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国企业在国外已经有七万两千多家,总投资额达到了101亿,但是同时我们也有对外承包的工程,以及对外劳务的合作。
整个投资与我们全球所谓的境外投资相比,还是一个非常小的份额。
实际上到2002年年底,中国大陆境内,差不多直接销售了海外投资差不多是4500亿美元,全球差不多是71000亿美元。
我们自己对外的投资,协议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差不多只占0.1%。
而且谈起中国来,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出口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来分析这些数据的话,在2002年的总数的出口贸易当中,实际上我们的加工贸易,占到了1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5%。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如果我们来理解的话,加工贸易只是占整个商品价值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
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有些企业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状况。
比如说我们在美国,或者是加拿大买一个牛仔裤,差不多是40块到50块美元的样子,但是我们中国企业挣多少钱呢,我们差不多是卖两美元给他们。
实际上整个价值链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负责品牌,负责设计,负责管理的美国企业,以及负责分销的一些代理公司所挣到了。
我们实际上所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用高附加值的方式走出去的话,那我们的出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出口贸易,对海外的投资会极大的加强。
另外一点,目前来说,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不是非常非常理想,这里不太方便举例子,但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很多中国,尤其是国际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有很多很惨痛的教训,我们公司最近和一些国内企业合作,很多人在饭桌上谈起来的,都是多少千万很容易就没有了。
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TCL在海外的投资,很多人反应也是有宣传的味道。
我们听说TCL的投资在越南是成功的。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在往外走的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问题和困难。
最明显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审批的程序非常的复杂,海外的融资,包括在境外投资都是非常的困难,这些都是政策上的原因。
很多的方面,作为研究人员来讲,我们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失败的。
总结起来一条是立项不够科学,很多在海外的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都缺乏比较细致的了解,以及对于产业环境,价值链都有认识上的不足,对于供应商,竞争对手,用户,新进入威胁和替代者威胁没有系统的分析。
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交流当中,我们感觉到,很多的决策都是依靠领导人出国的考察,更大的程度上,依靠领导人个人直觉来做决定的。
这样的一种决定,在中国开创企业的过程当中,各种原因吧,它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取得成功的。
但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靠这种决策的话,会很容易头破血流的。
我们很多的家电企业在北美投资办厂,有的人到墨西哥,有的人到美国,他们认为北美的经济圈比较大。
但是在北美的直接成功,人工成本非常贵,使我们中国的企业的优势在北美生产来说的话,都已经失掉了。
还有任人唯应该去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很多人做过系统的了解,发现越南表面上有工资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珠江三角洲低。
所以我们在海外扩张并不等于在海外生产。
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当中,可以依赖某些方面的优势,跟着三板斧政策取得成功,模仿,跟随降价。
依靠政策和历史的原因取得成功。
还有就是走向海外,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营销的策略,这里面有很多的营销。
无论你是想在海外建厂,想出口,贴牌生产,还是想创造自己的牌子,这些都是你在走出去之前,所需要解决的营销上的问题。
这些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这种营销策略上,有一些这样的问题。
当然还有一些,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是属于内部管理不当。
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系统,财务审计上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笑话都会有。
我曾经在一个国家机关工作过,当时我们有二、三十个人,我们是做信息咨询提供的,我们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些人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后来我们当时几年之后,四、五年前有一个香港的负责们,不知道怎么染上了赌博的习惯,就把一千多万人民币,还有差不多几套房子在香港都输给澳门的赌场,这样的例子我们会听到很多很多,这些都是跟内部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内部管理,有一些很好的模型,可以来解决一些问题,这里面一个简单的就是,在管理人的风格,不同的价值观,人员,战略,以及技能方面,我们想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国营的企业在很多的方面,都还是比较欠缺的。
我们也在这里,我也想引用几位我们业内的专家讲的几句话,林毅夫曾经说过缺乏经验,好大喜功,缺乏人才,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和资本外逃是海外投资失败的国有企业的六大通病。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
中心的一句话就是说,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是失败的。
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带着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同时缺乏人才,也是他们走向海外之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在前面讲了一大堆,就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所碰到的一些困难。
