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6
以人为中心疗法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治疗 关系,罗杰斯认为,良好的治疗关系是心 里治疗的基本条件。 (追求平等、重视来访者主观经验、相信 来访者自我实现的潜力、来访者主导治疗 过程、)
7
四、人本主义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1、治疗者与病人间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2、治疗者必须以自然真诚的态度对待病人。 3、治疗者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力并能同情病人 。 4、治疗者必须毫无保留容许病人的一切表现 。 5、病人必须承认他有心理上的困难。 6、治疗者必须让病人了解到他了解病人的情 感和内在痛苦。
10
第三节: 第三节: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步骤
一、心理失调及心理治疗的实质: 心理失调及心理治疗的实质: 自我概念是以人为中心治疗理论了解心理失调的关键。自 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协调是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 个体的经验与自我观念之间存在着三种情况: ⑴ 符合个体的需要,被个体直接体验、知觉到,被纳入 到自我概念之中。 ⑵ 由于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 ⑶ 经验和体验被歪曲或被否认,用于解决自我概念和体 验的矛盾。 心理治疗的实质: 心理治疗的实质: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的实质是 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或者说达到个体 人格的重建。
5
三、人本主义治疗的特点
1、所持的态度:给予无条件的关注 2、治疗模式:屏弃医学模式 3、治疗作用:仅限于当前的人体验和感受 4、注意中心:访在病人的现象学世界上 5、成功的标志:病人态度发生改变真实体验自己的 情感。 6、治疗动力:人具有自我实现趋势 7、关心问题:人格改进,而非人格结构 8、治疗原则:适用于各种人 9、治疗过程:建设性人际关系的建立非指令性的治 疗
16
四、以人为本治疗过程的七个阶段
⑴ 第一阶段:来访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 和疏远态度阶段,不愿主动寻求治疗和 帮助。 ⑵ 第二阶段:来访者开始“有所动”阶 段。 ⑶ 第三阶段:来访者能够较为流畅地、 自由地表达客观的自我。
17
⑷ 第四阶段:来访者能更自由地表达个人情感 ,但在表达当前情感时还有顾虑。 ⑸ 第五阶段: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当时的个人情 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⑹ 第六阶段:来访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 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 调一致。 ⑺ 第七阶段:由于上一个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 转的,因此在此阶段来访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 不再看的那么重要。
第五章 人本主义治疗理论
心理学更多资料 请看 /item.htm?id=9192462647
人本主义疗法也称来访者中心疗法,认为每个人 都有自我实现的向上趋势,治疗者只要对病人关心, 给予温暖和鼓励,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 作出合理的选择和自救。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 therapy)由美 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 C,1902~1987)于1940年 代创立,强调调动患者(又译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 发掘其潜能,不主张给予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 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患者为中心或围绕患者 做心理治疗。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 延伸,改称为人本疗法(personal-center therapy), 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或来访者,进一步突出被 治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尽发挥或暴 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 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8
第二节人本主义疗法的基本理论
一、人性理论 ①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杰斯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基本的动 机性的驱动力,他称之为“实现倾向”。 ②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与现实发 生着互动,个体不断地对互动中的经验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不依 赖某种外部的标准,也不借助于人们在意识水平上的理性,而是 根据自身机体上产生的满足感来评价,并由此产生对这种经验及 相联系的事件的趋近或回避的态度。个体自身的满足感是与自我 实现倾向相一致的。凡是符合自我实现倾向的经验,就被个体所 喜欢、接受,成为个体成长发展的有利因素,而那些与自我实现 倾向不一致的经验,就被个体所回避和拒绝。 ③人是可以信任的。 以人为治疗中心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 ,是可以信任的,是可以改变的。心理治疗的关键是治疗者对来 访者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建立一种有助于来访者发挥个人潜能, 9 促其自我改变的合作关系。
14
共情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⑴ 治疗者首先要放下自己的主观参照标准 ,进行有效的聆听,设身处地的从来访者的 角度去感受他。 ⑵ 共情的重点在于感受来访者的情绪感受 ,而不是来访者的认识。 ⑶ 共情并不是完全认同来访者的认知和感 受。如同罗杰斯在“共情”的定义中所讲的 ,不能失去“有如”的本质。 ⑷ 共情还包括治疗者能够通过语言把自己 对来访者的感受有效地传达给对方。
12
尊重有以下内涵:
①尊重来访者是独特的个体。 ②尊重来访者的个体价值。 ③尊重来访者是为了帮助他们改变那些不 适应的行为,一切为了来访者的利益。 ④开启来访者的内部资源。 ⑤尊重来访者的自我决定。
13
