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x筑岛围堰施工方案

xxx筑岛围堰施工方案

筑岛围堰施工专项方案
1. 施工方案编制说明
1.1. 编制依据
(1)国家现行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管理规定。

(3)都江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期)施工图纸。

1.2. 工程概况
1.2.1气候、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

年平均气温14~17℃,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4.8℃,冬月平均相对湿度在70~80%,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相对湿度最小在冬季。

据气象资料统计:多年降雨量1000~2000mm,一般5~10月为丰水期,11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

多年平均蒸发量800~950m,以7~8月最大。

雾一般出现在冬、春季节,多发于凌晨,午后消失。

1.2.2 水文地质资料
(一)、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层
场地地下水埋藏于第四系卵石层中,属孔隙潜水,水质类型HCO-3--Ca2+型水,静止水位受蒲阳河影响较大,由蒲阳河水侧向补给,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有较强的透水性,其渗透系数K为50m/d。

(二)、地表水
场地周围及蒲阳河河流均无污染源,据场地水样水质分析报告知,场地地下水无色、无味,PH值为7.16~7.18,水质类型为HCO-3--Ca2+型水,根据《公路工程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的规定,按强透水层干湿交替要求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分析结果见表3-1:
场地水质分析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1
1.2.3地震效应分析
1 、场地
该场地地形较平坦、开阔,属抗震有利地段,拟建场地土为中硬场地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500≥Vse>250,覆盖层厚度大于20m,场地类别为Ⅱ类。

2、场地地震设防烈度
根据国家标准GB18036-2001《中国地震参数规划图》及《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

3、砂土液化
场地土由填土、中砂透镜体及卵石组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4.3节和《成都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的有关规定,桥址中中砂为透镜体,厚度仅0.4m,可不考虑砂土液化现象。

2. 施工方案
2.1施工平面规划及大桥施工顺序
我部采用的围堰筑岛施工方案本着尽少占用河滩、河道,不影响过水的原则进行施工。

具体布置见附图。

2.2围堰筑岛的施工方案
2.2.1、改河
用挖掘机将河流改道到围堰填筑范围外。

2.2 .2、围堰
筑岛围堰先从河流上游开始填筑,由河边开始逐渐向前推挤。

筑岛填料用泥夹石及砂砾石在岷江河购买运至筑岛施工现场约15公里。

装草袋用的粘土在都江堰市虹口购买运至施工装草袋现场约20公里;用人工装草袋;用装载机装运填筑围堰。

围堰填筑宽度应超出承台边缘不小于8m,墩大里程靠河边不小于5m,以便后期施工。

围堰高度根据施工便道坡度顺接为宜,便于施工。

2.2.3、筑岛
首先用挖机将围堰内底部河床整平。

筑岛填料可在岷江河购买。

为了防渗筑岛底部填料用泥夹石每层摊铺厚度不超过50cm,考虑施工车辆承重及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筑岛顶部0~3米范围内用砂砾石进行填筑,摊铺整平后用压路机压实,分层填筑,直至设计高程。

2.2.4、围堰筑岛边坡防护
采用两层填装土草袋顺坡码放,防止河水的冲刷,作为围堰筑岛的边坡防护,为了防止水的渗漏,用土工布将迎水面及河床底两面进行封闭。

2.3、筑岛工艺流程:
买料(筑岛用料)运输至施工现场填筑夯实挖掘机清理草袋围堰河床底部人工装草袋铺土工布草袋砌筑河道清理筑岛围堰土方外弃。

3.安全保证措施
3.1围堰筑岛施工时邀请建设和监理工作人员到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保证施工期安全。

3.2围堰筑岛施工期间派专职安全工程师1名,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3.3围堰筑岛涉及其他安全要求的,到相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遵照执行。

3.4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经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效证件上岗。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和安全指示装置,以确保以上两种装置的齐全、灵敏、可靠。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施工人员的正确指挥,精心操作。

加强工程机械和车辆的检查维修,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严谨违章开车,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
4.文明施工措施
严格执行业主和地方政府有关文明工地建设的标准、规定,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做好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5.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措施
建立与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并行的环保、水土保持体系,成立环境保护领导小组,与当地环保和有关部门协作,无条件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环保政策、法规,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避免人为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发生。

筑岛周围用双层土工布包裹,均匀分布并压牢,防止填料污染水体。

围堰筑岛施工期间严禁向航道内抛弃淤泥和其它杂物,大桥施工完成后按要求及时清除施工时遗漏在河道中的一切障碍物。

6.防洪防汛应急救援措施
6.1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6.1.1组织机构
应急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综合办主任担当,办公室设在综合办。

6.1.2职责
当发生险情时,应急班组长应按要求汇报项目部应急小组组长,并视当时具体情况放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准确、必要的反应,如先撤出施工人员等。

应急小组组长(副组长)接到险情后,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启动应急预案程序,应急抢险救援指挥系统立即投入运作,在现场设立指挥场所,相关人员到位,组织实施抢险工作。

通讯联络人员:负责内外的通讯联络,要配备通讯联络工具,随时保持联系通畅。

物资保障人员:负责抢险防汛物资的保管、发放,配足雨衣、雨鞋、水泵、照明、镐铲、草袋、绳索等抢险用品。

应急抢险人员:汛期要确保应急队伍保持随时待命状态,各类抢险车辆保持油料充足、运行良好。

一旦险情到来,确保人员、设备及时到位,抢险及时。

卫生救护人员:设立抗洪抢险队伍医疗救护点;做好现场救护工作,组织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6.1.3防汛抢险制度
1)发生险情后,根据应急小组安排,立即组织人员,物力,全力以赴投入抢险,确保工程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2)服从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不得各行其是。

3)实力全局思想,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4)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团结一致、齐力抢险、打好应急抢险总体战。

6.2信息报告
6.2.1信息报告由综合办公室负责,通过调度系统及时准确上报险情、命令、通知等,并及时准确上报最新情况。

6.2.2信息报送程序:险情发生后上报班组长及相关安全负责人。

6.3预防措施
6.3.1分析、认识的危险性,复杂性、突发性、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6.3.2设立抢险紧急救援中心,包括:办公室,紧急抢险队。

6.3.3为保证抢险工作的有效实施,各部门应做好应急装备的配备和保管工作,保证装备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一旦发生险情能立即投入使用。

6.3.4做好防洪安全宣传与防洪人员的培训工作。

6.3.5在汛期内,坚持昼夜值班制度,加强与地方防汛、气象及水利部门的联系,密切注意气象水文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