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省委党校2012年第一期领导干部进修二班“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研究专题课题组加强和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目的是维护残疾人的发展权,促进残疾人的平等参与和全面发展,发挥残疾人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
3月19日至23日,我们进修二班一组12人,在温州市有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深入温州特殊教育学校、温州市康复实训基地、龙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泰顺县泗溪镇下桥村等地开展调研,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残疾人农户,通过多方式的了解和调研,深切感受到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必要和重要,深切感受到残疾人生活、工作和社会环境的冷暖。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全国共有各类残疾人8300万人,涉及2.6亿个家庭人口;我省共有各类残疾人31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6.36%;温州市有残疾人49.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4%,涉及近五分之一的家庭人口,是一个数量众多、特性突出、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
关心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发[2008]7号《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建立健全以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维权等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好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广大残疾人享受到公共服务的阳光,构建和谐共享的社会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残联组织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温州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在这方面实践无疑具有重要的样本意义。
一、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一)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概念理解1.公共服务体系的涵义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所谓公共服务体系,广义上是指公共部门为满足公民基本生活与社会发展需求所提供的所有公共产品的总称,包括制度形态、物质形态和劳务形态等各种公共服务类型。
狭义上是仅指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时的劳务行为总和。
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主要是指以政府为主导、以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为主要任务、以全体社会成员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基本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安排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与体制创新。
内容包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创造就业岗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体系,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展;也包括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发布公共信息等。
涵盖市场难以有效提供的公共物品、自然垄断和外部经济等。
公共服务体系的价值取向是惠及全民公平公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长远目标。
同时,公共服务的过程实质是公民参与式管理的公共治理过程,也是公共部门对公民意志和利益诉求的回应过程。
因此,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
2.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涵义公共服务体系的服务对象是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根据公共服务体系的上述涵义,残疾人服务体系应当指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在面向全社会成员普遍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特殊性、多样性、类别化的服务需求,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的灵活运用,为残疾人所追加提供的各种公共服务,以及为实现这些公共服务供给所形成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因此,残疾人服务体系是社会整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残疾人挖掘潜能、克服身心障碍、改善生活状况、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托。
根据上述分析,残疾人服务体系在服务内容上主要包括维系生存、促进发展、改善环境三个层次。
其中,康复、托养服务是维系残疾人基本生存、改善残疾人生命质量的根本手段,属于残疾人服务中的第一层次;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服务是帮助残疾人提升素质、改善生活的核心内容,属于残疾人服务中的第二层次;法律维权、无障碍服务是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的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保障,属于残疾人服务中的第三层次。
残疾人服务体系在服务支撑上则包括以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设施和网络、专业服务队伍、服务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
(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1.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公共服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需求不断拓展和逐步得到满足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残疾人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状况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生存条件依然有待改善,如何使公共服务供给与残疾人需求相适应,将是我们在较长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
因此,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既是针对当前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和不足,从基本生活、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方面入手,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制度性保障和服务,同时也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行使公民权利、展示个人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便利的平台和渠道。
加快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扣住了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契合党的十七大所提出的改善民生、加快社会建设的精神,是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从根本上解决最大多数残疾人生存发展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2.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残疾人因自身条件的限制一般不易获得与健全人同等发展的机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更容易拉大他们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而言,残疾人最先也最强烈地感受到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本与代价,这一群体的困难中蕴藏着不少社会风险因素。
因此,针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不仅关系到残疾人本身及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义。
通过建设残疾人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权利平等提供强大的基础平台,有效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他们能够安定生活,具有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平正义,保证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
3.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残疾人是社会成员的一份子,有舒畅地工作、生活的权利,也有受人尊重、融入社会、实现自我的需要。
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正是以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为主旨,除为残疾人提供基本物质生活条件,还注重给予安全感和尊重感,有利于调整其因残疾而产生的社会心理失衡,缓释残疾人自身及其家庭压力,发挥残疾人的潜能,激励和调动残疾人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提高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谐融入社会。
二、温州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近些年来,温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出台了《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温委发…2009‟78号)、《温州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温政发… 2011 ‟55 号)等纲领性文件,积极谋划并实施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温州残疾人服务体系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呈现出了以基本生活服务为重点,既向生存权服务方向发展,又向发展权服务方向发展,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功能和水平不断提升。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进一步优化与市中医院合作建立康复实训基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智残、脑瘫、自闭症儿童康复服务业,探索温州特色的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社会化新路子。
出台《关于切实加强残疾人医疗康复工作的意见》,将25个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2011年培养康复人才6名,配发辅助器具3231件,实施无障碍改造惠及1438户。
全市组织白内障患者筛查9661人,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813例,超额完成32.8%,创建成功白内障无障碍市。
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进行0-6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实名制调查和聋儿人工耳蜗项目筛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108例,脑瘫康复训练70例,智力康复训练63例,孤独症康复训练47例。
在温州医学院附二医举行温州市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启动仪式,完成11名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建立各类康复基地40处,社区康复点779个。
(二)残疾人托养和照料服务面持续扩大出台《温州市重度残疾人托(安)养工程实施办法》、《温州市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坚持适应需求、量力渐进、整合资源、不拘一格、各具特色为原则,积极建立以市、县(市)区托养机构为骨干、乡镇(街道)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为主体、居家安养服务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
2011年全市残疾人托(安)养7824人,其中集中托养1310人,居家安养6514人,托(安)养率达75.28%,比去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完成5家省级、6家市级残疾人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创建工作,下拨市级托(安)养资金443.5万元。
(三)残疾人教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县(市、区)全覆盖,逐步完善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体系。
出台《温州市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暂行办法》,2011年完成助学帮扶3717人次,发放助学补助金477.86万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72%。
(四)残疾人就业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稳定集中就业,扩大按比例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
坚持举办温州市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重点做好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家庭就业援助工作,加大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和残疾农民工转移就业的服务力度。
加大个体就业和农村种养业扶持力度,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推荐,广泛开展职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建立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举办适应社会需求的服装裁剪、计算机、家用电器修理、室内设计、淘宝网店、盲人按摩等适合残疾人自身特点的培训班。
2011年新增残疾人就业2355名,就业创业帮扶1622名,职业技术培训3462名。
建成残疾人扶贫基地省级4家、市级24家、县级144家。
(五)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服务进一步加强出台《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以提标扩面为重点,提高残疾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扩大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康复项目,建立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将贫困残疾人纳入政府扶贫开发重点群体,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贷款扶持力度。
2011年全市16990名残疾人纳入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工程,其中11359名残疾人单独施保,全额享受低保金,5631名残疾人全额享受补助金,并享受其他社会救助政策。
完成689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