我想,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海外的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由于他们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的成长,所带来的社会的繁荣。
我们想看一下,他们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我们看一下,其中有一些方面,是由于他们在中国有非常系统的,所谓的市场研究,所带来的。
我们可以简单地说市场研究,是上述正确决策的一个基础,所有的跨国企业,在我所接触的所有的跨国企业,没有一家不是非常充分的,或者说是非常广泛的在运用市场研究的成果,来制定出经营管理战略,营销策略的。
比如说他们会面临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说你是不是要进入这个市场,你要进入什么样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你要进入哪一个细分市场,他们都有一些系统的研究。
这里面,我举一个二十年前的例子,这不是我亲身经历的,但是我刚刚入这一行的时候,十五、六年前的时候,有很多人谈论这个例子,某跨国食品企业在中国进入市场的例子,他当时花了二十万美元来做市场调查,结论是这个产品是不可以在中国生产的。
当时给中国的很多人冲击是非常大的,当时二十万美元可以开一个企业,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他白白扔掉了。
他说,如果我不是一个这样的系统的研究,这样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我可能会扔掉几千万,几个亿。
相比来说,这个对于我来说,是更有效的一个投资。
我在接触一些国内企业的时候,我们扔掉这么多钱也是经常的。
投进去是很容易的,投进去了之后,开工之时,就是关门之日。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们有过很多次为跨国企业做过类似的研究,我这里不想一一说了,但是有一个企业想进入一个纸品的行业,这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刻。
他们在冬天和夏天,对所有的农村的居民,二、三十个城市的居民,分冬天和夏天,跟他们所有地方用纸的各种各样的习惯,甚至面部会不会用,上厕所会不会用,用它来擦不擦自行车,桌子,都有非常详细的了解,非常充分地了解到,在这个行业,中国人是在怎么用,有什么样的潜力,非常清楚的了解到了。
今天我们也知道,今天的很多的跨国手机企业,他们把手机市场做了细分,曾经引领了一代国际潮流,目前国内的手机企业成长很快,大有赶超之势。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可能的市场细分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大家可以看到,大致的市场份额是多少,他们有一些什么样的销售行为,有一些什么样的生活的方式,包括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你怎么样接触到他。
都可以通过一种市场细分的方式,来明确你的目标用户群。
同时在他进入一个市场之后,在他进行营销决策的时候,每一个环节,它都依赖于系统的市场研究。
可以简单地说,没有这种所谓的神仙可以帮你做这种决策的。
一切来源于一些系统地,科学的市场研究。
也不是所谓的调研公司帮你做市场研究,而是它通过系统的办法,帮助你了解你的目标用户群的倾向,爱好,以他们研究的结果,来做市场研究。
这里有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有一个客户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数据,这个客户,从1998年到2002年,它的业务大约从40个亿左右成长到130亿人民币左右的营业额。
它每年花的市场研究经费,无论是花在购买媒体的研究,花在零售调查的研究,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个案研究方面,差不多有四千万,到五千万左右。
在迈入成熟的过程当中,差不多有1%的营业额,是来做市场研究的。
成长速度更快以后,花的钱就更少一些了。
但是仍然是占比较高的比例。
这里面有一些特别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你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品牌的问题,这里只是跟大家提示一个简单的思路,就是调研公司,有可能会给我们的客户提供什么样的研究的结果。
在这里,实际上是把你的用户群,根据你的消费者行为,购买的行为,和态度分成几大块,对于你来讲,肯定更重要的一块儿,是你的核心用户。
态度上,和行为上都有非常忠诚的用户,当然你也可以找到,哪些人群是你不稳定的用户,这些人可能在用你的产品,但是他有可能已经在希望,对别的产品的态度已经很好的时候,他会跑掉,哪些用户你可以去争取,同时你也可以对每一个品牌,都做类似的,系统的分析。
来帮助你找到你可能的用户群可能从哪里来,你的不稳定的用户群可能到哪里去,这些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就可以帮助我们很多的营销人员,做一些系统的决策。
比如说当你要研发一个新的产品的时候,比如说我们有很多汽车的行业,比如说有很多家电的行业,他不知道他的产品的属性,或者是产品的功能,怎么样跟品牌,怎么样跟价值,怎么样做一个很好的这种组合,能够针对他的目标用户群,找到更好的组合。
这里面的研究公司,也有它系统的办法,帮助你找到这样一个很好的组合。
这里实际上是一个汽车的例子,汽车里面分成各种各样的产品的功能,每一项产品功能下面,又分不同的所谓的水平,所有的这些方面都可以帮助你知道,如果你这么设计,你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市场份额会有多少。
尤其是你可以知道,如果你发生一些变化,你的竞争对手采取相应的策略的时候,你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应对,这些方面来讲,都是有一些帮助的。
还有研究公司也可以帮助大家在对你的广告投入来做一些检测,实际上我们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当中,我们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前五位,还是六位的广告的买主,我们中国的企业虽然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也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花在广告上的钱是非常多的。
我们有一些人都有一些共识,我们很多企业的广告花的钱并不是明智的。
你也可以通过做一些广告检测,来实现这样的一些事情。
比如说这里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下面的这些绿颜色的部分,实际上在告诉大家,在不同的时间段,你做了一些什么样的投入,再告诉大家不同的GRP,上面这儿有两条线,告诉你的用户群,在根据这个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反应,从这个简单的图,我们可以看出来,比如说在中间的绿颜色的方框的地方,我们发现了,用户的对产品回忆度,的认知度都有变化,说明这个效果都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