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区学前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婴儿教育为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障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婴儿的养育和训练 上。一方面,母乳为婴儿提供了最好的营养品,保证了
儿童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肌体的接触和轻微的运动,
提高了婴儿感官的灵敏度和动作的协调性。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家庭不仅有人口生产的功能,为社会提供生物的人,更重要的是还 有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社会的人。
有助于孩子养成顽强的意志 困难是意志的磨刀石。在家庭生活中,只要父母注意利 用逆境对孩子进行抗挫教育,就能帮助孩子形成顽强的意志
和拼搏精神,促使孩子成长了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什么是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工 作者对这个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提出了不同 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是实施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家 庭中对学前儿童实施的非正规教育。 (2)“父母或家庭里的其他年长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有 意或无意地对儿童施行的教育和影响”; (3)“虽称之为‘教育’,但并不是要‘教’什么之类 的特地有所准备的教育。而是亲子、兄弟姐妹之间在感情 的‘自然流露’中所进行的教育。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儿童智能的发展具有关键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种
智力因素成长的速度不同,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同。
研究表明,“6-9个月左右是形状和大小辨别能力发展 的关键期;1-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口头语言发 展的关键期;’’4-5岁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据此, 家长给予孩子相应的教育刺激和发展机会,就能大幅度地提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五)权威性和专制性
家长是家庭生活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处于学前阶段的 孩子,身心方面各种需求的满足都不得不依附于家长,家 长在家庭中的这种独特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在孩子心目 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威信,使孩子能够做到“有令则行, 有禁则止”,这是家庭教育的一大优势。 家长是否能维护自己的权威,与其是否能严格要求自 己,爱岗敬业,时时处处为孩子作表率有关。
高孩子的这些能力。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能预防儿童潜能递减现和出现
日本儿童教育专家木村久一认为儿童的潜能是按照递减 的法则运行的,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潜在的能力发挥出来
的比例就越少。
“假如把儿童生来具有的潜能以100分来计算,如果一生下来就给他进 行理想的教育,那么就可能成为一个具备100分能力的人;如果从孩子5 岁开始教育,我们假定仍旧进行十分科学的教育,那么长大以后,只能 具有80分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是教育得再科学,长大后也只 能达到60分;如果到15岁以后才开始教育,成人后连40分都难以达到。
“完整型”家庭结构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完整型”家庭结构,实际上是指双亲家庭,即父亲和 母亲共同承担抚养未成年孩子的家庭。这一家庭结构又可 以区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两种类型。 ①核心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正面影响:核心家庭结构简单,家庭内互动对象少,家庭 成员情感亲近,关系密切,容易建立“情感共鸣系统”。 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系,使父母在教育观念和方法上容易达 成一致,也有利于子女在受教育的同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 验。 ▲负面影响:家庭成员扮演的角色单纯,家庭内社会互动的 对象和内容也十分单一,儿童缺少与兄弟姐妹和祖辈接触 的机会,缺乏在多维人际关系中成长的机会,从而容易滋 生特殊化心理,缺乏社会义务感,缺乏集体观念和协作精 神,容易养成孤僻、独断等不良性格。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家庭不仅有人口生产的功能,为社会提供生物的人,更重要的是还 有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社会的人。
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起着关键 作用。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②主干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祖孙关系是主干家庭中一种重要的家庭关系。如何扮演好祖 父母这一角色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正面影响 △有利于形成较合理的家庭教育模式。 △祖父母有更多的时间,能更耐心地教育孩子。 △老人有较平和、宽容的心态。 △有助于教导孩子尊重长辈。 ▲负面影响 △感情多于理智。 △祖辈的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容易引起家庭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主干家庭中应该提倡以父母为主、祖辈为辅的教育方式。具体 地说,主要有: △祖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倡议者”而不是“指挥员”。 △祖父母应该是家庭教育中的“协调员”而不是“庇护所”。 △祖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快乐源而不应该取代父母的作用。
