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及开发策略

广东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及开发策略

亚太经济时报/2009年/7月/23日/第A04版亚太广角文化与旅游紧密结合促广东旅游更上一层楼广东旅游文化资源的分析及开发策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所课题组庄伟光杨荷卿邹开敏广东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

通过挖掘广东省深厚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历史文化的厚重性以及现代文化的开放性,深入挖掘广东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支持开发和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遗址及近现代革命遗址的旅游资源,就可以努力增加旅游业的文化内涵,丰富旅游项目和内容。

广东有不少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见证华侨文化的开平碉楼、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的一座四海神庙——南海神庙,粤北南雄县的珠矶巷、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的宋代沉没商船“南海一号”等等。

260年后“哥德堡号”重访广州就给广州旅游掀起了一个高潮。

以岭南文化为主题广东旅游文化以岭南文化为主题,着力开发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多元的宗教文化与旅游的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把传统文化引入旅游市场,充分利用这些文化所衍生出来的广东民俗、民间节庆、民间艺术、宗教文化、特区文化资源优势,发掘地方音乐、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演绎岭南风情,丰富旅游内容。

比如巧夺天工的器艺文化有广绣、潮绣、广雕、玉雕、佛山剪纸和陶瓷制品;流淌的音符——岭南建筑与园林文化等,这些民间技艺成为旅游元素,是广东旅游走向成熟,迈向旅游文化大省的重要标志。

挖掘广东饮食文化深入挖掘广东饮食文化,鼓励和支持广东名牌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

饮食习俗是广东文化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粤菜享誉海内外,“食在广州”也早已闻名于世。

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

目前,各大旅行社都开辟了“美食广州”“食在广州”以及“美食文化节”等旅游线路,但还必须继续对广东的饮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力求通过对深入挖掘广东饮食现象并加以利用,可以让游客再饮食方面透视广东人的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大力开发商务文化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港澳毗邻,商业文化发发达。

每年两度的广交会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客商的到来,因此有着不可多得的商务文化。

随着广东旅游、招商、投资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和国际直航航机的不断增多,将旅游资源与商业贸易资源相结合,利用广州自明清以来就是千年商都、是华南商业贸易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这一重要特点,适时创造一些商业机会和文化机会,如举办各种规模的商业展览、会议以及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让旅游者在游览的过程中逐渐由“游客”变成“商人和朋友”,增加旅游者的消费,同时增加旅游者重返的机会。

广州正恢复清代商业领头羊十三行的风貌,弘扬广州的经商传统。

充分开发温泉文化广东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据省国土资源部门统计,目前广东共发现地热泉点300余处,总面积1463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和云南,与福建并列居全国第三。

2008年广东温泉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00亿元。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提高,温泉旅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发展。

温泉旅游集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在崇尚自然生态的今天倍受人们青睐。

但广东温泉文化尚未能由行业普及到全社会,要充分开发广东省的温泉文化,特别是将温泉文化与广东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将温泉文化与医疗保健养生文化相结合,将温泉文化与休闲文化相结合,为扩大广东省温泉旅游市场寻求思路,使之成为广东的高端休闲产品。

作为旅游强县的清远旅游业,温泉的地位举足轻重。

近几年,清远的温泉旅游在年接待游客、旅游收入两项指标中约占清远市总量的1/3。

2007年,清远仅温泉旅游一项,全年接待游客约4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亿元人民币。

温泉旅游已成为清远,乃至整个广东旅游业中名副其实的拳头产品。

把发展旅游业与乡村文化结合起来发展乡土文化、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开发项目。

只要合理开发利用从实际出发,利用本身所特有的优势如:建筑、服饰、风味食品、民族歌舞,保持古朴的民风和特有的风情来开发旅游项目。

全面发掘民俗文化,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大力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全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达到400亿美元,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大有可为。

广东的山区地方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有着与生俱来的秀美风光和生态环境,更有前辈留下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风土人情。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旅游业涉及面广的优势,做好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展,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开展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实现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例如连南把发展瑶族风情旅游作为振兴全县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培育成新经济支柱产业,制定了旅游发展规划和一系列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瑶族特色风情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开发了中国第一瑶寨、三排古寨、盘古王文化园等多个民族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瑶族风情旅游优点是投资少,收效快,以旅游扶贫创新路,2007年连南县生产总值在全省67个山区县市中排名第8位,农民生活大大改善。

同时要做好旅游线路的整合开发,发展以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将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积极的向外推介。

