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
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小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其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此他经常产生有创意的想法。
小王的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性
B、发散型
C、沉思型
D、辐合型
【答案】B
【解析】发散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即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小王的这种认知方式就属于发散型。
故选B。
2、人的品德发展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
A、独立性
B、创造性
C、他律性
D、排他性
【答案】A
【解析】独立性是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故选A。
3、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
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
D、评价数据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
【答案】D
【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
故选D。
4、年满()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A、六
B、七
C、八
D、五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
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故选A。
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陶
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这
些都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答案】B
【解析】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
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即教师要具有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素质。
A、良好的道德修养
B、团结协作精神
C、人际交往能力
D、忠于职守
【答案】A
【解析】孔子的话说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示范性,其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因此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好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
故选A。
7、学生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属性的人。
A、自然
B、社会
C、实践
D、现实
【答案】B
【解析】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学生就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
故选B。
8、下列表述中最合适的是()。
A、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作用
B、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在相同教育条件下起决定作用
C、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D、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没有影响作用
【答案】C
【解析】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能起决定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为现实性。
故选C。
9、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答案】C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
故选C。
10、规定学校的教育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结构的是()。
A、学科设置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时教案
【答案】C
【解析】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划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别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