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技巧一.概念及目的1.概念:沟通字面上的意义是使两方能够通连。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情感传递。
医患沟通就是医护人员与病人和(或)病人家属交流意见、观点,通报情况,传递情感,建立友谊的一个过程。
2.沟通的目的1)和谐医患关系:大家都知道,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的服务性行业,他与其他服务性行业有相同的地方,就是尽可能的为顾客提供热情优质的服务。
但也有不同的地方:(1)其他服务行业的顾客是“正常人”,我们的顾客是病人,病人交给我们的是健康及生命,我们“卖给”病人的主要是医疗技术与服务质量,其次才是产品—药品。
(2)其他行业服务过程一般都是简单而短暂的过程,三分钟热情就可以一次服务;而我们的服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相对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随时有不确定因素的出现,所以在此过程中不能与服务对象形成一个良好而和谐的关系,你又怎么能顺利地完成一次全程的医疗服务。
所以大家要学会沟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医疗服务的顺利。
2)减少医疗纠纷,防范医疗事故众所周知,现在的医疗环境差,纠纷多,动不动就打官司,要求赔偿,这些难道都是医生的水平问题吗?回答是否定的,有专家分析指出现在的医疗纠纷中80%是沟通不够,而不是医生的责任,就是医生有点责任的也很少是直接原因。
(举例)二.沟通的基础1.良好的形象是沟通的必备条件,Kris cole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只有一个机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形象,不论好与坏。
第一印象往往是很顽固的,他们能给人以很大的影响,以致于长期不会改变。
”所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就显得很重要。
1)衣着整洁。
(示范)2)个人形象。
(示范)3)语气和蔼,态度诚恳:如果一个医生第一次跟病人交谈就语言粗暴,生硬,盛气凌人,爱理不理,傲慢而又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病人或家属问多了,干脆就回:“不是我管的”、“不知道”、“去找主任”,有的甚至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走了之。
请大家想一想,以上三方面的缺点在一个人身上体现,这个医生是什么样的形象,别人的印象又如何呢?能不能当好医生,自己都怀疑!不要说病人了。
2.良好的医学知识是沟通基础:一个医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医学知识(1)他就不能很好的把握病情,对入院病人的病情不能全面评价,做出正确的诊断与处理,怎么能沟通?(举例)。
(2)有些医生态度很好,但患者或家属询问病情一问三不知,或一知半解,或答非所问,这样的医生能算得上好的医生吗?我认为这样的医生不但不能沟通好,反而会影响病人对医院水平的认可,影响医院形象。
因为1)现在的病人要求高,维权意识强,达到草木皆兵的程度,例如,住院期间一旦有头晕、恶心等轻微不适的现象就会问医生,第一句话就是:“是不是用错药了?”疗效欠佳时就问:“医生给我开的药护士是不是配到液体里去了?”等等这些不着边际的话回答起来是很困难的。
2)信息不对称将很快成为历史:两个方面A)得什么病买什么书看,拿到书就跟你理论,虽然他的医学知识局限,对照书上的个别观点跟你较真,如果你没有良好理论水平你还真难说服他。
B)信息时代信息快而多,一有风吹草动,马上就找一个或两个医学专家问一下就清楚了(举例)。
综上所述,只有自己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说服患者及家属,你要用专业知识去征服他们,并引导他们的思维与你保持一致,最后让他们信服你。
1. 负责而有效的工作是沟通的本钱(1)疗效决定沟通:其本身就是一种沟通。
医疗技术也好,医疗质量也罢,良好的医疗效果是硬道理,只要是病人好转了,感觉舒服了,就是有点小问题、小意见,病人及家属也能理解包涵,更何况病人或家属对医学懂得多而全面的毕竟是少数,(举例:发热的小儿用激素)。
(2)工作责任心:责任心强的工作为沟通提供了平台,并能拓展沟通的空间,一个人住院后,病情严重,效果不好,预后不良,住院后医生精心治疗,诊断明确了,病情明确了,治疗正确了,告知到位了,护士悉心的、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就算疗效不好,确实因病情严重,目前的医疗水平无力回天甚至死亡也死得明白。
个别患者有意见,他也会坐下来听你解释——这就是平台,只要坐下来说,一些小的误会就会解决,因为他知道你已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了,现实是残酷了一点,他们也会接受;这样不是减少了医疗纠纷吗?如果真要无理取闹,打官司也不怕。
相反,一个医生连在病房的时间都很少,怎么能做到及时完成病历、病志书写?怎么能观察到病情的变化、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问题?一旦出现问题你怎么能拍胸脯说你已经尽职尽责了,就算不是医疗事故,吵你个三起三落,就为一句话:“你不负责任,工作没做好,否则不会出问题。
”你想解释他都不会听——沟通平台没有了。
