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课程简介与知识产权的概念课程名称知识产权法原理与实务授课顺序 1章标题第一章:认识知识产权第一节:知识产权本章学时 6本讲标题课程简介与知识产权的概念本讲学时 2 授课对象2014级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课时累计 2教学目的结合人生规划点明学习本课意义,结合知识产权与法律、民商法的关系介绍学好本门课程的要点。
讲解知识产权的概念,结合生活拉近知识产权与同学的距离。
教学内容一、课程简介二、知识产权的界定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程的方法;2、知识产权的概念;难点: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方法与手段故事、经验穿插,适当引申并概括介绍其他理论。
课后作业1、知识产权是什么?2、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学好知识产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知识产权第一节知识产权一、课程简介(一)什么是知识产权第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第二,知识产权是一种有关知识与创造的权利第三,知识产权是一种与工业生产、文化传播、科技进步、创造财富有关的权利(二)为何学习知识产权第一,知识产权法专业的基础课程第二,从事专业工作的必备知识第三,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三)如何学习知识产权第一,从基础开始,善于抓住教材重点第二,如何使用法条第三,注意总结、比较,在头脑中构建法学知识体系第四,注重培养法律逻辑,养成法学思维习惯第五,善于质疑与自我解疑(从属-特性-比较-目的、效果)第六,学会宽容与刻苦(诸多理论、法律不完备、老师万能)二、知识产权的界定(一)知识产权的定义第一,国内学者的定义本书: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等依法享有的权利其他学者:刘春田、王利民、郑成思、吴汉东教授的定义(人智力成果、标记等依法权利或专有权)第二,我国港、澳、台地区与国外学者的称谓“一切来自知识活动的权利”intellectual property geistiges eigentum,智慧财产权、智力财产权“知的所有权”“无形财产权”第三,《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列举性定义,创作性成果权利识别性标记权利总之,知识产权强调知识的力量,但并不等同于知识。
(二)知识产权在民法中的地位第一,知识产权是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一种人身权:包括人格权身份权民事权利财产权: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第二,民法是知识产权各专门法的一般法第三,知识产权是特别法总之,知识产权涉及一种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因而是民事权利;但又不限于财产关系,因而是一种新型民事权利。
教学内容设计:内容及步骤设计思路课程导入:(15分钟)组织教学:包括师生问候、考勤检查等上课前的准备,并作自我介绍,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正式课程开始之前,和同学们讲一则法律故事。
我国侵权法中设计高空坠物的条款就符合中国国情。
在侵权法制定之前,我国立法专家曾经非常头疼如何为不明高空坠物或高空坠人造成的损失分配民法侵权责,因为该种情路况下侵权主体不明,但损失得不到补偿又不大合适…为此专家们去咨询西方专家,结果西方专家被问了个丈二和尚——完全摸不到头脑。
他们从来不需要焦虑这个问题。
因为他们地少人稀少有高层民居,而低层坠物一般是砸不坏人的。
就算是高层民居,他们习惯在楼体墙外安装摄像头监控安全,如果有坠落物的话会被直接记录来源,人们自然就不敢扔了。
好吧,在感叹西方人高素质从不随手乱扔东西,嗯,还有人的同时,他们脆弱的安全感终于起到了作用。
最后还是聪明的中国人为自己的难题想出了解决办法,侵权法87条规定:“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在这里采用了过错推定原则,即公共安全靠大家,安全连着你我他。
不是找不出侵权人吗,那么推定具体楼层以上,比如说亲近同学,了解同学的知识储备情况,建立师生互信。
20层,坠落物品,经过法医鉴定比较可能造成某具体伤害程度,那么就推定全部20层以上住户均摊补偿。
这里呢只是补偿,不是全部损害金额,剩下的靠保险解决,如果没买保险,那么剩余损害只能自认倒霉了。
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风险问题,现代工业发展、科技进步进步使我们住上了高楼大厦,同时也产生了风险,这笔风险是全体人类所不得不承受之痛,理应靠现代风险分摊机制——各种保险来救济。
考虑中国国情,该种风险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法律规定分摊补偿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好,现在讲完了这个故事,大家是不是对侵权法87条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认知?不管是故事也好、传说也好,其实文科类的学习也是需要背景故事和联想才能更好理解和记忆的学科。
法律的学习更是能从背景事件和法制史中获得一些有趣的东西。
再聊一聊祖籍、大家的兴趣,挑几名同学作自我介绍等,最后谈有没有接触过法律,同学们认为法律是什么呢?同学回答。
导入新课:大家都对法律有一定的认识,说的都很好,我再进行一下补充。
什么是法律?社会主义法学家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给被统治阶级订立的规则,体现阶级意志,这是从阶级上来说;西方法学家认为法律是自由意志的体现,是每个人让渡权利给国家以厘定社会规则、从法律到各类法律再到知识产权法,提出问题“什么是知识产权”实现共同统治的工具。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法治比任何一个人的统治来得更好。
”这是从三权分立、权利来源角度来说;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种头生独角,形貌似鹿的神兽—解廌,现作獬豸,“触不直而去之”,代表正义。
