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补充习题

4、2002年,美国从1998年开始的财政盈余只维持了4年,当年的财政赤字达到了1570亿。

这主要缘于以下两方面原因:美国总统布什上台后,一方面实行减税政策,一方面为了支持伊拉克战争并在国内防止恐怖主义分子袭击,向国会要求得到了750亿美元的战争预算。

试利用所学的开放经济的相关分析(在学过第六章后可进一步用IS—LM模型分析),
1)减税政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产出、利率、汇率、贸易余额及资本流动2)美国的减税政策对其他小国开放经济的影响。

课后讨论:
1、一国汇率的变动与本国的贸易差额有怎样的关系?考查我国和美国近十年来的汇率和贸易差额的变动,析两国的差异。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哪些?一国的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如何何联系在一起?
2、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本国的国民储蓄、投资、消费、汇率及进出口会有怎样的影响?大国和小国会又怎样的不同?考查美国近一两年实行的减税及增加国防开支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分析这种政策会对上述相关变量会有怎样的影响?对世界其他国家会又怎样的影响?例如我国受此影响,利率水平有何变化,贸易差额有何变化?
上述两个问题主要用第六章的内容分析,在学过IS-LM-BP模型之后还可做进一步的分析。

提示及进一步阅读:
1、关于净出口与对外净投资相等的关系:可参见曼昆《经济学原理》第277页
相关案例研究:美国的储蓄、投资与国外净投资
2、政策和事件如何影响开放经济?
第七章总需求和总供给
1、解释下列说法为什么是错的?
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它是个别物品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

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经济量并不影响长期总供给。

3)如果企业每天调整自己的价格,则短期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

4)只要经济进入一次衰退,它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2、假设经济处于短期衰退中。

如果决策者没有采取行动,经济会一直如何变动?试用AD-AS模型解释。

3、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各项在长期内和短期内会对AS曲线产生怎样的影响?
1)潜在产出增长25%;
2)战争威胁带来的政府防务支出增长,中央银行通过紧缩银根来中和这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影响;
3)中东战争导致石油价格上涨一倍。

4)环境主义者要求政府对所有的新投资和能源的使用实施代价高昂的管制,以遏制对自然资源的使用。

4、试用AD—AS模型解释为什么在上个世纪60年代末,经济接近充分就业时,美国约翰逊政府的扩张性财政策与60年代初当经济有超额生产能力时,肯尼迪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相比没有同样的效果?
5、石油的价格在1980年,曾急剧下跌,从1985年的月24美元一桶跌倒1986年的约12美元一桶。

使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受到什么影响?石油价格下跌的后果与1973年和1979年石油价格上涨的后果对称吗?(每种情况都假设初始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6、假设经济初始处于长期均衡,家庭决定比以前持有更多的货币余额。

1)利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解释之。

2)投资的需求两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3)美元的价值会发生怎样的变动?进出口会如何变动?
4)总需求会发生怎样的变动?
第八章总需求理论
1、对第六章的第四题,利用IS—LM模型做进一步的讨论。

2、假设银行在每个街区设立了自动取款机,并通过易于得到现金而减少了人们相持有的货币量。

1)假设美联储并没有改变货币供给。

根据流动偏好理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总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动?(利率下降,总需求增加)
2)如果美联储想稳定总需求,它应该如何做出反应?
3、1961年当一个记者问约翰•F•肯尼迪总统,为什么他主张减税时,肯尼迪回答:“为了刺激经济,难道你不记得你学过的经济学基础了吗?”结果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终在1964年实施时,他促成了一个高速经济增长的时期。

试用你学过的宏观经济模型,分析减税对宏观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
4、假设经济处于衰退中。

解释下列每一种政策会如何影响消费和投资。

在每种情况下,指出任何一种直接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总产量变动的效应,任何一种产生于利率的效应以及总效应。

1)政府支出增加;
2)政府税收减少;
3)货币供给扩张。

5、假定私人投资经常变动,这意味着IS曲线经常移动。

1)如果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不变,用IS-LM模型分析实际国民收入在私人投资不稳定的情况下如何变动?
2)若央行不断调整实际货币供给使利率固定在起初的水平上,分析当说民收入增加时(由于IS曲线右移),央行如何调整其货币供给,该货币政策对IS和LM曲线有何影响?
3)如果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主要来自于私人支出的波动。

根据以上的分析,判断哪一种政策(保持货币供给不变和保持利率不变)能尽可能地减少国民收入的波动?
提示及进一步阅读:
1、财政政策会如何影响总供给?参见《经济学原理》第352页
2、宏观经济中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参见《经济学原理》第360页
3、信用卡、结算卡和货币说明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

参见《经济学原理》第228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