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高中物理-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一、大纲解读动量、能量思想是贯穿整个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应用动量和能量的观点求解的问题,是力学三条主线中的两条主线的结合部,是中学物理中涉及面最广,灵活性最大,综合性最强,容最丰富的部分,以两大定律与两大定理为核心构筑了力学体系,能够渗透到中学物理大部分章节与知识点中。

将各章节知识不断分化,再与动量能量问题进行高层次组合,就会形成综合型考查问题,全面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与应用物理解决问题能力,是历年高考热点考查容,而且命题方式多样,题型全,分量重,小到选择题,填空题,大到压轴题,都可能在此出题.考查容涉及中学物理的各个版块,因此综合性强.主要综合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等.相关试题可能通过以弹簧模型、滑动类模型、碰撞模型、反冲等为构件的综合题形式出现,也有可能综合到带电粒子的运动及电磁感应之中加以考查.二、重点剖析1.独立理清两条线:一是力的时间积累——冲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二是力的空间移位积累——功——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能的转化与守恒.把握这两条主线的结合部:系统..。

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

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通常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的,这是因为动量守恒定律只对相互作用的系统才具有意义。

2.解题时要抓特征扣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对象的过程特征,若只有重力、系统弹力做功就看是否要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若涉及其他力做功,要考虑能否应用动能定理或能的转化关系建立方程;若过程满足合外力为零,或者力远大于外力,判断是否要应用动量守恒;若合外力不为零,或冲量涉及瞬时作用状态,则应该考虑应用动量定理还是牛顿定律.3.应注意分析过程的转折点,如运动规律中的碰撞、爆炸等相互作用,它是不同物理过程的交汇点,也是物理量的联系点,一般涉及能量变化过程,例如碰撞中动能可能不变,也可能有动能损失,而爆炸时系统动能会增加.三、考点透视考点1、碰撞作用碰撞类问题应注意:⑴由于碰撞时间极短,作用力很大,因此动量守恒;⑵动能不增加,碰后系统总动能小于或等于碰前总动能,即1212k k k k E '+E 'E +E ≤;⑶速度要符合物理情景:如果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后面的物体速度一定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即v v 后前>,碰撞后,原来在前面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且≥v v 后前;如果两物体碰前是相向运动,则碰撞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可能都不改变,除非两物体碰撞后速度均为零。

例1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运动,A 球动量为p A =5kg ·m/s ,B 球动量为p B =7kg ·m/s ,当A 球追上B 球时发生碰撞,则碰后A 、B 两球的动量可能是:( )A .p A =6kg ·m/s 、pB =6kg ·m/s B .p A =3kg ·m/s 、p B =9kg ·m/sC .p A =-2kg ·m/s 、p B =14kg ·m/sD .p A =5kg ·m/s 、p B =17kg ·m/s解析:动量守恒四个选项都满足,那么第二个判断依据是速度情景:A 的动量不可能原方向增大,A 错;第三个判断依据是能量关系:碰后系统总动能只能小于等于碰前总动能。

计算得BC 正确D 错。

碰前总动能为 2222A B k A Bp p E =+m m ,由于5kg m/s 7kg m/s A A A B B B p =m υ=,p =m υ=⋅⋅,A 要追上B ,则有A B υυ>,即5757A B A B >,m <m m m .对B 项,有222239572222A B A B++m m m m ≤,得2B A m =m ,满足57A B m <m ,B 正确;对C ,有()2222214572222A B A B -++m m m m ≤,14721213B A A m =m =m ,同样满足57A B m <m ,C 正确.答案:BC点拨:判断的优先顺序为:动量守恒→速度情景→动能关系,动量守恒最容易判断,其次是速度情景,动能关系要通过计算才能作结论,简捷方法是先比较质量关系,再比较动量的平方,如果两物体质量相等,则可直接比较碰撞前后动量的平方和。

考点2、爆炸和反冲⑴爆炸时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⑵由于有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系统动能增大。

例2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首枚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24日18时29分,搭载 “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实施“星箭分离”。

此次采用了爆炸方式分离星箭,爆炸产生的推力将置于箭首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

为了保证在爆炸时卫星不致于由于受到过大冲击力而损坏,分离前关闭火箭发动机,用“星箭分离冲击传感器”测量和控制爆炸作用力,使星箭分离后瞬间火箭仍沿原方向飞行,关于星箭分离,下列说确的是( )A .由于爆炸,系统总动能增大,总动量增大B .卫星的动量增大,火箭的动量减小,系统动量守恒C .星箭分离后火箭速度越大,系统的总动能越大D .若爆炸作用力持续的时间一定,则星箭分离后火箭速度越小,卫星受到的冲击力越大解析:由于爆炸,火药的化学能转化为系统动能,因此系统总动能增大。

