮现象。
❖ 二是不利于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形成统一的 意志和思想,社会凝聚力差,无力抵御外来 有害文化的侵害。
❖ 二、多元复合型---法国
❖ 其主要特点是:
❖ 在同一个国家里,对不同的文化产业或同 一文化产业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管理体 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对同一文化产业采取 不同的管理方式,甚至在同一文化产业的管 理体制中,包含了截然对立的多元化因素。
❖ 拨款方式:
❖
国会
❖ 国家艺术基金会 国家人文基金会美国
❖
拨款委员会
❖ 非营利性艺术团体或艺术家个人
❖ 美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主要有三个特点:
❖ 第一,政府不直接对文化机构拨款,而是通 过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和国家 博物馆图书馆学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对文化实 施赞助。
❖ 第二,政府拨款对象为非盈利文化艺术团体。
❖ 不进行商业经营,不以获取利润为目 的,而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为目的文化 为文化事业。
❖ 二、文化管理的内涵
❖ (一)文化管理的必要性 ❖ 1.文化产品的外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文
化事业产品市场 ❖ 2.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介入文
化事业产品市场 ❖ 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 ❖ 文化产品具有双重属性和价值
❖ 第三,政府采用资金匹配的方式实行有限拨 款
❖ 社会调节型优点:
❖ 第一,有利于形成符合文化活动规律、多样化 多层次的文化格局,从而较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 活需要。
❖ 第二,政府对非营利性文化单位以经济优惠政 策而非行政拨款的方式进行扶持,减轻了政府的财 政负担,有利于将更多的社会财富用于发展文化事 业。
第六章 文化管理
本章主要内容: 文化管理的概述 外国政府管理体制及模式 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及改革
第一节 文化管理的内涵
❖ 一、文化的内涵
❖ (一)文化的含义
❖
广义的文化,指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
狭义的文化,是在一定的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精神生活方式
的总和。
四要扶持公益文化事业
五要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六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七要加快文化市场体系建设 八要加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九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十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外国政府管理体制及模式
❖ 一、社会调节型-美国 ❖ 主要特点是: ❖ 政府不直接参与文化事业的管理,而是通
过立法、经济政策和民间文化机构与中介组 织来间接管理文化事业。
❖ 政府严控型管理模式最大优势:
❖ 有利于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和控制, 为特殊时期的政治任务服务;
❖ 有利于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维护本国 的文化安全和国家认同;
❖ 并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非营利性文化组 织的迅速发展和壮大,集中人力物力在较短 时间内培育出文化艺术精品。
❖ 弊病十分突出:
❖ 以2002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英国创意工业产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提供了115万个就 业机会,占总就业人数的4.4%;澳大利亚的产 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提供了34万个就 业机会,占就业人数的3.7%。
❖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区分标准是什么?
❖ ---可以是否在进行商业经营来区分。
❖ 进行商业经营,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 文化为文化产业;
❖ 第三,依靠众多民间文化机构去调节文化与公 众的关系,沟通文化单位之问的联系,有助于调动 地方和个人的积极性,扩大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水 平,丰富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
❖ 第四,依靠法律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规范文化市 场和推动文化发展的做法,有利于文化事业健康、 有序地向前发展。
❖ 该模式也有以下不足:
❖ 第二,文化管理机构“少而精”,尤其广播 电视系统的“局台合一”建制有利于提高管 理效率。
❖ 该模式的缺陷:
❖ 它较适合小国寡民的国家,较适合单一制 的国家,不太适合多民族、地域辽阔的大国。
❖ 四、政府严控型——苏联 、改革前的中国
❖ 特点: ❖ 文化事业主要由国家办,它在国民经济中
的比重由国家规定并通过发布指令性的计划 加以实施。
❖ 狭义的文化事业,即公共文化事业,是由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准公益性文化事业组成的, 以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 与狭义文化事业相对的文化产业主要指经 营性文化.
