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状突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3-01-08T10:01:44.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2期供稿作者:张红星
[导读] 颈椎骨折占脊柱损伤超过60%,其中颈椎损伤影响轴线的损伤大约占25%
张红星(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脊柱外三科河南洛阳 471002)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2-0041-02
【摘要】目的分析了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用Halo背心固定器与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和术后临床结果和影像结果的对比。
方法 64例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治疗包括Halo背心固定器和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用Halo背心固定器固定31例,前路螺钉固定23例,后路C1-C2螺钉固定7例和跨关节螺钉固定3例。
结果 31例保守治疗组中愈合率64.5%;齿状突骨折愈合平均时间23.8周(12.3-35.8周)。
33例手术组中愈合率93.9%,平均15.8±4.6周。
结论对于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具有更高的愈合率和更短的愈合时间。
【关键词】齿状突骨折前路螺钉固定骨折愈合率
颈椎骨折占脊柱损伤超过60%,其中颈椎损伤影响轴线的损伤大约占25%[1]。
最常见的轴线损伤是齿状突骨折,其中主要的类型是II 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是根据骨折类型,不同类型和治疗方法,齿状突骨折不愈合率是4%至64%[2,3]。
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其中包括颈托,颈椎矫形器和Halo背心固定器;手术治疗包括前路螺钉固定,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保守治疗对II型齿状突骨折和III型稳定的齿状突骨折能够提供一定的固定支持,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比保守治疗有更高的愈合率,但是外科技术富有挑战性和术后导致颈椎活动范围受限。
前路螺钉固定技术,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并能够维持颈椎旋转运动和脊柱的稳定性。
在本组研究中,分析了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用Halo背心固定器与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术前和术后临床结果和影像结果的对比。
1 材料和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了64例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治疗包括Halo背心固定器和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螺钉固定和跨关节螺钉固定。
男性45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40.1岁,随访平均24.2月(12-30.2月)。
Halo背心固定器组平均随访27.5月,手术组平均随访22.1月。
数据包括性别、年龄、神经症状、临床结果和并发症。
骨折原因包括15例坠落伤,43例车祸伤和6例一般事故。
诊断包括正位,侧位和开口位DR片,术前CT扫描和三维重建,综合用于骨折类型评估。
术前和术后均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骨折类型,骨折方向和移位成角情况。
根据治疗特点,将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分为2组:(1)手术组,前路螺钉固定或后路C1-C2固定;(2)保守治疗组,用Halo背心固定器。
其中保守组用Halo背心固定器固定31例,手术组前路螺钉固定23例,仰卧位,应用4.0mm单枚钛拉力螺钉固定。
后路C1-C2螺钉固定7例和跨关节螺钉固定3例。
全部病人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行张口位和侧位及颈椎动力位DR。
CT扫描最终确认骨折牢固愈合,判定为骨折稳定愈合。
判定愈合的标准是骨小梁通过骨折,骨折线模糊,伸屈位无移位。
不愈合标准为骨折愈合不满意,假关节形成,颈椎动力位片骨折不稳定,明显颈部疼痛,神经症状进展或以上情况的复合出现。
如果齿状突移位,继续用颈托固定,1年之内每月1次DR检查,之后每半年1次行颈椎动力位片或CT扫描。
成角移位的方向、度数,用X线片或CT扫描评估,测量评估固定后纠正的度数。
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通过病历和随访获得。
手术和保守治疗12个月后病人综合评估作为优、良、可或差。
(表1)
表1 临床结果划分等级
结果用x2检验比较2组,统计软件SPSS,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4例齿状突骨折(II型43例和III型21例),骨折线前斜29例,后斜20例,水平线15例。
64例中31例用Halo背心固定器(II型20例和III 型11例),33例手术治疗,其中前路螺钉固定23例,后路C1-C2螺钉固定7例和跨关节螺钉固定3例(II型23例和III型10例)。
(表2)。
本组研究病人临床特点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包括:性别,损伤骨折角度,治疗开始时间。
影像结果:
愈合率
64例齿状突骨折中51例(79.7%)骨折愈合和平均愈合时间18.7±10.1周(8.1-27.3周)。
31例保守治疗组中20例齿状突骨折愈合,愈合率64.5%;齿状突骨折愈合平均时间23.8周(12.3-35.8周)。
33例手术组中31例齿状突骨折愈合,愈合率93.9%,平均15.8±4.6周。
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组有更高的愈合率。
64例有13例失败,保守治疗组11例和手术组2例出现反复颈痛。
移位
保守治疗组损伤时齿状突骨折移位3.76±1.50mm,手术组3.89±1.79mm。
治疗后,保守治疗组移位复位2.7±0.9mm,手术组移位复位3.2±1.2mm。
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成角
保守治疗组损伤时成角7.6±5.47°,手术组9.13±7.34°。
治疗后,保守治疗组复位度数5.8±5.3°,手术组8.6±8.2°。
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结果:
保守治疗组中3例残留病人神经损伤,3例达到优的结果,20例达到良的结果,5例达到可的临床结果,74.2%的病人达到优良的临床结果。
手术组中26例达到良的结果,7例达到可的临床结果,100%的病人达到优良的临床结果。
3 讨论
齿状突骨折的目标是骨折愈合、缓解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恢复。
本组发现在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用Halo背心固定器治疗的病人有74.2%达到优良临床结果,手术病人100%达到优良的临床结果。
64例齿状突骨折中51例(79.7%),骨折愈合和平均愈合时间18.7±10.1周(8.1-27.3周)。
一些研究报道,手术比保守治疗有较高的愈合率[1]。
本组研究中保守治疗组骨折愈合率64.5%;齿状突骨折愈合平均时间23.8周(12.3-35.8周)。
手术组骨折愈合率93.9%,平均15.8±4.6周。
手术组有更高的愈合率。
与其他的研究一致。
使用Halo背心固定器存在较低的骨折愈合率,可能由于颈部活动限制的不同及病人随访顺应性不足。
Halo背心固定器外固定起初固定相对牢固,但之后可能在体位频繁不同变化中产生微小的移动。
骨折愈合率另一种表现存在骨折移位和成角变化。
保守治疗组复位2.7±0.9mm,手术组复位3.2±1.2mm。
保守治疗组复位度数5.8±5.3°,手术组8.6±8.2°。
保守治疗组和手术组没有统计学意义。
在本组研究中,II型和III型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具有更高的愈合率和更短的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Frangen TM, Zilkens C, Muhr G, Schinkel C.Odontoid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 dorsal C1/C2 fusion is superior to halo-vest immobilization. J Trauma 63,83-89, 2007. [2]Majercik S, Tashjian RZ, Biffl WL, Harrington DT, Cioffi WG.Halo vest immobilization in the elderly : a death sentence? J Trauma 59,350-356,discussion 356-358, 2005.
[3]Tashjian RZ, Majercik S, Biffl WL, Palumbo MA, Cioffi WG.Halo-vest immobilization increases earl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odontoid fractures. J Trauma 60,199-203,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