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观念
【例题6】(09年全国卷Ⅱ· 23)英国历史学家霍 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 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 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 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 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 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例题4】(09云师大附中联考Ⅰ· 13)斯塔夫里阿诺 斯说:“我们时代的众多动乱均由两大互相对抗的力 量之间的冲突而引起。一方面,现代技术正在前所未 有的将全球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全球又因那些决心 创造自己未来的沉睡至今的大众的觉醒而正被搞得四 分五裂。现代冲突这种历史性根源可以追溯到公元 1500年以后的那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商人首次 把全世界所有居民联系在一起。”他的观点是 A.要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全球的统一和地区的自治 B.人类进步的关键在于各民族间提供了彼此发展的机 会和淘汰的压力 C.技术变革滞后于社会变革是灾难的根源 D.科技有着神奇的影响力 答案:A
答案:A
4、文明史观
主要观点: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 展的历史。人类文明发展的主线是:蒙昧时代 →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各时期的文明均是在 物质、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的酝酿和体现,且 因地域、民族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在历 史的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和转化(汤因比 《历史研究》)。对待文明应坚持平等和开放 的态度,努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 界。
新史学观念
1、唯物史观
主要观点: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 的一般进程。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 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阶级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 环节。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 产力。 人民群众是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 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创造 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 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过渡时期总 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社会主义改 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赫鲁晓夫开始改 革。 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 号召。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建立。 2003年,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
答案要点: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2分);儒 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2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 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2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 深。(6分)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2分) 国家的 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2分)新变化:婚姻自主, 男女平等;家庭民主。(4分)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 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这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 是一种社会进步。(5分)
【例题3】(08年宁夏卷· 35)美国历史学家斯 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到斯 蒂芬森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 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 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答案:A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原来越大
考察方向: 1、政治文明制度创新、以生产力推动物质 文明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在思想、道德、文 艺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 2、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特别是中西 文明的互相影响(如丝绸之路、西学东渐、 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农业文明的碰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题7】(08年全国卷Ⅱ· 23)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 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 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 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 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 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 强调的是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答案:D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
3、现代化史观
主要观点:现代化也称近代化,是指由 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 程。 内容包括:经济方面的市场化、工业化 (现代化核心)、信息化;政治民主化 和法制化;思想观念的理性化、多元化; 社会城市化等。现代化的过程是在器物、 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的演进。
说明: 1、现代化不等于工业化,而是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在当今更应强调人与社会、自 然的和谐; 2、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发展中国家不 可能完全复制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更不能 引进发达国家弊端; 3、现代与传统并非二元对立,而是需要对话。 4、注意将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与当前我国 新兴工业化道路和科学发展观想联系、比较。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 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离家庭,从而改变了 传统的家庭生活方式。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细胞—— 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 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1953年《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 些?(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 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4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 产生过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 念?(5分)
与2013年周年相关的热点
1653年,克伦威尔军事独裁。 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 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 立。 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美国叩关,日本开国。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1933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罗斯福新政;希特勒 上台。 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意大利法西斯投 降,德黑兰会议召开。
【例题5】(09年全国卷Ⅱ· 16)17-18世纪, 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和依附农民为主 体的社会,而英国较早发展成以土地贵族-中 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新的社会结构。 这表明 答案:C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远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远高于英国 C.英国的社会结构更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与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例题8】(08年山东卷· 27)家庭是文明 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礼记》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 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 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 和公民操守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 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 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 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 观有什么变化。(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 化的原因。(6分)
2、全球(整体)史观
【例题2】(07年全国卷Ⅱ· 23)美国历史学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 历史和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 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 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 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 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答案:D B.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C.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热
点
什么是热点?有人认为一年来发生的国际国内 大事就是热点。其实这是一种对高考历史命题 方向的一种误解。从高考命题的规律来看,所 谓“热点”,并不仅仅是像前述那样只是最新 的时政要闻,而是具有长期性、影响大、与教 材关联度高的事件才算是热点。
近年高考热点考察范围大致有: 1、人口的增长与流动、婚姻家庭的变迁和女权、 社会风俗 2、民生问题:灾害、失业与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3、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 4、区域经济:东北(移民、工业、农业)、西部 (民族关系及开发)、东部(交通、对外关系、长 三角) 5、文史常识
【例题1】(08全国卷Ⅰ· 18)1949年10月 1日,新中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价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 一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答案:C 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代表人物:〔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主要观点: 1、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 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与新航路的开辟,19世 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其 基本完成。 2、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间交 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 决定因素。
两种类型: 1、原生型或内源型现代化,其特点是自发、 自上而下、渐进持续的变革过程。如近代 以来的欧美国家; 2、传导型或外源现代化,它是在自身内部因 素较弱或不足的条件下,外来因素的冲击 和压力形成重要的推动力。国家内部各种 矛盾和动荡集中、急速、大幅发生,且暴 力斗争频繁,其现代化的进程曲折、反复, 不容易保持连续性,有时出现“断裂”。 如亚(中国)、非、拉国家。
【例题8】(08年江苏卷· 6)1869年,《教 会新报》载:“外国生产皆男医生,所经 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 女医,岂不至善!”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