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金融学第六版-3信用、利息与利率
金融学第六版-3信用、利息与利率
①涵义:指国与国之间的企业、经济组织、金融机构及国际经济组织相互提供的与国际贸易 密切联系的信用形式。
②作用:国际信用是进行国际结算、扩大进出口贸易和的主要手段之一。
12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③类型: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主要是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在 内的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性金融机构向其 员国
上篇 金融范畴篇
第三章 信用、利息与利率
目录
CONTENTS
信用概述
信用工具
利息和利率
中国的利率市 场化改革
2
第一节
信用概述
信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客观依据 信用的特征 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信用的经济职能 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3
一、信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客观依据
信用的 概念
信用包括两个方面: 债权人(Creditor),将商品或货币借出,称为授信; 债务人(Debtor),接受债权人的商品或货币,称为
01 受信。
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
条件,不发生所有权 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
信用是关于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约定,体现
02 一种契约关系,实质上是以还本付息为条
件,财产使用权的暂时让渡。
暂时让渡或转移。
03 信用与信贷:信贷小于信用,信贷是普遍而
典型的信用形式。
4
一、信用的含义及其存在的客观依据
(1)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运动的特征决定了信用关系存在的必 然性。在一定时期内并非每一个经济单位都能做到收支平衡,当一 个经济单位出现资金盈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出现收支不抵时,便 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Biblioteka 信用存在的 客观依据2
(2)社会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 用信用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与资金短缺 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节 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3)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价值管理和间接控制必须依靠信用杠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条件下,国家都负有管理宏观经济之责。运用经 济手段进行间接控制,是国家管理宏观经济常用、有效的手段,而在 各种经济手段中,信用是一个有力的杠杆。
提供的贷款。
补偿贸易
外国企业向进口企业提供机器设备、 专利技术、 员工培训等,进口企业以 该项目的产品等方式来清偿债务的一
种信用方式。
国际租赁
出租人通过签订租赁合同将设备等物品较长 期地租给承租人,承租人将其用于生产经营
活动的一种经济合作方式。
06 05
04
01 02
03
出口信贷
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本国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而对本国出口企业给予利息补贴和提供信用担保的 一种国际信用形式。根据贷款的对象不同,又可分 为卖方信贷和买方信贷两种。 。
国际间的银行信贷
进口企业或进口方银行直接从外国金融机 构借入资金的一 种信用形式。
国际银团贷款
由不同国家的数家银行联合组成银行团,按照贷 款协议所规定的条件,统一向借款人提供巨额中 长期贷款的国际贷款模式。
13
四、信用的经济职能
1
2
3
4
经济职能
5
6
集中和积累社会资金; 分配和再分配社会资金; 将社会资金利润率平均化; 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与微观经济运行; 提供和创造信用工具; 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③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 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9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2.信用形式 (3)国家信用(National Credit)
①涵义:指国家及其附属机构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依据信用原则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 举债或向债务国放债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种类:世界各国采用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来筹措资金,形成国家信用的内债;国家信用 的外债一般是通过国与国之间的政府借贷来实现的。
①涵义: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②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
联系在一起的。 ③类型: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贷款。 ④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促进销售,从而
促进经济的发展。
11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2.信用形式 (5)国际信用(International Credit)
信用制度安排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 非正式的信用制度是约束信用主体行为及其关系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风俗
习惯等 。
7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2.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Commercial Credit) ①涵义: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 的信用形式。它 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 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 等形式 提供的信用。 ②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③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 商品流通等。 ④局限性:较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8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2.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Bank Credit)
①涵义:指各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以存、放款等多种业务形式提供的货币 形态的信用。
②特点: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受制于产业资本规模的局限。 银行信用在数量、范围、期限和资金使用的方向上都大大优越于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的风险一般低于商业信用。
5
二、信用的特征
1
2
3
信用的
4
共同特征 5
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的资金; 以还本付息为条件;
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即G-G。
6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1.信用制度:即为约束信用主体行为的一系列规范与准则及其产权结构的合约 性安排。
信用制度健全与否对整个社会的信用发展乃至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③债权人和债务人:债务人为各国政府;债权人多为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企业与居民。 ④特点:政府债券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比较稳定的收益。买卖政府债券也是
经济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给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 工具。
10
三、信用制度及信用形式
2.信用形式 (4)消费信用(Consumer Credit)
14
五、信用风险及其防范
1. 信用风险的定义:
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 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济风险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