爆炸力远大于星箭所受外力(万有引力),系统动量守恒,卫星在前,动量增大,火箭仍沿原方向运动,动量则一定减小,A 错B 对;121/p=p +p ,又21p=(m +m )v ,分离后总动能22121222///k p p E =+m m ,联立解得()()22212122122k p -m m +m -m +m E '=m ⎡⎤⎣⎦v v v ,式中v 是星箭分离前的共同速度,依题意2>v v ,即()()1212220m +m -m +m >v v ,因此火箭速度v 2越大,分离后系统总动能越小,(也可用极限法直接判断:假设星箭分离后星箭速度仍相等,则动能不变,火药释放的能量为0,系统总动能为最小)C 错;爆炸力为一对相互作用的力,因此大小相等、作用时间相同,卫星和火箭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分离后火箭速度越小,则火箭动量的变化量越大,所受爆炸力的冲量越大,则卫星受到的冲量(与火箭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等大反向)越大,相互作用时间一定,则卫星受到的冲击力越大,D 正确。

答案:BD点拨:注意提取有效解题信息,把握关键字句,如“置于箭首的卫星”、“星箭分离后瞬间火箭仍沿原方向飞行”等,结合爆炸特点和物理情景判断解题。

考点3、两个定理的结合例3:如图所示,质量m1为4kg 的木板A 放在水平面C 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2为1.0kg 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 S •的瞬时冲量I 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1m E 为8.0J ,小物块的动能2m E 为0.50J ,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2)木板的长度L解析:(1)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0A I m v =① 代入数据解得0 3.0/v m s =②(2)设A 对B 、B 对A 、C 对A 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AB F 、BA F 和CA F ,B 在A 上滑行的时间为t ,B 离开A 时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A v 和B v ,有0()BA CA A A A F F t m v m v -+=-③ AB B B F t m v =④ 其中AB BA F F =,12()CA F m m gμ=+⑤ 设A 、B 相对于C 的位移大小分别为A s 和B s ,有22011()22BA CA A A A A F F s m v m v -+=-⑥AB B kB F s E = ⑦动量与动能之间的关系为2A A A KA m v m E =⑧ 2B B B KB m v m E =⑨ 木板的长度A B l s s =-⑩ 代入数据得L=0.50m点拨:涉及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综合应用的问题时,要注意分别从合力对时间、合力对位移的累积作用效果两个方面分析物体动量和动能的变化,同时应注意动量和动能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考点4、碰撞与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的结合例4(2008年)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滑块A 和B ,A 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 0与静止在平面边缘O 点的B 发生正碰,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

碰后B 运动的轨迹为OD 曲线,如图所示。

(1)已知滑块质量为m ,碰撞时间为t ∆,求碰撞过程中A 对B 平均冲力的大小。

(2)为了研究物体从光滑抛物线轨道顶端无初速下滑的运动,特制做一个与B 平抛轨道完全相同的光滑轨道,并将该轨道固定在与OD 曲线重合的位置,让A 沿该轨道无初速下滑(经分析,A 下滑过程中不会脱离轨道)。

a.分析A 沿轨道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p A 与B 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p B 的大小关系;b.在OD 曲线上有一M 点,O 和M 两点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

求A 通过M 点时的水平分速度和竖直分速度。

解析:(1)滑动A 与B 正碰,满足:mv A -mv B =mv 0222111222A B a mv mv mv += 由①②,解得v A =0, v B =v 0,根据动量定理,滑块B 满足 F ·∆t=mv 0解得 0mv F t=∆ (2)a.设任意点到O 点竖直高度差为d ,A 、B 由O 点分别运动至该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机械能守恒。

选该任意点为势能零点,有E A =mgd ,E B = mgd+2012mv 由于p有12220<+==gdU gd E E P P KB kA B A 即 P A <P B ,A 下滑到任意一点的动量总和是小于B 平抛经过该点的动量。

b.以O 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xOy,x 轴正方向水平向右,y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则对B 有::x =v 0t ,y=12gt 2 B 的轨迹方程 y =222ag x v 在M 点x=y ,所以 gv y 202= 因为A 、B 的运动轨迹均为OD 曲线,故在任意一点,两者速度方向相同。

设B 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Bx v 和By v ,速率为v B ;A 水平和竖直分速度大小分别为Ax v 和Ay v ,速率为v A ,则:,Ay By Ax Bx A B A Bv v v v v v v v == B做平抛运动,故0,Bx By B v v v v ===对A由机械能守恒得v A=2gy由由以上三式得022002,22Ax Ayv gyv vv gy v gy==++将gvy22=代入得:002545,55Ax Ayv v v v==点拨:碰撞过程中的动量与能量关系,碰撞后与平抛运动的规律相结合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复习时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