地施加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四)连续性和一贯性
孩子从托儿所到幼儿园,不论是生活环境、教育内容, 还是教师、同伴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家庭的生存空 间、教养条件、家长等情况,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变化 或基本上没有变化。 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本身就是在对孩子进行一 致性和一贯性的教育,这种持续不断的、反复进行的教育, 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章 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
01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 作用 影响家庭教育的因 素
本章内容
02
第二节
03
第三节
社区与社区学前 教育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涵义 关于这一概念,我国家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 不同的看法,作出了不同的解释。
• 有人认为“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 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也 有人认为“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对子 女、年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教育”,还有人提出“家 庭教育是指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即父母与子女的 双向沟通,相互影响”等等。
培养了孩子的兴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已不满足于让孩子吃饱、
穿暖、玩好,他们竭尽全力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投资,以激
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发展了孩子的才能
中外许多艺术家的成长无不凝聚着童年时代父母教育的心血。 苏联作家高尔基,从小和外祖母生活在一起,每天晚上,外 祖母都给他讲民间诗歌和童话故事,幼年时代获取的文学的 “蜂蜜”一直“滋养”着高尔基,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 要的作用。
一个人生命的真正起点是从父母的生殖 细胞相结合而形成受精卵的时刻开始的。从 母亲怀孕到婴儿出生的 266 天里,小生命在 母体内过着一种安全舒适的寄生生活。 他的营养、呼吸、排泄等新陈代谢活动 都由母体代劳;身体接触的是温暖的羊水, 很少受到外界刺激的直接影响。
只有当母亲运动时,或者母亲生理上或情 绪上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偶然传来一些特 别大的声音刺激时,才对他产生一些影响。 出生使儿童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 巨大变化。意味着寄居生适的结束。
很多。”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四)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影响了孩子的职业取向
父母的生育观念、性别偏向、育儿方式、教育期望等
都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制约着孩子对
职业的选择和发展的方向。不论是生活在政府要员家庭之中 的孩子,还是生活在普通百姓家庭之中的孩子,均不例外。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
家庭不仅有人口生产的功能,为社会提供生物的人,更重要的是还 有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社会的人。
有助于孩子了解社会的规则
儿童在成为社会的人的过程中,社会准则、行为规范和 道德意识通过家庭的折射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其中父母的 言行对育的因素
家庭生活环境
影响家庭教育 的因素
亲子关系 家长自身素质
家庭的社会背景
一、家庭生活环境
1、家庭结构因素 ⑴“完整型”家庭结构对儿 童发展的影响 ⑵“缺损型”家庭结构对儿 童发展的影响 2、家庭环境因素
⑴家庭社会环境对儿童发展 的影响
二、亲子关系
1、亲子关系的影响方式 ▲作为教师的父母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陶冶了孩子的性情 孩子对艺术的感情源于父母,一叫孩子如果每天都能生
活在丰富的家庭艺术环境之中,那么他就会心情愉快,喜欢
艺术。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四、家庭儿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提高了儿童的审美才能
▲作为榜样的父母
2、亲子关系的作用机制
▲态度改变
▲观察与模仿 ▲认同作用
三、家长自身素质
1、教养观念 ▲教养观念对儿童行为 的影响途径 ▲确立现代家庭教育的 观念 2、教养方式
3、[台湾]陈小小:家 教随笔(四则)
思考题
1、父母对子女期望过高,一般是哪些原因? 有什么危害?
2、你所居住的地区,社会环境对儿童青少 年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影响? 3、回顾你自己成长的过程,谈谈哪些家庭 因素对你的成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二)亲情性和感染性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这种天然的情感 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可能具有的特点。 “人之情性莫爱于父母”,我国战国时期思想 家韩非的话语道明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可能
超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第一节
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 (三)针对性和随机性 孩子一来到人间,就和父母朝夕相处。共同 的生活,使父母有大量的时间和充足的机会去观 察孩子的言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