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行政课件 第12章—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社会工作行政课件 第12章—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展;

改善的持续性——质量的改进是无止境的;
◆ 了解变异——要了解产品在持续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偏
离,并注意克服;
厚实的知识——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作为实施全面质 量管理的基础。
相适应,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能合法地存在和发展。 社会服务机构是为解决社会中的问题,为满足困难群 体、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存在的。这些问题的 不断出现和多样化,以及政策要求和专业要求的不断变化, 都要求服务机构不断增强自己的能力去应对问题,这就要 求服务机构的发展。
目录 退出
4.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动力
化;
对于行政管理者来说,它是通过改进社会心理系统 来提高组织效率的努力;

◆ 工会组织认为它意味着更有人性的工作条件和更平
等地分享收入和利润等。
目录 退出
2.工作生活质量设计在社会行政中的应用
工作生活质量设计的核心是使组织中的工作更加人 性化,使组织的工具性目标与成员的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必然要求:将组织中的技术性因素同完成任务 的社会性因素协调起来,既有组织内的分工,又充分相 信成员并给予其自主性,组织鼓励工作群体承担富有挑 战性的任务并且给予支持,组织内部应该形成良好的信 任关系。
目录 退出
(二)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1.全面质量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3.全面质量管理对社会服务的贡献
目录 退出
1.全面质量管理的兴起与发展
全面质量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工商管理领域流 行的思潮和做法,但它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更远。 全面质量管理被认为是一种管理哲学和管理方法,它是 指组织机构在不同层面上,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管
目录 退出
体发展的。
3.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意义
第一,服务机构要克服过分科层化的管理弊端;
第二,社会服务机构职能性质的要求;
第三,社会服务机构的运行和服务的开展更需要 团队和团队精神; 第四,机构成员发展的需要。
- -
目录 退出
4.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动力
(1)社会需求变化对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要求
社会组织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就要与外部系统相协调、
少上级对下属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让下属有自主选择工作
方法和工作具体安排的权力,从而相对自主地完成工作。 丰富工作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第一,使成员负有更大责任; 第二,使成员具有一定决策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自主 决定怎样做; 第三,有限的控制;
目录 退出
第四,增强成员的成就感。
3.创新
在社会服务领域,创新不但包括服务类型的创新,也包
2.组织发展的含义 3.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意义
4.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动力
目录 退出
1.组织发展理念的变化
在现代组织管理史上,组织管理理论和实践主要有以
下几种:古典学派、人际关系学派和人力资源学派。
古典学派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西方占统治地 位的管理思想; 人际关系学派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系列 探索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霍桑实验;
有利于直接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
这样,向员工提供学习和发展机会成为组织发展的重要方法。
目录 退出
(二)以任务为中心的发展式
1.扩大工作 2.丰富工作 3.创 新
目录 退出
1.扩大工作
扩大工作方法是通过减少成员对工作的单调感来刺激 其积极性的做法。 组织采取工作轮换和工作扩大化方法来减少成员的单 调感。
目录 退出
2.成员的参与
参与可以视为行动者参加某一集体(或群体)活动的行 为。人们的参与行动是以这样或那样的集体性的活动为对象 的,这里的集体性指的是有别于纯粹个体性的、由多个行为 主体参加的、多多少少有某种组织性的活动。 社会服务机构普遍强调参与和团队精神,强调机构人员 广泛而深入地参与到服务的计划和实施中来。 实际上,成员的广泛而深入的参与是社会服务机构活动 的基础和条件,成员在参与中进行交流和互相学习,在参与 中形成工作团队,通过参与来促进机构目标的达成和员工的 发展。当然,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参与也不是不计成本的,但 是从本质上来说,社会服务机构的有效运行需要广泛的参与。
目录 退出
(一)以成员为中心的发展方法
以成员为中心的机构发展方法是通过提高成员的自我认
知、增进成员间的相互了解来增强组织团结的方法。
敏感性训练、训练小组(team training)是常用的成员 发展方法。 在组织发展中,实际地提高成员的能力也是必要的。通 过培训、参加会议等方式使成员增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既
