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墨菲定律》读书笔记《墨菲定律》是我今年读的第一本书。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理”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听到这本书的书名,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有点陌生,那么我先来介绍一下何为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就是曾经爱德华·墨菲说的一句话:“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会有人去做出这种选择。

”想必许多人在生活中会有许多问题:为什么很多事情总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事与愿违呢?为什么生活中会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啼笑皆非的事情呢?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源于墨菲定律,这本书从人生定律、成功学定律、职场行为定律、人际关系学定律、经济学定律、管理学定律、经营学定律、家庭教育学定律、幸福生活定律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墨菲定律,并且能够帮助我们去避开生活中“见怪不怪”的无形陷阱,从而更高效地学习、生活和工作。

这本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事例加上解决方案,让人在读一本学术类的书的同时又不感到枯燥,反而感到生动有趣。

现在我就将它分享给大家:一、人生定律皮尔斯定理——意识到自己的无知才是最大的智慧。

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加强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故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楚庄王想攻打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攻打越国呢?”楚庄王说:“因为越国政事混乱,军队软弱。

”庄子说:“我担忧智力和见识就像眼睛一样,能看到百步之外,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

大王的军队被秦、晋打败后,丧失土地数百里,这说明楚国军队软弱;楚国的大盗在境内偷盗,官吏无能为力,这说明楚国政事混乱。

可见楚国在兵弱政乱方面,并不在越国之下。

您却要攻打越国。

这样的智慧就如同眼睛看不见眼睫毛一样。

”听完庄子的话,楚庄王便打消了攻打越国的念头。

因此要想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能否看的清别人,而在于能否看清自己。

情绪定理——情绪影响一切。

不做情绪的奴隶,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学会自我调节,很多事情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就有不一样的收获。

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卖布鞋。

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说:“哎!下雨了,我小儿子的布鞋还怎么卖呀!”天晴了,太阳出来了,老奶奶还是发愁说:“哎!看这个大晴天,哪还会有人来买我大儿子的伞呀!”就这样,老奶奶一天到晚老是愁眉不展,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邻居见她一天天衰老下去,便对她说:“老奶奶,你真是好福气呀!一到下雨天,你大儿子的雨伞就卖得特别好,天一晴,你小儿子布鞋就特别畅销,这样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您两个儿子都有生意做,真让人羡慕呀!”老奶奶一想,也对!从此以后,老奶奶就不再发愁了。

整天乐呵呵的。

补偿作用——弱点也是一种力量源。

贝多芬是个聋子,却成立音乐大师,海伦是个盲聋哑人,却能掌握五种语言,霍金肌肉萎缩,但成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弱点让我们更加努力,合理的补偿弱点,完善自我,会使我们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一位贫穷,一位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去南海一趟,你觉得怎么样?”富和尚上下打量了一番穷和尚,语带嘲讽的说:“你确定?就你这样也能去南海?不可想象!像你这样身无分文,你要靠什么去呢?”穷和尚说:“一个水瓶,一只饭钵,有这两样就足够了”富和尚哈哈大笑,说:“从这里去南海,路途有多遥远你知道么?我多年前就为去南海作准备,攒够钱就买一条海船,还要准备充足的粮食和水。

可直到现在这笔钱还没有攒够。

你现在想要仅凭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要只身去南海,这对你而言,根本就是不能达到的目标。

”穷和尚觉得和他争辩是徒费口舌,于是不再言语。

第二天,他便踏上了南海的路,途中经过有水的地方,他便把将水盛满,遇到人家就化上一钵斋饭。

一路所尝的千辛万苦无法用语言说明,但他要去南海的信念却丝毫没有动摇。

最终穷和尚到达了南海,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返回,身边仍只是一个水瓶,一个饭钵。

见到富和尚,他便这一年的经历将给富和尚听。

富和尚听后十分惭愧,穷和尚最终成了一名德高望重的僧人。

二、成功学定律瓦拉赫效应——成功,要懂得经营自己的长处。

经营自己的长处,让人生增值,同时承认缺憾,努力弥补缺陷。

既要发挥特长又要解决短板。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才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

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决不可能在文字上发挥出来。

”此后,他改学油画。

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难以令人接受:“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多数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接受了化学老师的建议。

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之才”一下子变成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艾森豪威尔法则——分清主次,高效成事。

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做事前要科学安排,合理布局,抓住牛鼻子,一层层的拎清楚,条理清晰,才能成效显著。

有一次,苏格拉底给学生们上课。

他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装水的罐子,然后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