⑶ 共情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如自己的内心世 界一般,可是却永远不能失掉“有如”这 个特质就是共情。 共情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关键点。共 情对于治疗关系的建立,对于促进来访者 的自我探讨都起着核心性的影响作用。
4
⑶ 第三阶段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罗杰斯 的《成为一个人》一书的出版为标志。这 一阶段取向的重点放在“成为一个忠于自 我的人”。罗杰斯认为,一个人越是接近 自己的经验,信任自己的经验,并由自己 的内心来评估以及乐于接受自己的成长是 一个过程。 ⑷ 第四阶段是在1970年至1980年。罗杰斯 的影响日益扩大,他的理论改变为“以人 为中心取向”。(体系扩展)
2
第一节:人本主义疗法概述
一、罗杰斯与人本主义疗法的发展 罗杰斯 Carl Ransom Rogers (1902-- ) 美国心理学 家。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 农业和历史。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 联合神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 学。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 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1930年任该室主任。1931年, 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饿亥饿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1945年转到 芝加个哥大学任教。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 神病学教授。1962年-1963年,人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 研究员,以后又到佳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 大学任职。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 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 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3
11
二、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疗法的条件: 人本主义
⑴ 真诚 真诚是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一个 最重要的条件。 真诚是指治疗者在治疗 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 ⑵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无条件的尊重是心理咨询者对来访者 的态度,也是心理治疗的前提。 无条件 的尊重是指治疗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 图和要求,对来访者表示温暖和接纳。
20
在实际的应用价值方面,在国内来讲,真正按照 这个去做的还是很少。人本疗法作为一种观念, 作为一种思想,作为一种态度,在国内有很大的 影响,但真正把它作为治疗方案还是很难, 我们 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通常的做法还是会采用 若干一些很具体可操作的方案,同时会结合人本 疗法的一些观点,主要是在来访者态度的顺应协 调方面,做一些工作, 但是, 对于一些坚定的 从事人本疗法的咨询员,始终坚持不移的积极人 性观,仍然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选题。
21
二、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主要是指来访者如何看待自己, 是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识,是自我知觉和自 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 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对自己的人际关系及自己 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等。 三、 价值的条件化 价值条件化是指个体为了满足得到他人积 极评价的需要,将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价值观念 内化,变成自我观念的一部分。
二、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人本主义疗法
⑴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40年代,以罗杰 斯的《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的出版为 标志。在这一阶段中,罗杰斯提出了“ 非指导性治疗”。 ⑵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 访者中心疗法》一书出版为标志。在这 一阶段中,罗杰斯强调来访者主观世界 的重要性。
18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第四节:人本主义治疗的主要技术 治疗
一、人本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1、真诚交流的技术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3、促进共情的技术 二、技术运用 案例分析
19
第五节: 第五节:来访者中心疗法的评析
对人本主义疗法的评价相当的一致的看法是一 面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国内咨询界也是这个 看法,它所提到的咨询目标,自我实现,咨询关系 的某些特质,共情、尊重、真诚等等,已经成为国 内咨询界比较理想的境界,因此它经常被看作是充 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旗帜,但它还不是一个好的行动 纲领,用这个疗法操作时,会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 ,无论来访者是什么样的问题,认为都是由于缺乏 这些的条件,只要具备这些的条件,就一定会有进 步, 在实际操作时会发现过于理想化。
15
三、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疗法的治疗目标 人本主义疗法
人本主义治疗的目标是帮助来访者去掉那些由于价 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 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成真正的 自我的过程。 以人为中心治疗过程中来访者所发生的变化: ⑴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⑵ 来访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⑶ 来访者更加相信自己。 ⑷ 来访者变得更适应了。 ⑸ 来访者原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