三.沟通的环节1.入院时沟通:对医院来说,病人走进医院医患沟通就开始了;对住院病人来说,他踏进了科室医患沟通就开始了,每一个病人一踏进科室就应该有人迎接,并问清是不是本科室病人(不是本科室病人就应该执行首问负责制,带到相应的科室去),是本科室病人要评估病人的轻重缓急,酌情处理,急、危、重病人马上带到病房,马上通知医生,并做适当安慰,需马上处理的配合医生立即处理,再办理科室手续等相关事宜,如果是轻病人就可以先做自我介绍,告知他床位已安排好,并带到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介绍科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及责任护士,办公室不拥挤的话介绍入院须知,并要求签字,保管钱物,通知相关医生、责任护士,并把病人带到病房,如医生未到,先行健康宣教,针对性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包括指导饮食、厕所位置、开水供应等等情况。
如果医生仍未到可先介绍科室特色,赞扬性推荐科主任及管床医生,之后再次告知患者自己姓名,并嘱“有事可来找我,我会尽力帮助你解决困难”离开病房后要医生去看病人,就算医生没时间,病人又不要马上处理,当班医生应该马上到病房向病人解释为什么没能马上给你看病,并取得患者的理解同意后,估计什么时候才能来看,同时必须按时到位,只许提前不许推后,这样入院沟通就算完成了。
2.特殊检查、术前沟通特殊检查前沟通包括1)说明检查目的,对诊断及治疗有多少帮助并取得配合。
2)考虑患者对这类检查有无顾虑,比如说:“这种检查是无创或有创的(有创的程度怎么样)消除恐惧心态。
3)患者身体状况能否接受检查(如胃镜)。
4)检查费用的介绍,对你认为经济条件稍差的你就得说检查是必须的,不花钱不能达到目的——语气要委婉,带有同情与理解,让他认可。
手术前的沟通:1)首先询问患者是否知道这个手术,我院这类手术开展的情况,自己有什么想法。
2)告知术前准备、术前检查已经充分,手术方式已经确定,术前评估你能耐受这个手术。
3)告知患者术前紧张是必然的,我们的医生做这方面手术的成功经验,推崇性介绍手术医生、麻醉方式、麻醉效果以消除紧张氛围。
4)此类手术恢复怎么样(与家属签字时告知可以不同,先跟家属说清楚)以增强信心,配合手术。
5)告知术前注意事项,并可适当提点要求。
3)病情变化时沟通:要区分此次病情是预料之中还是预料之外1)是预料之中的病情变化你会心中有数,马上简单告知家属病情并立即处理,有效就稍微解释,否则就请上级医生来处理,并做正式告知,必要时书写第二次或第三次病情告知书。
2)要是此次病情变化是预料之外的,马上处理并通知上级医生马上来病房,若能立即查清原因,处理好转,就可以告知病人家属变化原因,下一步要怎么办,若不能立即查清原因就算病人家属问原因,上级医生未到之前,未查清原因之前不能马上告知,只说“我们正在处理”,先治疗再告知,待上级医生来后酌情处理,该告知的统一意见后再告知,并提出下一步检查或处理办法,必要时组织会诊,尽量做好预防纠纷发生等方面的工作。
4 病人有意见时的沟通:这种情况下的沟通是最要引起重视的,遇到这种情况时最好通知科主任和护士长,分两路进行工作,第一组倾听病人或家属意见,看投诉内容,属于事务性内容的可以马上答复他,是医疗护理方面的意见,另一组人就要马上去查明事实真相,不管是差错、事故或误会,都要认真对待,区别对待,但有一条要求,就是病人听到的解释,只能是一种情况,一般由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护士长来解释,下级医生只听不发表个人看法,要发表只能配合上级医生的意见,切忌意见不一致。
3.出院前沟通:出院前沟通很重要,有些医务人员认为已经出院了就与医院脱离关系了,就可以松一口气了,这个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出院前沟通从转归上来说分两种情况进行沟通1)治愈或好转的,嘱其出院后用药及复查,必须口头交代,出院病历记录(出院小结)与存档的出院记录一致。
2)未治愈的或恶化的一定要嘱其转院治疗或必要时回院治疗,且有文字记录为依据(包括家属签字)。
从科别来说内、外不同,内科以上述两种方式为主,外科除上述沟通内容外,还应告知留置导管、留置钢板等植入性异物取出时间,要有详细的文字告知内容(举例)四.沟通的方式(1)根据沟通的行为分为: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1.语言沟通: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类语言1)口头语言沟通:除了聋哑、小儿、昏迷病人谁都有口头语言,注意自己语言的准确性,注意对方能否听懂你的语言,口头语言沟通要语言和蔼、态度诚恳、吐词清楚、表达完整,比如:“把衣服解开”、“把裤子脱了”为什么要脱?理由、脱的条件、脱的程度等等不说清楚,你让人怎么办?2)书面沟通:对耳聋病人,对方完全听不见,又没人当翻译的且能识字的病人要求用书面语言沟通,要求书写字迹清楚,尽量用简单而非医学术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比如不能对发热病人说:“说出你的‘热型’”;对耳聪目明的人也需要书面语言沟通:医学性语言用文字表达会更清楚,有些用图表示更有说服力,别人容易理解,更容易说清楚病情、手术方式、疗效、并发症等等。
3)类语言:类语言是伴随沟通产生的声音(如音调、语气、语速、节奏等)、嘴型及恰当得体的小幅度肢体动作,以配合语言表达意思。
2.非语言性沟通(行为性沟通)简单的说就是你对病人做了多少工作:1)检查是否全面,诊断是否清楚,用药是否合理,效果是否良好,这些都是你的工作都到位了这本身就是一种全面的行为性沟通。
2)你是否经常性探望病人,如除正常的查房外,病人有检查回病房时看一下,手术后多询问几次,化验单出来后主动去告诉他,还不要他来问你,只要你有心你就可以找很多机会去病房,关心他的痛苦,关心他的生活,关心他的喜怒哀乐,分享他的快乐等等,这些经常性的探望,细微的关怀实质上就是行为性沟通。
所以经治医生要求24小时值班制是很有道理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时间去完成这些工作,很多医疗纠纷隐患就会不知不觉中被消除。
(2)根据沟通的形式分外主动、被动沟通,正式、非正式沟通,有意识、无意识沟通。
主动沟通、正式沟通、有意识沟通这些很好理解,这些很好理解;下面说一说其他三方面的沟通:1)被动沟通是指病人或家属找你说,找你了解或反映情况,这就是被动沟通。
如果问题严重,你就要先稳住对方,及时告诉上级医生,再把它变成主动沟通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