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一)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
1. 了解月球的基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掌握收集和处理有关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考察
1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而不是结果
2 掌握获得资料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据要求,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二活动重点
1. 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获取资料的方法。
2 学会搜集整理归纳有关“月球”的知识,懂得整合相关学科知识,达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复习目的
3 活动的侧重点应该是探索月球的人文内涵。
三.活动难点
1.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明白“天人合一”及“太阳、地球与月球和平共处协调发展”的道理。
2. 收集材料有困难的,可以组织学生重点阅读课本附带的资料
四活动过程设计
教学方法补充或教学资料补充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及有关信息
2. 教学资料夹教研活动记录
探索月球奥秘知识竞赛
第一轮必答题
比赛规则:
①两队同学代表分别先抽取五个问题,赛台选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
②答对一题得10分,答不完整或答错不扣分,再由场下同学回答。
③
答题时间30秒。
题目: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 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
③关于月球的来源有哪些说法?(月球被俘获说、地月同源说、地球分裂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④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土壤、岩石、硬金属、放射性物质、磁场等)
⑤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用巨大的反光镜反射太阳光到地球背光面)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抢答题
比赛规则:
①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时,第一时间举手者有优先解答权。
②第一发言人答不对或不完整的,小组其他人可适当补充,不得超时。
③限时一分钟,答对一题加10分。
④答错扣10分,题目作为观众题。
题目:
1.人到了月球上为什么那么轻?(因为月球引力小)
2.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是由于日、地、月三者的运行造成的自然现象)
3.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什么建筑?(万里长城)
4.月球是行星吗?(不是,它是地球的卫星)
5.“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___________”请对出下联。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6.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载着谁成功飞向太空,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活动。
(杨利伟)
7.民间所说的“天狗吃月”指的是什么自然现象?(月食)
8.一人在白天同时看到了月亮和太阳,这可能吗?(可能)
9.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和地球差不多,所以人类可以到月球上去建立月球村。
这个说法对吗?(不对)10.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陨石坑) 第三轮小组合作竟答题
比赛规则:
在规定的时间内答题。
②本队队员相互合作,完成规定的任务。
③答对或基本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
题目:
1.在2分钟内写出与月亮有关的别号或雅称,写多少算多少,每个10分。
(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轮、玉蟾、桂魄、蟾蜍、顾兔、婵娟、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2.在2分钟内看谁说出的带月的四字词语多,写多少算多少,每个10分。
(月黑风高、月色朦胧、月光皎洁、年年月月、风花雪月、一弯新月、皓月当空、月如银盘、明月如镜、望月思乡、月下独酌、月下老人、新月如钩、月中带影、嫦娥奔月、日月如梭等)
第四轮风险题
比赛规则:
1.每组选手选择一道不同分值的题目。
2.在2分钟内完成。
3.答对加上相同的分数,答错扣去相同分数。
题目:
1.10分的风险题:至少唱出两句与月亮有关的歌。
2.20分的风险题:(1)背一首关于月亮的诗。
(2)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
3.30分的风险题:
第一组题(1)请猜谜语:明月当空——人尽仰(谜底“昂”)(2)请对歇后语:“猴子捞月亮”对什么?(白欢喜一场)
第二组题(1)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请说说为什么说月亮是“嫦娥”。
(2)请猜谜语:“中秋菊盛开”,打一成语。
(花好月圆)
第五轮:积累题
比赛规则:
1.由主持人说出一句带“月”的诗词句子,之后由各组派一位代表回忆片刻后立即背出,要求把诗词题目及作者也背出来.
2.背对的所在组加10分
3.背错的所在组不扣分.
