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件第三讲 《西洲曲》
大学语文课件第三讲 《西洲曲》
南朝民歌产生于长江中下游 地区,那里山青水秀,物产丰富, 商业发达,南朝民歌便是这种自 然环境和生活的反映。
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 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
本篇描写一位少女真诚 而热烈的相思之情。风光旖 旎的江南水乡是她的生活背 景,诗中仅用“单衫”、 “双鬓”、“翠钿”数语, 随意点染,勾勒出一位纯情 美丽少女的形象。
全诗基本上四句一韵,读来 宛转流畅,清新自然,有一种回 环往复的音乐之美。
与缠绵缱绻的情思相适应, 诗中多用重字、顶针、谐音、双 关等表现手法,形成回环往复, 余味不尽的情韵。如“莲心彻底 红”,用谐音双关来表达她对情 郎坚贞不渝的爱情,含蓄而缠绵。
这种形式在一些民 歌中已出现,但此诗的 运用显得更加成熟和精 妙。
通过她一系列行动,来表现 其内心活动,深情的相思推动她 不断地行动,活动空间亦随之发 生变化,如折梅在西洲,寄梅在 家中,采莲在南塘,望郎又上青 楼,全诗寓不变于变化之中,在 富于动态的描写中,少女执著的 情爱贯穿始终。Fra bibliotek艺术特点
“蝉联格”的运用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 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 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忆郎郎不至, 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 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 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