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知识产权法教学要求1.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和特征;2.掌握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人的权利;了解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权利转让;3.明确商标的概念、构成条件、注册制度以及对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4.明确专利的概念、种类、申请条件以及对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
课时安排本章节共安排6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人们依照法律,对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享有的在一定期限和地区内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工业产权、发现权、非专利发明权、商号权、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等。
狭义或传统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工业产权和著作权。
工业产权又包含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1967年7月14日,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第二条第八款规定,知识产权保护以下有关项目的权利:①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②表演艺术家的演出、录音制品和广播节目;③在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内的发明;④科学发现;⑤工业品外观设计;⑥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名称和标记;⑦制止不正当竞争的内容、范围;⑧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其他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一)知识产权的无形性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不含物质实体的思想或情感的表现形式,无物质形态,可以与体现该权利的有形载体相分离。
(二)知识产权的法定性知识产权的法定性,是指知识产权不能自然取得,需要经过法律的确认或经过申请、审查核准、登记注册或法律规定的其他程序,才能获得一国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三)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知识产权都具有一定的有效期限,当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届满后,知识产权即失去效力,不再受法律保护,该智力成果便成为一种公众的社会财富,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而不受限制。
(四)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权,其在空间上的效力是有限的,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五)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又称独占性。
四、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和立法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确认、保护、转让和使用知识产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在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1982年、1984年、1990年和1993年先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著作权法一、著作权法概述(一)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是指作者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二)著作权法的概念著作权法,是指调整因确认和保护著作权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著作权法的适用范围根据《著作权法》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
(四)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二、著作权人及其权利(一)著作权人根据《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作者以及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著作权的内容1.著作人身权2.著作财产权(三)著作权归属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著作权属于作者,是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
作者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即为作者。
(四)著作权的保护期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以最后死亡的作者计算。
(五)权利的限制三、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和权利转让合同1.许可使用合同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许可使用合同;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许可的除外。
2.权利转让合同根据《著作权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转让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应当订立书面合同。
第三节商标法一、商标与商标法概述(一)商标的概念商标,是指在商品或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者、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二)商标的分类1.平面商标和立体商标2.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3.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4.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5.驰名商标(三)商标法的概念商标法是确认商标专有权,规定商标注册、使用、转让、保护和管理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商标注册制度(一)商标注册的概念商标注册,是指商标使用人将其使用的商标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管理机关提出注册申请,以取得商标专有权的行为。
(二)商标注册的原则1.自愿注册和强制注册相结合的原则2.申请在先原则3.一类商品一件商标一份申请原则4.优先权原则(三)商标注册的条件商标注册申请人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但必须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商品和提供服务。
(四)商标构成的条件1.商标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构成要素我国《商标法》第八条规定:“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
”2.商标设计必须具备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一般来讲,商标设计只要立意新颖,独具特色,文字、图形或其组合鲜明简洁就具备了显著特征。
(五)商标构成的禁止条件《商标法》第十条明确规定了商标禁止使用的文字和图形。
(六)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商标法》第十一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
(1)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
(2)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的。
(3)其他缺乏显著特征的。
(七)商标注册程序商标权的取得须经过申请、审查、公告和核准四个程序。
(八)注册商标的期限所谓注册商标的期限,是指注册商标具有法律效力的持续期间。
三、注册商标的撤销(一)注册无效的撤销1.争议注册商标的撤销如果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可以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对其裁定撤销。
2.注册不当商标的撤销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或者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
(二)违法使用商标的撤销商标注册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
(2)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注册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
(3)自行转让注册商标。
(4)连续3年停止使用。
四、商标专用权的内容(一)商标权人的权利1.独占使用权2.禁止权3.许可使用权4.转让权(二)商标权人的义务(1)按照规定使用注册商标。
(2)保证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质量。
(3)申请商标注册和办理其他商标事宜时,应缴纳费用。
五、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一)商标侵权行为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侵犯他人有效的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二)对商标侵权行为的处理因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商标注册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四节专利法一、专利权和专利法的概念(一)专利权的概念专利,是指经主管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审查批准的符合专利条件的发明创造。
专利权,是指专利权人在法定期限内对其发明创造成果享有的专有权利。
(二)专利法的概念专利法是调整在确认和保护专利权以及在专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专利权的主体和客体(一)专利权的主体1.发明人、设计人所属的单位2.发明人、设计人3.共同发明人或者共同设计人4.外国人(二)专利权的客体1.发明2.实用新型3.外观设计三、授予专利权的条件(一)新颖性(二)创造性(三)实用性四、授予专利权的程序(一)专利申请的原则1.先申请原则2.书面申请3.单一性原则(二)专利申请文件1.请求书2.说明书及其摘要3.权利要求书(三)对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1.初步审查2.早期公开3.实质审查4.授予专利权五、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一)专利权人的权利1.实施许可权2.转让权3.标记权(二)专利权人的义务(1)缴纳专利年费。
(2)充分公开其发明创造。
(3)正确行使专利权、不滥用专利权。
六、专利权的期限和终止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是指专利权自生效时起到失效时止的期间。
专利权的终止,是指专利权因某种法律事实的发生而导致其效力消失的情形。
七、专利权的限制(一)滥用专利权的强制许可(二)紧急状态的强制许可(三)从属专利的强制许可八、专利权的法律保护(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专利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及附图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二)专利侵权行为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了生产经营目的,实施侵害专利权人的实施权和标记权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分为直接侵权行为和间接侵权行为两种。
(三)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1.专利权用尽2.先用权人的实施3.临时过境4.为科学研究而使用(四)专利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2.行政责任3.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