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第二框)
2016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五课(第一框+第二框)
你知道吗?
《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
1、事事认真,做足资料搜集,是好莱坞电影的致胜之道。电影蕴 涵了丰富的中国元素。这些是美术总监花了8年时间,钻研中国 文化、艺术、建筑、山水风光的结果。 2、电影以功夫为主题,特别请了一位武术教练开班,安排动画设 计人员上堂习武,好让他们能更具体了解各种功夫招式。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 一方面,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 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 况,回答新问题;
②从社会实践提供的条件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 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 条件。
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
知识小结:
源泉与动力:社会实践
文 化 创 新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 作用 重要保证 意义 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主体:人民群众 走与人民群众实践 相结合的道路
归纳: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1、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具有决定作用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3.推进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1)必须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2)树立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
(3)强化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 2、近年来,创意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 发动机。有人说“创意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因 此文化创作者是发展创意产业的主体”。这 种观点否定了( ) • ①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 A.①②③ •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
动漫作品《柴房会》的出现对文化创新有何启示?
三、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
1.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 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 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2. 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决定
社会实践
反作用
源泉 文化创新 动力 目的 检验标准
• 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 的有
• ①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 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 ②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 重复的东西 •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 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 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 A.①③ B.②④ • C.①②D.③④
从屠呦呦团队的成就中,说说科学 实验与文化创新的有什么样的关系? 科学实验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实践,离开 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 之木,人们就不能作出任何有价值的文化 创造。
实践:作为人们改造客观 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 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对服饰都有严 格的等级标准。 1920年代,民国政府确定:男子 礼服为中山装,女子礼服是旗袍。
建国初期,中国服饰受前苏联 的影响最大。军队中的女干部穿着 大翻领、偏襟、斜插口袋的列宁装, 与短发配合; 改革开放之后,服饰朝着多元化、 个性化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探究问题:从《功夫熊猫》的制作秘籍看,文化创 新的根本途径是什么呢?如何体现?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
3、这个方案的胜出原因说 明我们应怎样进行文化创 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1)不能离开传统, 奥运金牌金镶玉
空谈文化创新
(2)要体现时代精神 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设 探究问题: 继承 计之所以最终胜出首先是因为其对玉材质的使用,玉是中国传统 1、这图片里的展示的物品是什么? 发展 文化的代表,镶嵌在奖牌上的玉佩参考了中国龙形玉璧之神、型。 中国人以玉比德,金玉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对运动员 2、这个设计方案为什么最终能够胜出? 的尊重和礼赞。其次,这项奖牌设计在充分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 史文化的同时,突出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的理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
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创造新文化、发展 先进文化的过程
注 (1)不能离开传统, 意 空谈文化创新。 :
(2)要体现时代精神, 是创新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追求。
3、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二: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1959年,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何占豪和陈钢, 为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梁祝》这一家喻户 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 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创新 使《梁祝》成功地飞向世界音乐之林,被称为“中国人 自己的交响乐”。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T E X T
3、思想运动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 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矛盾运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
外部因素
思想运动
自身因素
教育
(三)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T E X T
教育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2、功能:
A、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B、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递、获得、创造文化。
C、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改革,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
越来越大的影响。
知识小结
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前提 必然结果
文化的继承 去取 其其 糟精 粕华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的发展 革推 故陈 鼎出 新新
以下行为属于哪一种错误观点?
热衷于过洋节,对传统节日不屑一顾。 民族虚无主义 儒家思想打上了封建社会的烙印,应坚 历史虚无主义 决抛弃。 网络语言是对现代汉语的污染,应禁止 使用。 为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应抵制外国的 文化产品。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1、根本途径-----立足于 社会实践
文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化 (1)基本途径之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创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新 (2)基本途径之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 的 流、借鉴与融合(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途 3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径
二、巨大的作用,深刻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 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 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
杨丽萍选择了傣族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方式。 她吸取了不同风格的孔雀舞的特点及其他民族 的舞蹈元素,同时加入自己的感悟,创造了独 树一帜的“杨氏”孔雀舞。
1、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 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是什么呢?
“文革期间,科研攻关的难度相当高,做来做去 很难,后来通过系统查阅古代文献,发现了重新 提取青蒿素的办法。”上世纪60年代,为确保用 药安全,科研人员都是自己先试服,为药效提供 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是1971年,在第191次 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 取物的。1972年,从提取物中提炼出抗疟有效 成分青蒿素。”
(1)克服错误倾向
① “守旧主义” 和“封闭主义”
②“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
无主义”
(2)坚持正确方向
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②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 ③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 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 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P55)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 呦呦。 中医药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中国的, 又是世界的。屠呦呦在接受采访时更是表示“青蒿 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T E X T
2、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 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 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 发展。
孔 子
韩非子
老子
墨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法、诸家的思想观 点既互相对立,展开激烈辩论,又是相互影响,相互 汲取营养,促进我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 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 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 寄生虫——疟原虫对当时常用的奎宁类药物已经 产生了抗药性。1967年5月23日我国启动“523” 项目,动员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名科研人员, 同心协力,寻找新的抗疟疾的药物。 以上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探究: 《梁祝》在文化创新中取得成功,给我 们什么启示?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即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 融合)
(1) 怎么 办 P54
①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 文化的有益成果。 ②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问题:从做法中能否总结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借鉴与融合是什么样的过程?