示例
1.秦时明月汉时关
2.月落乌啼霜满天
3.明月何时照我还
4.月中霜里斗婵娟
5.更深月色半人家
6.月子弯弯照九州
7.掬水月在手
8.从今若许闲乘月
9.暗香浮动月黄昏10.月上柳梢头11.春花秋月何时了12.明月楼高休独倚13.八千里路云和月14.有日月朝暮悬15.明月几时有16.床前明月光
17.我寄愁心与明月18.烟笼寒水月笼沙19.夜吟应觉月光寒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我是一个月球人”语言表述示例
我驾飞船上月球
“轰——”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慕容”号火箭载着“语歆”号宇宙飞船,直窜向太空。
随着隆隆声,依稀可见的地面越来越渺小,我——21世纪首位女航天员,身负人类的使命,驾着飞船与其他三名宇航员一起告别了地球,飞向迷茫的太空。
飞船平稳地行驶着,我们更是兴奋不已,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仪器,获得了大量的图片、数据资料等,并通过卫星传向地面指挥中心。
渐渐的,我们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肚子也有些饿了,拿出特制的食物袋,好不容易吃进了点东西。
又开始了工作,“目标已明确,可安全着落。
”报告器发出提示。
慢慢的,登月舱平稳地停在了月球上,我和其他三名宇航员陆续下了舱,来到月球上,走了几步。
呵,感觉就是不一样哦。
突然,我发现月球上有一个大洞,向里面望了望还挺宽敞的,于是,我便和其中两名宇航员沿着“地道”滑了下去,像玩滑梯似的。
“咚”,我们三个一屁股坐在了一棵大大的蘑菇上,好大的蘑菇啊,还是五彩的,可真漂亮。
足足有一张课桌那么大,摸上去软软的。
“有人来了!”我们三个迅速躲在大蘑菇后面,与地面指挥中心联系,并变成了“外星人”的模样,同样也拍下了周围的一切。
我们急忙指向刚才看到的“外星人”,他伸出手来,我们也伸出手握了握。
接着,他(她)又咪咪吗吗的说了些我们听不懂的话,并从“口袋”里摸出了一盒跟巧克力差不多的东西,我们三个吃了下去,顿觉肚子难受,没想到我们“现了原形”,正想者怎么对付,没想到他竟然拉着我们向前跑起来,那家伙劲还挺大,我们怎么挣扎都跑不了。
上帝保佑!我们终于在一所大屋子前停了下来,硬是把我们三个给拖了进去,屋子里还有一个领导似的外星人,他们嘀咕了一阵。
那个领导似的外
星人竟然说起了中国话!于是,我便把我们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他也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国度,还和我们和了影呢!
最后,我们要走了。
外星的公民们不但热情地与我们告别,还送了我们好多好多他们那里的“特产”,这次的外星之旅真棒!
“弹性化”教案
老师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欣赏学生的调查发现,把准备的材料,找到一个结合点,使之不露疲迹地纳入到预设的轨道中来,引发全体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备用材料
“神七”六大突破
对于“神七”,国际社会本来就有诸多的期待。
网民和行家纷纷在美国宇航局和欧洲宇航局的官网论坛、美国太空网站和美国《宇航日报》等电子媒介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综合他们的看法,中国“神七”6个方面的突破很值得关注。
突破一:3名宇航员组成飞行组升空
3名宇航员上太空,说明“神七”在内部空间和舒适程度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突破二:新航天服技术“堪比美国”
中国媒体曾于2007年6月报道称,300平方米的太空服材料已经生产完毕。
这种新材料能够防火与抗辐射。
制造出来的新航天服不但能适合太空行走,还非常舒服。
突破三:释放小伴星
美国媒体称,“神七”上的宇航员将释放小型监视卫星,也就是“伴星”。
“伴星”上的立体相机可以提供飞船和宇航员太空行走的即时画面。
不过,欧洲军事宇航界人士则不无担忧地说,这一技术意味着中国飞船将具有“太空猎星”的能力。
因为既然中国宇航员有能力释放卫星,当然同样有能力“掳走”他国的卫星。
突破四:出舱行走挑战非同小可
“神五”主要是考验飞船,“神六”两名航天员主要是参与飞船的在轨飞行工作,而“神七”航天员将承担之前中国尚无人尝试过的出舱行走。
这是奠定中国空间站技术基础的重要一步。
美国宇航界认为,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时间应该不长于1个小时。
突破五:飞船水中实验让外界好奇
媒体公开了飞船在装满水的池中训练的照片后,外界纷纷猜测这到底有何用途。
突破六:运载火箭新性能惊人
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神六”的火箭相比,这枚火箭共有36项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