❖ 美国,音像业已经成为与航天航空工业相匹比 的龙头产业。在2000年,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 占GDP的12%,英国文化产业产值占GDP 的10%,日本占GDP的18.6%,意大利占GD P的25%。
❖ 二、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 转变政府文化行政职能,加强政府对文化事
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 保持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相对独立性
❖ 促进文化产业的开发与管理
❖ 彻底实现“两个分开”,建立现代微观文化 管理机制
❖ 彻底实现“两个分开”,建立现代微观文化 管理机制:
❖ 实行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文化企业经营机制
❖ 1.片面强调文化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工具,忽 视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而限制了文化事业的 发展,使文化沦为政治的附庸。
❖ 2.轻视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文化产品的供需关 系紧张,矛盾突出,难以有效地满足人们的精神文 化需要。
❖ 3.一切权力均集中在文化行政机关手中,文化行政 机关以指令性手段管理文化单位,文化行政机关没 有自主权,积极性严重受挫。
❖ 2.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有利于对那 些需要加强调控的部门进行有效的监控,也 有利于使那些可交由市场调节的行业得到充 分自由的发展。
❖ 3.集权、分权、放权并用.体现了这一管理 体制的灵活性,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度采 用不同的管理方式,使文化事业管理能遵循 文化活动本身的规律和要求。
❖ 三、政府主导型——新加坡
❖ (三)文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 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 ❖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 规范文化市场行为 ❖ 引导文化消费倾向 ❖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 三、当前文化政策的要点 一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要坚持党的文艺方针:“二为”方向, “双百”方针等
三要大力繁荣文艺创作:要树立精品意识, 实施精品战略
❖ (二)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双重性
❖ 商品性:强调娱乐性和消遣性。
❖ 社会属性:意识形态,则要求更好地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文化产品进入市场,就带来一个经济效益的 问题。其经济效益的大小可分为三种类型:
❖ 一是非市场化的:这类文化活动没有多少直 接的经济效益。如一些地区的节日活动,群 众自娱性活动。
❖ 4.文化经费来源单一,国家拨款有限,不利于文化 事业的发展。
❖ 第三节 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及改革
❖ 一、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 题
❖ 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缺乏 ❖ 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不清、体制不畅 ❖ 微观管理机制不健全 ❖ 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难以发挥 ❖ 文化事业单位营销意识淡薄
❖ 具体做法:
❖ 政府对一些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全力投资;
❖ 对易受市场冲击的特殊行业采取必要的保护 措施;
❖ 对国家文化机构及与国家有合同关系的文化 团体,每年给予固定补贴,金额逐年增长;
❖ 对被视为重要文化遗产而又在市场中面临困 境的文化团体,成立专门基金会来挽救与扶 持;
❖ 成立文化机构管理协会,帮助建立全民文化 事业管理网并帮助其开展活动,改善文化单 位的经营管理等等。
❖ 二是一些层次较高的纯学术性的活动:国家 投入的多,而收益却很少,或暂时还见不到 经济效益。如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搜集整理,
❖ 三是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化活动:可以获得较 高的经济效益,如民族歌舞,民间工艺品等。
❖ (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广义的文化事业,既包括文化产业,又包 括无法进行产业化运作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 在这种体制下,文化事业虽以私人兴办为主, 但政府并不放任自流,而是积极主动引导, 使文化发展“繁荣”而不“出格”。
❖ 优点:
❖ 第一,政府的强力调控有助于消除文化交 流中颓废、腐朽等不良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
❖ 实行政事分开,建立现代文化事业单位管理 制
❖
❖ 加快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为深化我国文化 事业管理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 本章思考题: ❖ 1.何谓“文化”? ❖ 2.目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3.政府主导型文化管理体制有何特点? ❖ 4.多元复合型文化管理体制有何特点?
❖ ***
❖ 法国政府的文化资助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 第一,政府对文化发展高度重视并提供资金 保障。
❖ 第二,政府对文化的投入采取直接拨款方式。 ❖ 第三,政府对文化的投入主要依靠合同进行
管理
❖ 多元复合型的优点体现在:
❖ 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有利于调动 地方办文化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加对地方文 化单位和文化活动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