理方法,以保证产品或服务达到高质量的一系列努力。这 就是说,全面质量管理是通过加强管理来促进目标达成的 方法,它是在产品或服务形成过程中的持续的管理方式, 这种管理方法是不断改进的,它以满足产品或服务需求者 的需要为导向。
目录 退出
--
2.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
戴明:
◆ 目的的持久性——外部需求在变化,要求组织不断发
目录 退出
4.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动力
(3)机构成员发展的要求
社会服务机构不但要对福利资源提供者负起责任,而 且也要对机构成员负责,而二者之间的一个重要结合点是 成员发展。在这里,成员发展不是要脱离机构的任务和目
标,而是把成员发展视为机构更好运行、更有效提供服务
的条件。 社会服务机构的成员也具有一般人的性质,他们也希
目录 退出
(四)工作生活质量
1.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
2.工作生活质量设计在社会行政中的应用
目录 退出
1.什么是工作生活质量
工作生活质量(quality of worklife,简称QWL)是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在走向后工业时代的进程中讨论的问题。 它被赋予以下多种含义:
◆ 它意味着工业民主或员工参与正式组织决策的法律
工作轮换可以让成员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增强成员的
能力感。 而扩大工作是把一些相关的简单工作连接起来并由成 员去承担的方法,这也可以减少成员的厌倦情绪而引发工 作积极性。
目录 退出
- -
2.丰富工作
丰富工作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组织广泛用来激励成员积 极性和组织发展的方法。丰富工作的主要特点是在纵向上减
过自己的工作在物质报酬、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等方面得到
发展。
目录 退出
三、管理主义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一)管理主义的兴起及其背景
(二)社会服务机构中的全面质量管理
(三)管理主义及其对社会服务的影响
目录 退出
(一)管理主义的兴起及其背景
1.管理主义的含义
2.管理主义的兴起及其扩展
目录 退出
1.管理主义的含义
望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希望在为事业奋斗的过程中自己也
得到发展。社会服务机构应该满足员工的正当要求,通过 机构发展将成员发展与机构目标的实现及发展结合起来。
目录 退出
(二)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1.能力建设的提出及含义
2.能力建设对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意义
目录 退出
1.能力建设的提出及含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非营利组织及相关领域兴起 了一个颇有声势的能力建设运动。 能力建设是行为主体或社会组织为了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而增强自己的相关能力的过程。这一概念有如下几个方面的 含义: 第一,能力建设是针对行为主体的能力不足而提出的。 第二,能力建设是与实现组织目标相关的条件性的行动。 第三,能力建设与组织持续达到目标的活动相关。 第四,能力建设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第五,能力建设的成功在于主体的努力。
目录 退出
(五)职业生涯设计
1.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
2.社会服务机构中的职业生涯设计
目录 退出
1.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地担负工作职业和工作 职务的发展道路,它是一个人的与工作有关的连续经历。 职业发展则是人们有计划地将个人的能力与机会较好
地结合起来,满足社会或组织需要及个人需要的过程。
- -
目录 退出
2.社会服务机构中的职业生涯设计
在职业生涯设计方面,最重要的是组织的职业资源的开 发,即组织为其成员提供足够的职业发展空间。 实际上,组织内的职业发展空间既有职业层级的意义, 也有经济地位、工作内容的丰富性、对个人能力发展的要求 等多种含义。 社会服务机构中成员的职业发展是必要的,成员需要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后来波及 几乎全世界,出现了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行政组织改革的浪 潮,被称为新公共管理,另一个概念是管理主义。 新公共管理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在公共政策领域进行专 业化管理;制定绩效的明确标准并进行测量;重视产出控制; 部门之间的分化——围绕产出组成合作单位;向更具竞争性 的方向发展——包括招标;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对 资源强化控制,压缩直接成本。 管理主义则是新公共管理所反映的理念,即对公共部门 实行更严格管理的指导思想和价值观念。它认为公共部门, 包括社会福利部门需要进行更严格的投入 ——产出核算和监 控,要力图通过对计划和过程的严格控制来保证在尽量节省 公共资源的情况下达到公共目标。
1.目标管理
2.成员的参与
目录 退出
1.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方法既是一种管理方法的创新,也可以作为组 织发展的一种方法。 目标管理有四个基本的组成部分: 第一,目标的具体性; 第二,参与决策; 第三,明确的时间规定; 第四,绩效反馈。
社会服务领域不但强调要尊重服务对象,而且注重发挥 服务机构全体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他们的负责意识 和团队精神,在这方面,目标管理模式是有启发意义的。
第十二章
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目录 退出
目 录
一、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与能力建设
二、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的方法 三、管理主义与社会服务机构的发展
四、社会服务机构的文化及其建设
目录 退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