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发展战略】第五章婴儿社会性的发展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分类的产生 自我控制的出现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孟昭兰(1997)把婴儿的情绪功能归纳为 以下四点:
情绪有适应功能; 情绪具有驱动功能; 情绪有行为组织功能; 情绪具有交流功能。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情绪发展历程
托马斯、切斯等人(Thomas, Chess & Birch, 1970)发现了 三类儿童: “容易型”的儿童(easy child),40%的孩子属于此类; “困难型”的儿童(difficult child),10%的孩子属于此 类; “缓慢适应型”的儿童(slow-to-worm-up child);
标准时,也可能会表现出不安。 婴儿表现出的最初的道德感与他们对父母标准
和评价的内化有关。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年幼儿童都具有这种能力,
这可能是2岁左右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果。 但此时的道德感体验还不是儿童自觉、主动的
体验。
一、气质结构
气质(Tempor)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 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活 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
气质分类的三种方案
Thomas和Chess(1977)
容易型
高度的适应、积极和缓和的情绪状态;接受挫折时很少有大吵大闹
困难型
缺少适应性,情绪强烈,通常是消极的
缓慢适应型 在新环境中不安、害羞,但逐渐变得越来越积极和适应
Buss和Plomin(1984)
情绪性
指对刺激反应的数量,无论表现的是不安、恐惧还是愤怒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主 要是用嘴作怪相,可以是自发的笑 或反射性的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4周起),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5-6个月起),对熟悉人的脸和不 熟悉人的脸,作出不同的反应。
在婴幼儿阶段,孩子们情绪掩 饰的能力也有发展。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早期移情能力的发生、发展
1岁或更小的孩子就已经具有区分别人情绪的 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移情能力也表现出个体差异。 这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关。
六、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其他道德感的萌芽
2、3岁的儿童已经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 2周岁左右的婴儿在无法适应别人强加的行为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FOR EXAMPLE
当小土豆两岁的时候,文清发现他变 得异常粘人。每次文清准备出门的时候, 小土豆总是不依不饶的,让她心里很矛 盾。小土豆好像也不像从前那么勇敢了, 不但怕黑、不敢一个人独自睡觉,而且 还怕生。小土豆怎么了?文清非常疑惑。 其实,她不知道,这些变化正是小土豆 长大了的标志!
婴儿情绪的发展
情绪的功能与发生 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体验
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早期道德感的萌芽
气质及其发展
气质结构 气质的测量 气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对气质的影响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依恋的概述 依恋的发展 对依恋的解释 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依恋与日后发展 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 VS 早期社会性的发 展
虽然婴儿的情绪表达能力还很幼稚,但很明显, 婴儿所展现出的情绪能与照顾者之间起到沟通交 流的作用,并影响照料者对婴儿的反应。
婴儿的情绪表达帮助婴儿与他们的亲密同伴“逐 渐了解对方”、亲近对方(Tronick, 1989)。
三 婴儿的情绪体验
儿童能用这种方法获得情绪 方面的知识。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
在婴儿早期,父母与其的互动 过程是婴儿学习情绪表达规则 的第一课堂。
在出生的头几个月里是照料者 调节着婴儿情绪的觉醒状态,
当到了6个月左右,婴儿在调节 自己的消极情绪方面取得了一 些进步。
照顾者,母亲也参与了婴儿情 绪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中。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
婴儿的哭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 有生理பைடு நூலகம்求。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一种低频、 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 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 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 的哭泣。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
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 给予回应,如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时,自 己也会开始哭闹。
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最初的情感交流 婴儿的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
婴儿开始监控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情绪反应,并 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Feinman, 1992),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活动性
指运动的强度和速度,即使很小的婴儿在这方面已经显示出稳定差异
社会交往性 儿童喜欢群居还是独处的程度。寻求或引发他人注意和接触上有差异
Rothbart, Ahadi, Hershey, Fisher(2001)
消极情绪性 包括伤心、恐惧、缺乏抚慰和经历挫折
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消极情绪的发展
伤心的情绪 害怕的情绪 怯生是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
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stranger anxiety)。 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
(separate anxiety)。
自我意识的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
第一阶段(出生到1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 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 的面部表情。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 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 期间陆续显现(Izard et al., 1995)。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 惊奇、害羞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