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氯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11化学班米丹丹学号05
一、基本介绍
高中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一氯。

属于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干扰离子的排除方法。

(2)通过交流、合作、探究学习,逐步提高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分析小结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求知主动性。

(2)通过课程与探究,学习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三、教材分析
氯及其化合物知识作为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其设计意图:一、氯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教科书选择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二、氯是海水中富集的一种元素,资源丰富;而且食盐、漂白粉等含氯的化合物学生非常熟悉,认识上有一种亲切感,容易产生求知的欲望。

氯离子的检验,在初中接触过,这里主要通过实验说明为什么还要滴加稀硝酸。

同时,离子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起到铺垫的作用。

同时,氯离子属于无机离子,学完本节课,为以后学生学习选修六第三单元物质的检验中几种无机离子的检验打下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本节课贴近生活实际,可增长学生知识,开拓视野。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学过盐酸、氯化钠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对氯离子的检验有了一定的了解。

(2)学科能力: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基本的实验设计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知方式:由感性到理性为主。

(4)学生特点:高一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好奇心重、记忆力强,并且大多数的学生已具备一定观察、比较、分析和动手能力;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少数同学基础落薄弱,缺乏对元素知识的方法、学习效率低;同时,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往往不够全面,往往会遗漏信息,分析小结和科学表达能力尚待提高。

所以要基本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五、确定教学媒体
1、实验用的仪器: 5 支试管、滴管、试管架
2、实验用的药品:稀盐酸、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自来水、蒸馏水、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六、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
管装是蒸馏水。

剩下的 NaCI 溶液、NaCQ 溶 液是分别
装在2号和3号中的哪一支试管,老师现 在还不告诉你们。

做完实验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回 答这个问题,好吗?
现在这里有一瓶AgNQ 溶液,老师将依次向 5 只试管
滴加几滴 AgNQ 溶液,请大家注意, 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好的,老师已经加完 AgN Q 溶液,请同学们 观察现象? ( 1-3 )号有白色沉淀,4号有少 量白色沉淀,5号没有现象),通过以上现象, 大家可以判断哪只试管装有NaCI 溶液,哪只
试管装有NaCQ 溶液吗?(没有)那是不是说明如 果我们光有AgNQ 就没有办法直接判断溶液中 是否含有氯离子呢?(对)
那既然现在还没有办法判断,那我们接着做 实验。

这里有一瓶稀硝酸,老师接着向 1号 试管滴加几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沉淀不溶解),请大家猜测一下2、3号试 管加入稀硝酸会有什么实验现象?
(装有
NaCI 溶液的沉淀不溶解,装有NaCQ 可能有气 泡产生),那到底是不是呢?下面请一位同学
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并记 录。

【学生回答】: 没有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实 验现象并记
识点的好奇心。

1. 充分运用实验,通过实
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2. 通过学生一起参与动手
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 对氯离子检验的认识从 感性上升到理性。

3.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七、教学评测和反思
对学生学的评价: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关于氯气的知识,学生都知道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消毒自来水的,并且学生也了解氯气可以消毒的原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不稳定性和氧化性。

学生也基本了解了检验氯离子的原理: Ag++CI ==AgCIJ
在实验中,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思考问题,正确判断出2和3号试管中,哪
个试管中是NaCI溶液,哪个试管中是N Q CO溶液。

通过实验,总结,学生基本掌握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首先向试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硝酸酸化,除去影响判断的杂质离子,例如碳酸根离子等,接下来再向试液中滴加AgNO溶液,如果此时仍然有白色沉淀,则说明试液中含有氯离子。

对老师教的评价:帮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复习导入,让学长记住自来水厂是用氯气来消毒的。

一步一步引入氯离子的检验,讲解氯离子的检验原理。

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察实验,,老师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让他们独立思考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邀请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引导实验,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反思:1、板书字写得不好看,以后要多练,而且有一些之前准备的板书,到上课的时候由于紧张和时间紧,忘记写上去了,这个之后也要注意。

2、课堂的开放性不够。

我觉得可以把整节课设计成探究式教学,把干扰离子的存在和干扰离子的排除都交给学生去探究,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并提供试剂和探究活动记录单,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归纳,并动手实践,给他们足够的思考空间,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3、值得鼓励的地方:(1)内容选题不错,思路清晰,贴近生活,能真正将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实验操作比较简单且危险性较小,适合学生观察与动手。

八、板书设计
板书
Cl-的检验
一. 反应原理
Ag++C「==AgCI J
二. 对比实验
HCI+AgNO白色沉淀稀HNO无明显现象
NaCI+AgNO白色沉淀稀HNC无明显现象
NaCOAgNO白色沉淀稀HNO白色沉淀消失
三. 实验步骤
先滴加HNO溶液,再滴加AgNO容液
四. 实验现象
自来水稀HNGAgNO溶液变浑浊含有CI-
蒸馏水稀HNGAgNO溶液无明显现象
九、附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