而繁体的灋,一取水的纯洁、公平,一取廌的正义,正是代表了公平正义,这是从法律所追求的精神上来说。
而法律是各部门法的统称,比如民法是规定平等主体权利、义务的法律,刑法是有关犯罪定罪量刑的法律,行政法是有关行政主体行为规范的法律。
依照这种思路,知识产权法是不是也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呢?没错,知识产权法较之其他部门法律出现的较晚,是近代工业革命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进步而产生的法律,它所规制的内容正是各类知识产权,比如说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
谈到知识产权法就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知识产权。
同学们从字面上看,能说一说什么是知识产权吗?我们大家一起来“望文生义”一下,知识产权为什么被称为知识/产/权呢?同学回答。
从这里开始我们正式步入了知识产权法的殿堂。
这一讲里,我们先从感性上认识一下知识产权这门课程,再来一起学习第一章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以及知识产权与民法的关系。
一、课程简介(40分钟)(一)什么是知识产权?引入课程。
法律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公民让渡权利实现共同统治的制度安排,代表着公平正义。
知识产权法是具体的部门法,需要从知识产权入手进行了解。
第一,知识产权是一种权利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有自己的理由和主张,为自己争取利益,我们认为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正当的。
但是人们在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难免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当每人都竭尽为自己去谋取利益,甚至不顾道德与他人利益的时候,势必发生混乱。
那么为了划定方圆、厘定秩序,法律就把那些合理、正当、合乎道德、符合法律的,规定为权利,并借助国家的强制力,赋予个人某种力量,以保障其享受利益。
所以,权利就是个人得以享受利益的法律上之力。
与其相对的,处于权利另一端的人则负有义务,应当尊重他人权利,不去干涉、侵害他人的权利,或者在法律的规定下,应他人请求积极的去行动帮助他人实现权利。
同时享有权利的人要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去行使权利,不能以不合理的方式去滥用权力,侵犯他人,造成实质上的不公平。
在关涉某项权利的若干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往往是相对的、相互的。
我的此项权利是他人的某种义务,他人的彼项权利又成为了我的某种义务。
人们互相尊重、互相忍让、互相帮助,利益才得以实现。
知识产权也是一项权利,并且在绝对权与相对从知识、产业、权利三方面对知识产权进行拆文解字,让同学形成初步印象。
权的划分中它是一种绝对权利。
和有形物的物权一样,我拥有物、拥有知识,想用知识获取利益,并不像相对权那样,必须请求他人配合、帮助才能实现。
(什么是相对权呢?比如说我想购买他人的IPAD,只能和对方商量请求他卖给我,并且达成协议后也只能请求他人将IPAD实际交付给我,而不能强行夺取,因为他人对IPAD享有排他性的绝对的所有权)。
知识产权是绝对权,权利人则可以径直去利用、去实施、去实现,并且他人不得干涉。
当然,静态的、权利人绝对掌控知识产权,通过合同方式许可、转让的则是静态权利的动态流转的过程,这时涉及到请求是另外一回事,事实上这时候就是一个相对请求的债权而不单单是一个绝对的知识产权了。
第二,知识产权是一种有关知识与创造的权利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形的知识,换言之,是通过知识来创造财富、实现利益的权利。
知识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技术知识已经成为一种经济增长方式。
那么,知识是否等同于知识产权呢?托马斯·富勒说:“知识是珍宝,但实践是得到它的钥匙”。
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成为知识产权被保护,只有那些具有独特性或者创造性,具有价值并能够切实实施、利用的才是知识产权法中所说的知识,才能被法律所保护。
所以说,知识产权以知识为基础,但不等同于知识。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产权而不是知识才能够视作重要资源与财富,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知识产权是一种与工业生产、文化传播、科技进步、创造财富有关的权利2012年最新福斯布财富排行榜单中,知识型产业公司三甲中有其二,第一是墨西哥卡洛斯·斯利姆家族的电信产业,第二是美国比尔·盖茨的科技产业,第三才是沃伦·巴菲特的投资产业。
可见,在某种程度上讲,知识比石油、资金等传统资源更加重要,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日本岛国区区弹丸之地,资源贫乏,长期以来却占据世界经济第二把交椅,不能不说是其高科产业的功劳,索尼、松下、东芝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品牌,虽然说近年来被中国赶超(2012年GDP5.3万亿美元比中国8.3万亿美元少了整整3万亿美元),但是其高端科技水平与人均财富水平仍仍远超中国。
如果说专利权与商标权直接创造了巨额的有形财富,那么著作权则间接创造了有形财富,直接创造了伟大的精神财富。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增高,一大批电影、动漫、书籍产业也留下了不菲的功绩,而这种功绩更是物质与精神双重性质的。
这个“产”字一说可以理解为工业生产。
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专利直接被实施制造成商品,商品批量出售又被打上了商标,所以直接与生产有关。
而著作权一方面创造传播着优秀的思想、先进的科技,一方面又间接促了生产。
但是由于人们对著作权的认识与立法往往晚于专利权,更加注重与工业生产有关直接创造财富的专利权、商标权,于是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签订后,知识产权便为国际社会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