当着学生的面,他把石块全部放到了罐子里。

接着,苏格拉底问全体同学:“你们说这个罐子是满的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的。

”苏格拉底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然后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满的吗?”这次,所有学生都不做声了。

过了一会儿,班上有一位学生低声回答说:“也许没满。

”苏格拉底会心地一笑,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

倒完后,他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是!”全班同学很有信心地回答说。

不料,苏格拉底又从桌子旁边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罐子里。

做完这些,他又问:“同学们,你们从我做的这个实验得到了什么启示?"话音刚落,一位向来以聪明著称的学生抢答道:“我明白。

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苏格拉底微微笑了笑,说:“你的答案也不错,但我还要告诉你们另一个重要经验,而且这个经验比你说的可能还重要,它就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机会再把它们放进去了。

”布利斯定理——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事先想清楚,事中不折腾,成功=目标明确+详细计划+马上行动+检查修正+坚持到底。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成功属于有计划的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组织3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

第一组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

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

第三组将第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教练的指导下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投篮技巧在20天里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上涨了24%,第三组进球率上涨了26%。

心理学家们由此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构思要做之事的每个细节,梳理心路,然后把它深深铭刻在脑海中,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三、职场行为定律青蛙法则——居安思危,让你的职场永远精彩。

人要在自危意识中前进。

未来不可预测,唯有做好应急预案,有所准备,才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

波音公司以飞机制造闻名于世。

为了提升员工的忧患意识,一次,公司别出心裁地摄制了一部模拟倒闭的电视片让员工观看:在一个天空灰暗的日子,公司高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的通知,全体员工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工厂……这个电视片使员工受到了巨大震撼,强烈的危机感使员工们意识到:只有全身心投入生产和革新中,公司才能生存,否则,今天的模拟倒闭将成为明天无法避免的事实。

看完模拟电视片,员工们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使波音公司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发展后劲。

事实上,波音公司的这种做法不仅对企业有深刻启示,对于行走职场的个人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鲁尼恩定律——戒骄戒躁,做笑到最后的大赢家。

气怕盛心怕满,工作中要戒骄戒躁,关键是要执行到位,才能笑到最后。

有一天,刘墉和女儿一起浇花。

女儿很快浇完花,准备出去玩。

刘墉叫住她,说:“你看看爸爸浇的花和你浇的花有什么不一样?”女儿看了看,觉得没什么不一样。

刘墉就将女儿浇的花和自己浇的花都连根拔了起来,女儿一看,脸就红了。

原来,爸爸浇的花,水都浸透到了根上,而自己浇的,水只将表面的土淋湿而已。

刘墉语重心长地教育女儿,做事不能光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

链状效应——想叹气时就微笑。

离职场抱怨远一点,心胸宽广的人,他的路也一定宽广。

怨天尤人,一点益处都没有,只会让人看低,把情绪锁起来,永远呈现出积极阳光、精明能干,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重视。

杰森刚出来打工时,和公司其他的业务员一样,拿很低的薪金和很不稳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

他拿着第一个月的工资回到家,向父亲抱怨说:“公司老板太抠门了,给我们这么低的薪水。

”慈祥的父亲并没有问具体数字,而是问:“这个月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你拿到的与你给公司创造的是不是相称呢?”从此,杰森再也没有抱怨过,既不抱怨别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时候只是感觉自己这个月的业绩太少,对不起公司给的工资,于是更加勤奋地工作。

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工资待遇提高了很多,他时常考虑的仍然是:“今年我为公司创造了多少财富?”有一天,他手下的几个业务员向他抱怨:“这个月在外面风吹日晒,吃不好,谁不好,辛辛苦苦,老板才给我1500元。

你能不能跟老板建议给增加一些?”他问业务员:“我知道你们吃了不少苦,应该得到回报,可你们想过没有,你们这个月每人给公司只赚回了2000元,公司给了你们1500元,公司得到的并不比你们多。

”业务员都不再说话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他手下的业务员成为了全公司业绩最优秀的员工,他也被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这时他才27岁。

他在招聘时,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没有水平、给的待遇太低的人他一律不要。

他说,播种蒺藜不会收获牡丹,你自己不付出,却想着收获。

做事情不知道反思自己,只知道抱怨别人,这种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反馈效应——你的沉默,会让他人不安。

要学会与领导互动,有反馈才会有动力,有反馈才会有发现,有反馈才能进步,有反馈才能加深了解。

心理学家C.C.罗西与L.K.亨利曾经做过一个心理实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