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汽车碰撞分析与估损 第四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汽车碰撞分析与估损 第四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பைடு நூலகம்
5、承载式车身碰撞变形顺序
承载式车身在发生前部或后部碰撞时,碰撞力将从碰撞点开始,沿着车身构件向外传
播,从而造成更大面积的损坏。一般来说,车身发生变形的顺序如下:
1)弯曲变形:在碰撞发生后的一瞬间,碰撞力达到最大,它首先会对构件产生挤压作用, 使构件中部产生弯曲变形。但由于金属构件具有弹性,所以在碰撞力消失后可能会部分或 全部恢复原状。在事故查勘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高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产生了弯 曲变形。
产生挤压变形,Z轴方向的分力使车辆产生向上或向下的拱曲或凹陷变形。
碰撞力除了对车辆部件产生直接损坏之外,还对车辆产生扭转力矩作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实际事故中经常能够看到被撞车辆明显产生偏转甚
至掉头现象。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碰撞力用于推动车辆转动,减小 了车辆本身的受力,可能会减轻车辆的损坏程度。不幸的是,在车辆旋 转过程中,往往容易造成二次碰撞而导致更大的破坏。
汽车保险概述
目录
第一章 汽车保险概述 第二章 车辆识别基础 第三章 车辆结构知识 第四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第五章 事故现场查勘 第六章 机动车定损 第七章 钣金和喷漆 第八章 机械和电气修理 第九章 计算机估损 第十章 二手车价格评估
第4章 车辆事故及损伤形式
4.1 常见的碰撞类型 4.2 碰撞力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4.3 车身结构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4.4 车辆其它主要部件的损伤形式
9、两车正面追尾碰撞
A车为后部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撞 受损
A车后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后车身 板、行李箱盖等变形,两侧尾灯损坏, 严重时会导致两侧围板变形、行李箱 底板变形、后悬架机构位置变形等。
B车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两 侧前照灯损坏等。 严重时会导致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 空调冷凝器和相关部件损坏,发动机 舱盖、翼子板变形,发动机后移,纵 梁损坏等
另外,前悬架摆臂也可能会弯曲,减振器可能会损坏,前围板和前地板 也可能受损,发动机支撑错位,空调通风装置受损,前风挡玻璃破碎, 车轮定位参数遭到破坏,如图4-9所示。
如果车辆的前部以某个角度发生碰撞,前纵梁的连接点就成为一个转动 轴,从而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产生弯曲。由于左、右前纵梁是通过横梁 连在一起的,所以碰撞力会通过横梁传递到另一侧前纵梁,致使其产生 变形。在估损时,对侧纵梁的变形往往容易被忽略掉。
2、两车正面一侧碰撞
A、B两车前部的一侧受损
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一 侧前照灯、一侧翼子板。
严重时损坏部位会扩大到空调冷 凝器、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发 动机舱盖、一侧纵梁、一侧悬架 机构、一侧气襄膨开