发展以乡村风情、民风民俗、农业生产、乡村果园、小康之旅、民俗节庆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度假旅游。

例如中山民众镇的岭南水乡景点,引进了“咸水歌”,听咸水歌、观咸水婚俗、吃咸水果等特色项目,生意一天比一天旺,每天接待游人数千人。

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可以结合广东地域和气候特有优势,发展品尝水果旅游。

大力开发海洋文化旅游广东地处沿海地带,粤西和粤东很多城市都位于海边。

应大力发挥优势,整合资源,提高海洋旅游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重点发展滨海度假旅游产品,建设具有国际水平以及广东特色的滨海度假旅游示范基地。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科学确定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南海一号”为契机,打造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游艇旅游、海岛休闲探险旅游、粤港澳城市观光与购物旅游、风能发电观光和垂钓旅游等特色旅游,积极发展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等热带海洋风光旅游。

开发海洋民俗旅游,凸显潮汕和雷州等海洋文化艺术和饮食文化特色,打造“南海开渔节”等品牌,开发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旅游项目。

广东南澳县深澳镇以创建“国家4A级旅游区”为契机,充分发挥自有的山海和人文、景观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渔家乐、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每年到深澳观光的游客近5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约5000多万兀。

开发多元的宗教文化近代来,广东作为中国的沿海开放城市,吸收了多种宗教文化,五大宗教齐全,这些宗教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展现了广东开放包容的特性。

建于1863年的天主教堂圣心大教堂是是全球四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伊斯兰教光塔寺初建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的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1924年建成的光孝堂和1865年建成的沙面堂都是广州较老的基督教教堂;越秀山下的三元宫是广州市最大的一座道教寺庙……五大宗教文化汇集的越秀区,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旅游线路。

宗教旅游作为是现代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拥有如此齐全的宗教文化,诸如六祖旅游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是大力开发广东多元宗教旅游的有利条件。

以每年一届的“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为桥梁,“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提升广东旅游品位与知名度。

把旅游节活动与各民族传统节日紧密结合,使之更彰显文化内涵,突出群众参与性、民族性和国际性,提高市场化水平,增强旅游节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突出体验性、参与性、狂欢性、国际性、市场性、促销性。

广东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原则开发旅游业文化内涵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特色,就是别具一格,别地没有,唯我独存。

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灵魂。

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的优势。

特色越明显,势差越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也就越大。

因此,广东作为旅游目的地应努力寻求和开发具有浓郁地方风味的文化资源,树立品牌,打造形象。

同时,还要实行小区域内的差异化战略,和同线或同区的类似产品在内容和风格上应该有明显的距离和层次,使游客有意犹未尽之感,在市场开发上有利于区域合作、避免雷同和替代性竞争。

旅游区域融合。

根据地方文化资源的特点,将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和一个或几个板块的产品进行比对,包装成集文化、生态、休闲为一体的旅游板块。

这样一个旅游板块内有若干产品和线路组合,旅客选择空间大,可以促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还可以有效控制旅游季节性的波动。

一方面可增大效益,另一方面加快了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速度。

粤港台区域旅游融合、两广区域旅游融合、泛珠三角区域旅游的融合等等都是广东旅游区域融合的新亮点。

旅游产品多样性,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游客对文化资源及其产品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也体现出不同的层次。

因此,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必须体现产品的差异性,即要求在同一旅游区或是旅游线路上,旅游产品开发在游览方式、时间选取、消费水平的确定上,有多种方案供游客选择,既能满足普通的观光旅游,也能满足高档次的旅游;既能接待团队旅游,也能接待散客旅游。

旅游相关产业联动。

旅游文化的开发也要突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

以潮州为例,近几年来潮州经济发展迅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加强文化内涵、以文化推动力加大产业联动的发展思路,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陶瓷特色产业的发展。

潮州加强旅游文化与陶瓷产业的联动,使潮州陶瓷产业获得源源不断发展的推动力,每年创新的产品品种超过了2万个,在广交会上的产品创新率超过了80%,由此可见两个产业发展联动所带来的良好效果。

注重文化传承的真实性,促进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创造或再现的一些民俗文化,如在旅游地穿节日盛装、发展手工艺品等,它们徒有民俗文化的形式,目的仅为迎合商业需要,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损害。

因此,必须坚决反对没有真实性的文化融合,坚持注重文化与旅游结合中真实性。

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创新是关键。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

从旅游业来看,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

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通过设计理念上的创新、编排组合上的创新、高科技演艺手段的采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等,便焕发出蓬勃生机,引起市场的强烈反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