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幂的乘方》教案及说课稿

《幂的乘方》教案及说课稿

15.1.2幂的乘方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理解其推导过程。

2、会利用幂的乘方运算性质进行计算。

3、会逆用法则。

二、教学重难点:幂的乘方极其逆运算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知识回顾
口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 m · a n = a m+n(m、n都是正整数).
注:a m · a n · a p = a m+n+p ( m、n、p为正整数)
活动二:探究
1、试一试:读出式子,94;(32)4;(a m)3
2、(32)3表示什么?(a2)3表示什么?(a m)3表示什么?
3、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32)3=32*32*32=36 ;(a2)3=a2*a2*a2=a6 ;(a m)3=a m* a m * a m =a2m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幂的乘方公式:(a m)n= a mn(m,n都是正整数)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如(23)4=212
活动三: 例题讲解
例2:计算:
(1) (103)5; (2) (a4)4; (3) (a m)2; (4) -(x4)3.
计算:
(1)(103)3; (2) (x3)2; (3) - ( x m )5 ; (4) (a2 )3∙a5; (5)[-(y3)]2; (6) [(a-b) 3]4; 活动五:
下列各式对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1) (a4)3=a7(2) a4a3=a12(3) (a2)3+(a3)2=(a6)2(4) (-x3)2=(-x2)3
活动六:幂的乘方法则的逆用a mn=(a m)n=(a n)m
(1)x13·x7=x()=( )5=( )4=( )10;
(2)a2m=( )2 =( )m(m为正整数).
活动七:实践与创新
例3 已知44•83=2x,求x的值.
1. 已知3×9n=37,求n的值.
2. 已知a3n=5,b2n=3,求a6n b4n的值.
拓展:在255,344,433,522这四个幂中,数值最大的一个是———。

练一练:[-(-x3) 6]5;
注:多重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a m)n]p=a mnp
四、课堂小结
1.幂的乘方的法则
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符号叙述:(a m)n= a mn(m,n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的法则可以逆用.即a mn=(a m)n=(a n)m(m,n都是正整数)
3.多重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如[(a m)n]p=a mnp(m,n,p都是正整数)
五、课后作业
A组:课后练习题
B组:
1、已知2x+5y-3=0,求4x · 32y的值。

2、已知2x =a,2y =b,求22x+3y 的值。

3、已知22n+1 + 4n =48,求n 的值。

4、比较375,2100的大小。

5、若(9n)2 = 38,求n的值。

《幂的乘方》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1节第二课时《幂的乘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与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幂的乘方是《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这章中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运算。

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性质。

使原有知识得到扩充,自然地引入到整式运算,为整式运算打下基础和提供依据。

这节课无论从其内容还是从所处地位都十分重要的,是后继学习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的桥梁。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

已学习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意义、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发现问题,分析、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学生认知规律,本课采取引导探索发现法来组织教学。

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形成、应用和拓展新知识,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运算性质,并会运用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证明,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转化的教学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渗透数学的结构美、和谐美,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熟练运用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难点:幂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探索过程及应用方法。

五教法学法:
鉴于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取引导探索发现法。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取新知识。

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主动构建知识,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质的飞跃,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 知识回顾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准备从复习和实际事例导入。

设计以下问题:
(1)口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a m · a n = a m+n(m、n都是正整数).
(2)注:a m · a n · a p = a m+n+p ( m、n、p为正整数)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2 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1)自主探索:
1、试一试:读出式子,94;(32)4;(a m)3
2、(32)3表示什么?(a2)3表示什么?(a m)3表示什么?
3、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32)3=32*32*32=36 ;(a2)3=a2*a2*a2=a6 ;(a m)3=a m* a m * a m =a2m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从实例引入课题,强化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幂的乘方运算因实际需要而生的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这既对旧知识巩固复习,也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从具体数字到一般字母,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导出公式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归纳:幂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鼓励学生观察①、②、③等式两边的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归
纳猜想(a m)n= a mn的结果。

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应用新知展示成果:
例2:计算:
(1) (103)5; (2) (a4)4; (3) (a m)2; (4) -(x4)3.
设计意图:根据课本例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即可强化新知,同时幂的乘方法则得到应用。

4 比一比
设计意图: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后,重新疏理知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习题的巩固,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

判断对错并改正
设计意图:设计错例辨析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加深同底数冪乘法、幂的乘方的区别。

5升华提高
例3 已知44•83=2x,求x的值.
1. 已知3×9n=37,求n的值.
2. 已知a3n=5,b2n=3,求a6n b4n的值.
设计意图:在所学新知识的基础上,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思维。

便于学生逐步突破难点,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5学有所思
练一练:[-(-x3) 6]5;
注:多重乘方也具有这一性质:[(a m)n]p=a mnp
设计意图:培养迁移能力与培养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6 感悟收获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7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是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