3、两车正面一侧刮碰
A、B两车均为正面一侧面受损
一侧的后视镜、前后门、前后翼子板刮 伤, 严重时前挡风玻璃破碎和框架变形、一 侧包角、前门立柱、前照灯等损坏。
8、两车垂直角度碰撞
A车是侧面受损,B车是正面受损
A车中柱呈凹陷变形,前后车门框及门 槛板变形,前后车门翘曲变形,
严重时损坏会扩大至车底板、车顶板 甚至车身整体变形、轴距缩短、门窗 玻璃破碎等。
B车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两侧 前照灯损坏等。
严重时损坏范围会扩大至发动机水箱 及其支架、空调冷凝器、高压管、发 动机舱盖、翼子板、纵梁等,甚至发 动机后移,气囊膨开。
4、车身顶部变形倾向 车身顶部在事故中受损的概率比其它部位相对低一些。在车辆前部、后部或侧面
碰撞中,只有当事故比较严重时,碰撞力才可能会传递到车身顶部,造成顶部梁 和面板受损。 在翻车事故中,车身顶板可能会受到损失,如图4-14所示。 还有一种不太常见的事故是由高处掉下的物体直接砸在车顶板上,造成顶板凹陷。
1、车身前部变形的倾向 车身前部损坏通常是因为车辆正向行驶时与另一辆汽车或物体发
生正面碰撞造成的。 如果是轻微碰撞,前保险杠会受到向后挤压,可能会使前纵梁、
保险杠托架或支架、前翼子板、散热器及其支架、发动机罩锁支 架产生弯曲变形,
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碰撞,将会使前翼子板向后挤压前车门,发动机罩铰 链向上翘起,前纵梁也可能会产生皱褶,并挤压前悬架横梁,导致横梁 弯曲。甚至可能会使前翼子板裙板和车身前柱(尤其是前车门上部铰链 安装部位)弯曲,这将导致前车门下垂,如图4-8所示。
6、两车斜角侧面碰撞后门位置
A车为侧面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 撞受损。
A车后门、中柱变形,、门窗玻璃破 损,
严重时前后门不能开启、后侧围变 形、前后门框、门槛板变形等。
B车前保险杠面罩及转角部、前翼子 板、一侧前照灯等损坏,
严重时损坏范围会扩大至一侧前悬 架、一侧翼子板、空调冷凝器、干 燥器、高压管、发动机水箱及其支 架、发动机舱盖等部件,气襄膨开。
2)褶皱变形:随着碰撞的进一步延续,碰撞点处会出现明显的褶皱,从而进一步吸收碰撞 能量,以保护乘客舱的安全。由于碰撞力沿着车身传递,导致远离碰撞点的部位也可能发 生褶皱、撕裂或拉松。在事故查勘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长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发 生了褶皱变形。
3)扩宽变形:对于设计良好的承载式车身结构,乘客舱在事故中的变形量会很小,即使产 生变形,也是使乘客舱的构件向外鼓,而不是侵入舱内,以保护乘员安全。这就是所谓的 扩宽变形。在事故查勘时,如果发现测量的宽度值超出允许范围,通常表示发生了扩宽变 形。
7、两车斜角侧面碰撞行李箱位置
A车为侧面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 撞受损。
A车后侧围变形, 严重时后侧围板严重损坏,后门框、 后窗框、后柱、后轮及后悬架等部 件受损,行李箱盖变形等。 B车前保险杠面罩及转角部、前翼子 板、一侧前照灯等损坏, 严重时一侧前悬架和一侧翼子板严 重损坏,空调冷凝器、干燥器、高 压管、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发动 机舱盖等部件受损,气襄膨开。
4.3 车身结构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不同的车辆结构对碰撞力的吸收和传递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在类似的事
故中损坏情况也可能大不相同,尤其对于比较严重的事故。 4.3.1承载式车身的变形倾向 碰撞对承载式车身造成的损坏可以用“锥体理论”进行解释 碰撞力可能会波及到距离碰撞点很远的车身部件上,从而造成二次损坏。 通常,二次损坏多发生在车身内部结构件或碰撞点对侧车身上。因此,
