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件第十一章___公共事业分类管理概述(上)
2、科技事业产品具有突出的外部收益 一般来说,基础性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外部性高于应用技术研 究的外部性。 不同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纯度及外部性排 列见图11-1。
.
5
弱
0 应用技术研究
外 部 性
强
政
府
技术推广
补
贴
基础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公益性技术研究
100%
图11-1 不同科技事业产品的公共性
从研究本身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基础科学研究。主要指自然科学中的基本
问题和基础理论的研究。
第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关注和解决的是人类
自身的知识和文化发展,以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
和文化的发展问题。
第三、应用技术研究。在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的
基础上,根据现实的需要综合利用知识,将科学研
究提供的物化可能变为现实。
.
9
2、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
科学技术市场的管理的主体是政府机构,一 些非政府组织也承担一定的管理任务。技术市场 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技术商品的管理。 技术商品管理的任务是确定技术商品的身份, 即对是否是技术进行鉴定,并按国家的有关规定 可否进入市场交易。 第二、技术市场参与者的管理。 即对技术商品的出让者、受让者和技术商品 经营机构(技术交易中介组织)的交易行为进行 协调和依法监督,以及调解行为为的各种经济纠 纷,依法惩处各种不法行为,维护技术市场的正 常秩序。
第十一章 公共事业分类管理 概述
.
1
• 学习要点:
• 科技事业活动的分类、科技事业产品的准 公共性分析
• 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和现代教育事业 管理的基本内涵
• 文化事业活动的类别、准公共性、政府介 入的必要性及政府介入文化事业产品市场 的必要性
.
2
第一节 科技事业管理
一、科技事业活动的类别划分 1、现代科技事业活动的基本内容
第四、公益性研究和技术推广。主要指涉及公众
利益,难分割的技术研究. 、运用和推广。
3
2、现代科技活动按目的和功能的类别划分
第一、以满足企业或市场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 技活动。企业重视科学技术成果,因为:
A、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 B、可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甚至是垄断利润。 第二、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要目标的科技 活动。基本特点是:反映社会的共同利益要求;科 技活动的结果不应该商品化,因而都不能以市场的 方式提供。 此外,还有一些重大的开发应用性研究,因投 资和风险大,又关系国计民生,难以市场化,在相 当程度上成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活动,必须公共 生产。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提高公共财
政支出的资金价值,促进整个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应用科学研究成果的生产可以采取公共生产和
私人生产。私人生产则指由私人承担研究并完全由
私人投资的生产。
.
8
B、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政策
科学技术产品的提供是指政府以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式将科 学技术产品提供给应用者。根据科学技术产品的性 质和特点,其提供包括公共提供、市场提供和混合 提供三种方式。
.
7
四、现代社会科技事业管理基本内涵
1、建立适合科学技术产品特点的生产和提供 的制度
A、科学技术产品的生产政策 基础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宜采 用公共生产方式。这一方式的基本内涵,是主要应 以公共财政作为支撑。
必须指出的是:现代社会中,必须考虑承担这
些基础性研究或这些科技产品生产机构的性质,但
所谓公共提供,就是由公共财政支撑,政府以 无偿或者基本无偿的方式向社会提供科研成果,以 使这些成果在最大的限度内获得推广应用。
所谓混合提供,就是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 向使用者提供,但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不是市场条 件下的价格,而是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使生产者 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推广。
所谓私人提供,就是科技产品通过有偿的方式 向使用者提供,而且这一科技产品的价格是市场价 格,即根据市场对这一科技产品使用价值的认可程 度所决定的价值补偿,其价格的高低完全由市场需 求决定。
.
10
第二节 教育事业管理
一、教育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
1、教育事业产品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一定 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一定范围内,一个人消费教育产 品并不排斥他人同时消费。但这种非排他性的产 生必须以保证教育效果为条件。
一定的消费竞争性:随着消费者的增加,产
生了教育的总成本与投入,质量的矛盾。
2、教育事业产品具有外部收益性,教育是
.
6
三、政府在科技事业发展中作用
1、只有政府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 性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一、首先是科研外部性的需求。 第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科研具有的较 高市场风险的需求。 2、只有政府才能保障科学技术成果的生 产和提供的顺利进行 第一、对生产的保障体现在政府对科研人 员的劳动作出公正评价,并予以必要的支持。 第二、对提供的保障表现在对提供方式的 确定和技术市场基本规范的建立与维护上。
一种具有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的过程和活动
内部收益;受教育者增加了知识、掌握了技
术,提高了适应社会、获取工作和较高报酬的能
力。
外部收益:通过培养受教育者,解决了社会
发展的需求。
.
11
二、教育事业活动的类别
1、划分教育活动类别的标准 教育按受教育者社会化的完成程度和传授知 识和技能的程度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 等教育的程度。教育的外部收益在教育的各阶段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而且最终的外部收益是各阶 段的积累。 现代社会中,国家或社会的教育不能或难以 由社会公共支出来承担。因为: 第一、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难以支撑。 第二、事实上加大了社会的不公。 故现代社会的教育活动应根据特定条件下的 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和功能来划分类别。所谓直 接的目的和功能,即这一教育活动最直接的是基 于社会共同需要,还是首先是个人发展或企业发 展的需要。
.
12
2、教育活动的类别划分
A、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为主目标的教育活动 即为保证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社会成员必
.
4
二、科技事业产品的准公共性分析
1、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具有较突出的非排他性 和非竞争性,另一些科技事业产品则具有一定的 非排他性且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
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一般公共产品,即比较 纯的公共产品所具有的特点,相当部分的科技事 业产品就具有这种特性。应用性技术研究产品则 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有一定的消费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