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在我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本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的要求。
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是否有效进行了实验研究。
本文以威利斯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在()市()中学的初三年级进行了个案实验,就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待能有益于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实证性结论。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1.引言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强调“在做中学”的又一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都采用了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
由此而言,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规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观,使学生在一种社会性环境中受教育。
此理论也适用于外语教学。
近年来,该教学法在我国也备受关注。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此作了介绍与评论, 并对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但是,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地展开。
因此,进一步认识任务型教学的实质,研究和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采用较好的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2.1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质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活动方法,是根据语言习得机制,以埃利斯的“输入与互动假设”理论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
研究任务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改进教师的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教学和训练的时间,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学,教师更有效地教;改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素质,进而提高其学习质量。
2.2任务型教学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
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交流、合作、互动的过程。
事实上很多任务都是通过小组或团队合作完成的。
任务型教学有三个主要的特点:一是以话题为主,用目标语进行活动(情境);二是以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为目标(教师为主导);三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活动(学生为主体)。
2.3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遵循的原则威利斯提出实施任务教学法的五项原则——威利斯的任务教学模式:1)提供有价值和真实的语言材料;2)运用语言;3)所选任务应能激发学生运用语言;4)适当注重某些语言形式;5)有时应突出注意语言形式。
总之,这些原则要求注意信息的输入、使用及对输入的信急和语言使用的反映。
3.例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SBI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 是一篇人物传记,作为一篇记叙文,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对这一人物本来比较感兴趣,但如果采用传统“老三调”,老师一讲到底,越俎代庖,学生肯定昏昏欲睡。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导向获取有益信息的思路中,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
正如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要求教师的那样:“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做的应尽量多些。
”因此,笔者为SBI Unit 13 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一文设计了课前、课堂、课下三个阶段的具体任务。
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前任务1.任务:搜集整理有关黑奴苦难生活以及有关林肯后来生平的声、像及文字资料,重写“Lincoln”一文,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多媒体人物小传。
2.目标: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及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能力。
3.材料来源: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书籍,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文字及声像资料。
4.活动形式:以小组活动形式为主。
5.具体操作过程:(1)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各小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制作成林肯小传。
两星期后在课堂上分小组向全班汇报成果。
(2)小组讨论,明确各成员的任务,并分发任务卡。
(3)分头行动,通过上网,去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并将获取的信息与小组成员初步交流。
(4)组内经过讨论,将各成员获取的资料进一步整理加工,使之系统化。
并请教师做合作伙伴制作成多媒体林肯小传。
(5)各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准备向全班汇报成果。
在这一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积极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自觉评价学习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学生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提高了阅读能力。
他们的成果大大出乎老师的意料:既有描述历史背景的影片“Gone with the Wind”,“Uncle Tom’s Cabin”、又有反映美国内战时期的乡村音乐;既有有关黑奴苦难生活以及林肯的图片,又有各种相关的文字资料。
在这个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一定用英语去表达各种想法和体验。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否则就失去了意义,仅仅为活动而活动。
(二)课堂任务1.任务:各小组分别向全班演示并讲解本组的林肯小传。
2.目标:变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课堂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课堂。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活动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4.操作过程:(1)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小老师”既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提问,也可以接受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的提问。
这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
(2)小组讨论,分析其他小组成果,取长补短。
(3)小组互评,教师对各小组成果进行公正评价。
在这一项活动中,打破了传统的“传授知识、被动接受”的格局,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容许学生出错、出分歧,甚至允许学生“异想天开”,自由发言,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样,课堂的教与学两个方面就具有了创造性。
(三)课后任务1.任务:各小组间可互查资料,。
小组间讨论“What can you learn from Lincoln?”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Lincoln?”并写出自己对林肯的评价。
2.目标: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活动形式:先小组合作后个体操作。
4.具体操作:(1)小组讨论。
(2)各小组成员个体操作B 自定题目写书面表达。
在这一项活动中,学生发现写作原来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困难。
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明白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义,懂得了学习语言应是“习得”而非“学得”。
4.运用启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简述、练习、介绍)相比,任务型教育法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
任务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设计任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教师设计任务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首要标准。
2.教师设计任务目的要明确,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否则,学生会望而生畏,无法积极参与。
3.设计的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真实,要切合学生实际,否则就不能引起学生兴趣,不能完成任务目标。
4.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全面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切忌为设计任务而设计任务,搞形式主义。
5.活动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6.所设计的活动要能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活动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而且要延伸到课堂以外,活动要具有开放性,允许分歧存在。
8.教师设计活动要注意师生交流,不只是信息交流,而且包括情感交流。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任务型教学法的效果:1.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指导者、监督者、助学者,教师有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否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具有创新意识都将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因此,教师自身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扩展知识,普及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2.学校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也是制约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因素。
如果学校没有像样的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电子阅览室,学生查阅资料成问题,任务型教学法就会难以实施。
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而目前来看这种硬件环境只有少数条件好的学校具备,大多数学校一时不可能做到。
那么,在条件暂时不能具备的学校,如何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推动课改是一个值得继续普遍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3.教育体制有待深化改革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也有重要影响。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虽已形成了一定的舆论优势,但教育体制,特别是考试体制和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和标准并没有同步转轨,各学科之间为应试而多留作业,相互之间争时间、空间,与学生课堂、课后活动任务的完成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严重影响着任务型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见,推动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国家全面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上下左右协同作战。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齐小健.例析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20033.张琴.任务型教学法和中学英语教学.文学教育.20104.王晓燕.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思考.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J.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