梁和前纵梁。 如果碰撞比较严重,悬架系统的零部件可能会损坏,前轮定位参数遭到破坏,轴
距发生变化,甚至会使转向机被撞坏。如果车辆的前翼子板或后侧围板部位遭到 较大的垂直碰撞,冲击波会传递到车辆的另一侧,从而造成对面板件的变形,如 图4-12所示。 如果是车辆中间部位遭到侧面碰撞,那么主要是车门总成、门槛板、门柱、车身 底板受损,严重时冲击波可能会使对面车门部位产生变形
在对承载式车身进行估损时,不能只看碰撞点周边的损坏,全面查看非 常重要。
承载式车身前段的碰撞吸能区
为了缩小二次损坏的范围,保护乘员舱的安全,承载式车身的前部和后部设计了 一些变形吸能区
前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主要被前段车身和前部吸能区吸收; 后部发生碰撞时,碰撞力主要被后段车身和后部吸能区吸收; 侧面发生碰撞时,碰撞力主要由门槛板、车顶侧梁、中立柱和车门吸收。
4.1 常见的碰撞类型
按照碰撞方向和事故所导致的后果,可将车辆事故分为正面碰撞、侧面 碰撞、尾部碰撞和翻车等几种类型。
1、两车正面碰撞 A、B两车前部受损 保险杠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两侧前照灯、空调电磁扇、空调冷凝器、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 等, 严重时损坏部位会扩大至发动机舱盖、翼子板、纵梁、前悬架机构,甚至导致气襄膨开。
5、两车斜角侧面碰撞前门位置
A车为侧面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撞 受损
A车前门、前柱、中柱、后门轻微变形、 门窗玻璃破损, 严重时损坏程度会扩大至仪表板、门槛 板、车顶板、一侧翼子板和一侧前悬架 机构。 B车前保险杠面罩及转角部、前翼子板、 一侧前照灯等损坏, 严重时损坏范围会扩大至空调冷凝器、 干燥器、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高压管、 发动机舱盖等部件,气襄膨开。
无论是哪种车身结构,事故车的车身修复顺序都遵循“后进先出”的规则,也就是说,后 产生的损坏(间接损坏)先修复。
4.2 碰撞力对车辆变形的影响
决定因素:碰撞力的大小、方向、接触面积、碰撞部位 1、车辆与被撞物体的相对速度越大、被撞物的刚度越大、接触面积越小,产
生的碰撞力就越大,对事故车造成的损坏就越大。 2、碰撞力作用的方向分解 X轴方向的分力使车辆横向产生挤压和弯曲变形,Y轴方向的分力使车辆纵向
4)扭曲变形:如前面所述,碰撞点通常不是在车辆正中,碰撞力产生的力矩会使车身产生 扭曲变形。即使碰撞发生在车辆正中,二次碰撞也可能会使车身产生扭曲变形。扭曲变形 通常是最后发生的一种变形形式。在事故查勘时,如果发现测量的高度和宽度值都不在允 许范围内,通常表示发生了扭曲变形。
虽然承载式车身与车架式车身在碰撞事故中的损坏型式很相似,但是承载式车身的损坏往 往更复杂。另外,承载式轿车在严重碰撞中通常不会产生菱形损坏。
10、两车正面一侧追尾碰撞
A车是尾部一侧受损,B车是前 部一侧受损
A车尾部一侧保险杠面罩及保险 杠、一侧尾灯、侧围板变形,
严重时损坏范围会扩大至行李箱 盖、行李箱底板等。 B车保险杠 面罩及保险杠、格栅、一侧前照 灯、翼子板损坏。
严重时会导致水箱及其支架、空 调冷凝器、发动机舱盖、一侧翼 子板和悬架机构损坏,甚至一侧 气襄膨开。
4、斜角侧面碰撞发动机舱位置
A车为侧面碰撞受损、B车为前部碰撞受 损。
A车一侧前翼子板、前悬架机构、侧面转 向灯等损坏,
严重时一侧前翼子板报废,发动机舱盖 翘曲变形、前门立柱变形、发动机移位 等。
B车前保险杠面罩及转角部、前翼子板、 一侧前照灯等损坏,
严重时一侧翼子板将严重损坏,并会导 致一侧前悬架、轮胎、空调冷凝器、干 燥器、高压管、发动机水箱及其支架等 部件受损,气襄膨开、发动机舱盖变形。
11、翻车,汽车顶部全面触地
易造成车身整体变形,局部严重损坏。
顶板横梁、纵梁变形、顶板塌陷、车 身前柱、中柱、后柱均会变形,翻滚 过程中可能会造成车身侧面损坏,如 车门、翼子板、后侧围板等。严重时 会使整体车身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